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國家唇亡齒寒,等他們反目成仇後,第三國瞬間將它們都滅國了
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偉大的征服者中,成吉思汗鐵木真一定佔有一席之地。他在控制住蒙古的局面後,便想著要為先祖報仇,著手準備對付金國。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鐵木真決定先從西夏入手,先除掉這個金的盟國。
西夏的統治者是党項族,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原本是唐朝的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并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
到了宋朝,一直是半獨立的態度。李元昊執政時,党項族終於爆發,脫離了北宋的控制,開始和宋、遼等開始了力量上的角逐。由於党項人天生驍勇善戰,所以,在戰場上常勝不敗,再加上,其外交手段比較靈活,所以,成功地在大國之間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成為了西北方的一頭雄獅。
北宋滅亡後,西夏直面金的威脅,只好立刻低頭稱臣,成為了金的附庸。兩國在邊境上總是會有一些局部戰爭發生,但奇異的是還能保持相對的和平。當鐵木真在漠北稱王后,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兩國中相對較弱的西夏,以求一步步吞食金。
1205年,鐵木真率領著自己鐵騎對西夏第一次動手,在這次突然襲擊中,他抓獲了不少俘虜。兩年後,在對西夏的第二次進攻中,他們沖入了西夏境內,開始四處燒殺掠奪。後來,鐵木真意識到,西夏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這才暫時決定收兵,等糧草充實後再戰。
又過了兩年,鐵木真覺得時機成熟了便帶兵第三次踏上西夏這片土地,沒想到這次迎戰的是名將嵬名令公,他帶著僅有的五萬兵力,就將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最後,更是全軍覆沒。
西夏雖然暫時逃過一劫,但是,他們見蒙古誓不罷休,一定會有捲土重來的一天,於是,趕緊向金求助。哪知道,金主絲毫不以為意,還說:「蒙古攻擊你們,是我們國家的福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直接將西夏的求援拒之門外。正當西夏絕望之時,蒙古在一次作業中操作失誤,導致大壩淹了自己,兵力大損。於是,蒙古只好接受西夏的求和,帶著一大批戰利品回去。
而這些戰利品中,除了有金帛奴隸,還有西夏的公主。
其實,如果西夏和金聯合起來,應該很容易粉碎蒙古的進攻。然而,金秉持著見死不救的態度,絲毫沒有魚死網破的前瞻意識,於是,西夏一怒之下決定投靠蒙古,一起將金拿下。其實,這也是短視的一種,滅了金,西夏的利用價值就消失了,那麼,它還能保全自身嗎?所以最後,蒙古才一枝獨秀,他們兩國便都銷聲匿跡了。
公元1212年,西夏和蒙古開始舉兵騷擾金邊境地區,並在那裡掠奪錢財和屠戮性命。不過,在這次搶掠中,由於蒙古拿走了大部分的好處,所以,西夏怨恨在心,兩國的矛盾重新爆發。五年後,鐵木真要征討花剌子模,要求西夏出兵相助,哪知道,西夏皇帝乾脆利落地拒絕了他。
鐵木真懷恨在心,決定騰出手來後一定狠狠地收拾西夏。可以說,西夏地理處於四戰之地,陸續要應付後唐、回鶻、吐蕃、宋朝、遼朝、金朝與大蒙古國的威脅,所以,外交是夏廷十分重視的環節。對於外交策略,他則主要是聯合或依附強者,並且攻擊弱者、以戰求和。這些策略使自己得以不斷延續、發展,然而,依附國過於強大,最後,也難逃滅亡之命運。
果然,在得勝歸來後,鐵木真在返程途中順手就將西夏的經濟重鎮銀州給佔領了。西夏這時候也知道自己離滅國不遠了,於是,大發雄威,決定拚死一戰。靈州一戰,雙方展開了殊死對決,正是因為西夏的決心,蒙古損失慘重。鐵木真這才知道西夏真正的實力,如果都像靈州之戰一樣奮起反抗,西夏絕對不會亡國。可惜,最終西夏皇帝還是不斷妥協了,讓局勢始終沒辦法逆轉。
1266年,西夏收容了乃蠻人,這個舉動真正激怒了鐵木真。鐵木真憤然決定,一定要讓西夏滅亡。第二年,蒙古鐵騎就將西夏的大片領土握在手中,就只剩下首都中興府還在負隅頑抗。當時正好是盛夏,天氣十分燥熱。蒙古人不適應這樣的氣候,連鐵木真都中暑了。
蒙古正要撤軍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場地震,在這場地震中,中興府的圍牆坍塌了。一個月後,西夏皇帝出門向鐵木真投降,但是,這時候的鐵木真已經病得奄奄一息,他在臨終前告知眾人:「一定要對中興府實行屠城大計,李氏皇族一個不留。鐵木真死後,他的兒子果然如他所言,處死了西夏皇族,並且在中興府內大肆燒殺,西夏的建築、書籍等都毀於一旦。
元至元二十五年,改中興府為寧夏路,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西夏的存在對於蒙古來講是他們進軍中原的阻礙,鐵木真一生中對西夏發動了6此進攻,卻始終沒有親眼見到西下的滅亡。在強大的蒙古面前,党項族在名將的帶領下拼盡全力,展現了強勁的民族風範。滅國後,很多党項人被屠殺,倖存下來的人融入到其他各民族中,所以,他們的語言文字漸漸消失了。一直到現在,對這個民族的研究依舊有著巨大的困難。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党項建國:與宋遼鼎立的西夏正式登上歷史的舞台》』
※這個女人出生的時候,紫禁城上空出現了異相,當她死後就亡國了
※明朝時期的中國火器到底怎麼樣?如果強大為什麼打不過滿清大軍?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