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超越8座省會,市長詳解這座城市做對了什麼

十年超越8座省會,市長詳解這座城市做對了什麼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合肥的今天」。

改革開放以來,合肥從「先天不足」的年輕省會城市,變身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特別是近10年來,合肥異軍突起,成為中國城市格局的顛覆者。從經濟總量上來看,合肥已連續超越了8座省會城市,躋身中國省會城市前十強。在這個年輕的「後起之秀」身上,有太多值得總結的經驗,有太多值得期許的未來。

「你能看見多遠的過去,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本刊專訪合肥市長凌雲,講述合肥創新發展背後的故事,擘畫合肥新起點上的宏偉藍圖。

後起之秀的追趕腳步

《決策》:改革開放以來,合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合肥城市戰略定位和城市能級不斷提升。後起之秀的合肥是如何異軍突起的?

凌云: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合肥曾經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年輕省會城市,城市規模不大、基礎建設薄弱、產業基礎單一,有著先天上的不足。但這並不能阻擋合肥前進的步伐、追求遠大的抱負。

改革開放以來,合肥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不甘落後、奮勇爭先,以追趕者的姿態不斷闊步前行。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合肥堅持以創新「第一生產力」的自覺,全力書寫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城鄉統籌發展新篇章。2017年,合肥GDP總量位居省會城市前十強,增速居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首位。

同時,合肥的創新之路越走越寬。從獲批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到引領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從安徽「全創改」核心城市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隨著悟空探秘、墨子傳信、熱核聚變、鐵基超導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走在世界最前沿,液晶顯示技術站上了顯示產業全球制高點,人工智慧入列國家四大平台行列,驅動晶元實現了「合肥芯」、「合肥造」,合肥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全部進入省會城市前七。

合肥的產業發展異軍突起。我們「小題大做」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形成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挖掘機、叉車、輪胎生產基地和全國為數不多的全系列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我們「無中生有」集聚發展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速保持30%以上,新型顯示全國生產基地優勢地位持續鞏固,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集成電路、光伏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保持國內領先。

合肥京東方廠區

合肥的戰略地位持續提升。隨著城市的綜合實力、承載力和發展潛力不斷增強,地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雙節點的合肥,與上海、北京同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與南京、杭州同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與武漢、鄭州等同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回望過去,合肥作為一個後起之秀,志存高遠、力爭上遊,以生動的實踐展現了厚積薄發的嶄新形象。

過去的奮鬥激情是財富,更是鞭策;過去的趕超歷程是沉澱,更是追求。經過多年的頑強拼搏、銳意進取,合肥發展進入了新時代。站上新的歷史方位,我們更應時刻保持警醒,更要增強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危機感,始終以追趕者的姿態爭先進位。

一個城市的「十年法則」

《決策》:新時代區域發展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站在新起點上的合肥,如何謀劃改革開放再出發?

凌雲:省委省政府對合肥發展寄予厚望,明確要求:合肥要努力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當標杆,在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中作表率,始終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列。

合肥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描繪了未來一個時期合肥發展的美好藍圖、宏大願景,確定了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的奮鬥目標。

2017年,合肥同時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現在我們正在全力以赴爭取將「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市升級為國家級示範區。作為全國三大科學中心之一,我們肩負體現國家意志、承載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光榮任務。

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要把創新作為追趕的核心動力。創新的首要任務是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我們要以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為使命,圍繞三個戰略定位來謀篇布局、協同推進。

要把「高質量」作為追趕的根本要求。實踐證明,沒有高質量,發展就沒有後勁,也不可持續。我們對標寧杭,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生態保護、社會治理、民生工程等,都要以一件件精準工作、一個個精品工程、一項項精細管理鑄就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要把「加速度」作為追趕的重要保障。只有加速發展才能縮短差距,才能實現跨越趕超。新常態不等於低速度,新常態更不能順勢而下,新常態下的競爭既比拼「爆發力」、更比拼「持久力」。

合肥科研心臟——科學島

近年來,合肥城市人口持續凈流入的趨勢、全國性交通樞紐功能的顯著增強、高端資源加速集聚和戰新產業迅猛發展等等,都為我們再次騰飛創造了無限潛力。

經濟學上有個原理,叫「一萬小時定律」,又稱「十年法則」,意指一個平凡的人只要堅持不懈付出十年的努力,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大師,化平凡為卓越。一個人如此,一個城市同樣是這樣。

過去十年,我們用汗水、用毅力、用拼搏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跨越趕超。未來十年,無論是城市之間的競爭,還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都會變得更加激烈。對於合肥來說,仍然是大有可為的黃金機遇期,我們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面對百舸爭流的競爭態勢,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要以「歸零」的心態、「奮發」的狀態,重整行裝再出發,跨越趕超不停步,努力把藍圖化為行動,將願景變成現實。

《決策》:新起點意味著新坐標。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合肥將有怎樣的新坐標系?

