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師的包子黃師的面

華師的包子黃師的面

華師的包子黃師的面

作者:馬嘉珉編輯:花生

「華師的包子黃師的面」,這個流行語,生活在平涼的老人都知道。

先說華師,華師名華德文,祖籍平涼七里店人。老華師七歲就進了春華樓餐廳幹活,據他本人說,當時年齡小,就幹些剝蔥揀蒜拉風匣的活。十二歲那年他便跟師傅學包包子,這一包就包了一輩子包子,直到他退休。

華師包子的加工手法與眾不同,他包包子從不用桿杖和刀,揪一隻劑子,拿一個小木板,邊擠邊壓邊揑,一兩鈔便是一個。他包出來的包子外形酷似稱鉈,上小下大,底厚皮薄,從不會有底爛漏油和東倒西歪,籠笹上整齊劃一,乾淨利落。

華師包子,皮薄餡多,計多爽口,堪稱一絕。尤其出自華師之手的「四喜包子」,風味各異,口感極佳,創下平涼餐飲界一絕。

可惜的是,老華師雖然身後兒孫滿堂,但無一人繼承老先生的手藝,他包包子的手藝業已失傳。在平涼已經看不到華師包子的蹤影,當年的美味,只能在一些老年人的記憶中去尋覓。

黃師的面。黃師名黃金侖,平涼白坡人。從小進入餐飲業,曾經在三儀館、晉銘館學藝,十六歲時進入春華樓拜師學做麵食。黃師的絕活是燴面。燴面看似簡單,但現在人卻很少能做出當年黃師燴面的味道。因為現在不具備當年的條件,一是材料不抵當年,現在無論麵粉牛肉等主材都沒有當年的好。(當年的麵粉沒有任何添加劑,牛肉也是取自多年生長的老牛)二是春華樓的燴面(無論暈素)加工用的是尺八大鍋,大鍋蓋也是木質的,據說這木鍋蓋有神奇的功效,究其原因,現在也不得而知。三是無論暈素要用牛肉湯澮面,這是必須的。四是爛燴面臊子最關鍵。黃師燴面臊子的食材多用黃牛頸部肉,因這裡的牛肉細嫩,沒有油,容易入味。爛臊子需要慢火慢燉,一般需要三個小時。加工中要加入部分食醋,以取腥提味。

黃師的後人中目前有多人從事餐飲,在街上經常看到「黃老五、黃老六麵館」都為黃師的後人所開。平涼人大多還認這樣的招牌。

華師黃師老弟兄年齡相仿,同時一起供職春華樓。「華師的包子黃師的面」,都是百年春華樓的招牌產品,為鑄就春華樓近半個世紀的鼎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粹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文粹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