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血之師——波蘭冀騎兵傳奇

鐵血之師——波蘭冀騎兵傳奇

原標題:鐵血之師——波蘭冀騎兵傳奇


波蘭翼騎兵建立於16世紀中期並延續到18世紀中期,因其身後披掛帶有羽毛的翅膀裝飾,故而被稱為冀騎兵。這支部隊曾取得過無數次輝煌戰績。翼騎兵使用的主要武器是長矛與馬刀,這兩種冷兵器具有諸多鮮明特色。10世紀中葉,以格涅茲諾為中心的波蘭部落逐漸統一其他部落。


1025年,博萊斯瓦夫一世加冕為波蘭國王,波蘭成為統一的國家。1219~1260年,蒙古三次海嘯般的侵襲之後,波蘭瓦迪斯瓦夫一世於1320年重新統一封建割據的大波蘭、小波蘭、庫雅維等地。1410年,波蘭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擊敗條頓騎士團之後崛起,在中歐建立了強大的國家。文藝復興後的波蘭軍隊以騎兵見長,其特有的翼騎兵是西方騎士和東方草原游牧騎兵的完美結合,在世界騎兵歷史上留下了一筆亮色。



16世紀時的波蘭-立陶宛聯邦雄踞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遼闊的平原之上。波蘭翼騎兵(Polish wingedhussars)則是波蘭-立陶宛聯邦軍事輝煌的象徵。從波羅的海濱的城鎮,到黑海沿岸的大草原,從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到維也納的卡倫貝格山,翼騎兵以手中的長槍,將波蘭-立陶宛聯邦打造成歐洲第二大國。無論俄國射擊軍、土耳其禁衛軍、烏克蘭哥薩克騎兵、日耳曼僱傭兵,乃至瑞典人的長槍步兵方陣,都曾經敗在人數遠少於他們的波蘭翼騎兵手下。


馬上的羽毛起的是威懾作用,告訴對手波蘭精銳翼騎兵來了



翼騎兵是波蘭精銳,數量不多。當時波蘭軍隊主力還是普通胡薩爾騎兵和火槍手


波蘭的翼騎兵起源於匈牙利,但他們成長於波蘭的土地上併產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他們不再只是輕武裝的散兵游勇,而是出色地糅合了東西歐的騎兵元素,並於同時發揚了本地傳統與當代創新的優勢。他們既是重騎兵,也是輕騎兵,既盔堅甲固又迅猛輕捷,可以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戰術。翼騎兵常常被編成擁有150-200人的中隊,排成膝蓋挨著膝蓋的密集兩列橫隊,出眾的馬術能讓他們以密集隊形襲步衝鋒,長長的騎槍能保證首先將對手刺穿,這樣巨大的衝擊力給敵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衝鋒過後他們再使用刀劍或火器進入混戰。這個時代西歐的胸甲騎兵和卡賓槍騎兵過於習慣一排排不斷騎到陣前發射火器,再馳回中隊後方裝填的呆板戰術,翼騎兵大膽的衝鋒總是將他們打得潰不成軍。同時翼騎兵還能輕易擊潰來自東方的騎兵,因為翼騎兵的速度和機動足以與他們比肩,但卻比他們武備精良並且擁有火器的支援。



翼騎兵的武器也很多,包括長矛,騎兵刀,釘鎚等冷兵器。



到了19世紀拿破崙戰爭時期,長矛騎兵依舊是令其它騎兵膽寒的兵種。


翼騎兵的招牌武器是他們的空心騎矛,相信對波蘭翼騎兵有所了解的朋友對此都知曉一二。這是種長13至14.5英尺(3.9米至4.4米)之間的空心木矛會在擊中目標時破裂,對於無甲目標殺傷大。然而它最大的作用並不在於殺傷人員,而是讓翼騎兵撕破敵方陣形。這件武器和翼騎兵一樣,來源於匈牙利和巴爾幹。



當騎矛折斷而敵陣未破時,翼騎兵會選擇撤退,獲取新的騎矛,重整隊形再來一次衝擊。一旦騎矛用完,而翼騎兵又需要再發動新的衝擊,那麼馬鞍墊旁懸掛著的透甲劍就有了用武之地了,翼騎兵會將劍柄抵在膝蓋上將其作為一根短矛策馬衝刺。這種劍被認為是源自於西方,其德文名為Panzerstecher,意為裝甲撕裂者,這裡的所謂裝甲是指鏈甲。


種類豐富的武器讓翼騎兵擁有了龍騎兵的火力,長矛騎兵的衝鋒能力,胸甲騎兵的近戰能力。



另一項武器就是劈砍武器的波蘭式馬刀,當時波蘭的步兵和騎兵部隊都使用這種馬刀,只不過騎兵用的刀身要稍長一些,大約在80-85厘米之間。千百年來彎刀和直劍你方唱罷我登場,究竟孰強孰劣始終沒有定論,也許根本就沒有定論,對症下藥,量體裁衣也許是比較合理的做法。波蘭騎兵既有百年不敗的輝煌戰績,也有數次被異族擊潰的經歷,多方的影響造就了獨特的波蘭式馬刀。



大多數馬刀都產自匈牙利或波蘭本地,但其中最好的還是從斯特利亞(Styria,現為奧地利一省)地區和義大利,特別是從熱那亞進口的。相對當時大多數彎刀來說這些匈-波式馬刀算是相當大了,刀身上通常會有數條血槽和突起的加強肋,刀柄上包著黑色皮革,有著長長的鐵質棒狀護手。刀鞘也包著黑色皮革還有鐵或銅皮,有時還會根據翼騎兵們的個人喜好打上數個心形鏤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中外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冷兵器戰鬥
揭秘:匈奴為何能壓制漢朝半個多世紀?

TAG: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