凌雲:2018年新春首個工作日,南京就從創新、產業、生態、改革、開放、民生、城建、營商環境等八個方面敲定了城市發展「對標找差」目標。

寧波召開千人大會自揭不足。總量比我們大、發展不比我們慢的南京、寧波等先發城市,都在自我加壓、查找差距、拉高標杆、提速前行,作為剛進入省會城市十強的合肥,我們沒有任何慢下來、歇一歇的理由。

從省會城市看,目前,經濟總量超萬億的省會城市有6個,鄭州也接近一萬億。

從長三角城市群看,合肥經濟總量僅居第8位,與同為長三角副中心的南京、杭州相比,雖然主要經濟指標相對差距在縮小,但絕對值差距仍在擴大。

從全國大中城市看,我市經濟總量居第24位,除4個直轄市外,還有10個城市過萬億;跨上七千億台階,排在我們前面的還有4個城市。

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一直是我們的發展短板,2017年合肥市三次產業比3.8﹕50.5﹕45.7,服務業比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南京、杭州相比更低。

對標先進才能發現差距,學習先進才能謀求超越。我們要找准坐標,拉高標杆,防驕破滿,不陶醉於眼前的成績,不沉湎於過去的輝煌,不斷創造新時代合肥發展新業績。

城市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

《決策》: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如何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發起衝擊?

凌云: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唐朝合肥就能造船;李鴻章開創了近代中國數個第一,肥西小井庄是農村大包干發源地……正是敢於創新的歷史基因和砥礪前行的奮鬥者姿態,讓合肥有著不竭的創新動力。

如今的合肥劍指「國際化創新之都」,在科技創新方面,要在全球有影響;在城市經濟發展格局中,要在全國有位置。

一份投入,一份產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關鍵在於捨得投入、敢於投入。近年來,合肥從未停止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基礎科研方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不斷加快建設,離子醫學中心、安徽創新館等建設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大力扶植,支撐合肥產業創新;

合肥北航科學城設計圖

此外,與高校院所戰略合作也在不斷深化,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中科大先研院、清華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北航科學城等創新平台建設也在加快推進,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未來,合肥還將全面提升參與全球科技競爭合作能力。未來5年,合肥將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科學裝置集群,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植力度,同時發揮富集的高校資源和充裕的人才條件,讓合肥成為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地、國家級產業創新核心區和全國重要教育科研區。

《決策》:創新發展關鍵在人才。新一輪區域競爭中,人才競爭十分激烈。合肥如何打好這場人才爭奪戰?

凌雲:在人才方面,我們努力下好「先手棋」,打響「養人」品牌。

2017年6月,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關於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創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見》,實施人才發展「6311」工程,安排不少於20億元專項經費,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力爭新引進及培養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國家級領軍人才600人、省市級領軍人才3000人、高級人才10000人,集聚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少於10萬人,以人才優先發展打造新一輪創新優勢、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關於進一步支持人才來肥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進一步加大力度,未來7年內將拿出超百億元資金,從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創業扶持等多個方面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養人」環境,吸引各類人才在合肥創新創業。

在吸引人才中,我們注重精準,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著力集聚培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引進人才;同時注重「養人」,全力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和生態環境。

我們以「生態+創新」理念,用最美的自然生態集聚最高端的創新資源。比如,正在建設的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創新院,就坐落在合肥高新區的王咀湖和柏堰湖中間,有山有水;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於三十崗鄉,那裡森林覆蓋率達80%。

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規劃圖

我們致力打造最美的生態環境,讓各類高端人才安心地進行科學研究,讓合肥真正成為養人的地方、創新的天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過去,曾有哈佛「八劍客」集體回國紮根合肥科學島,在全國引起廣泛反響。讓人感動的是,這8位哈佛博士,沒有一位生於安徽或者成長於安徽。科學島上的大科學裝置,是吸引人才迴流的重要原因。

哈佛「八劍客」

同時,我們有美麗的生態環境,可以讓科學家們安心科研。合肥科學島像是一個強磁場,吸引更多人才到合肥來。如今,科學島上已吸引各類海歸人才接近五百人。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合肥一直貫徹地方服務高校、高校服務地方的理念,打造創城融合、產城融合、學城融合。同時積極爭取全國著名高校落戶合肥,建立創新研發平台,在促進基礎科研成果轉化的同時,也為合肥集聚更多人才。

城市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建大科學裝置,做基礎研究,溢出效應非常大,不能用當下有多少稅收來衡量。我們贏得了人才,集聚了人才,就會贏得未來。

--END--

本文原載於《決策》雜誌2018年第5期

編輯:紀海濤 / 審稿:王運寶

轉載請註明來源

大家都在讀

不點個贊再走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決策》雜誌 的精彩文章:

副局長帶了兩瓶茅台回家,父親不但沒讓進門,竟然還……

TAG:《決策》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