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和庄的故事傳說》之 名寺之焚

《萬和庄的故事傳說》之 名寺之焚

舉和旗 求和道 生和美 和天下

編者按

萬庄村,在歷史上曾叫做「萬和庄」,在經歷了歷史滄桑和時間錘鍊之後,變成了冀南平原上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村莊。可喜的是,恰逢王殿明會長回報桑梓、文化興村的戰略投資,在萬和庄興建了萬和宮、中華孝道園、中華傳統美德十二德碑、文化站等文化旅遊景點,使萬和庄發生了華麗的蛻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文化之村、生態之村、和諧之村、文明之村。

萬和庄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豐富的故事傳說支撐著村莊輝煌、多面的昨天。當我們拂去歷史的雲煙,打開塵封的記憶,就可以更加深刻、理性、全面的理解故事傳說中原本的真實,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源泉。

為了更好的把萬和庄呈現給讀者,小編特別整理了河北省和諧文化研究會王殿明會長主編的《華夏和諧文化第一村系列叢書》中楊遵義老師編著的《萬和庄的故事傳說》,將其中的精彩篇章予以刊發,與君共享。

萬和庄的故事傳說

名寺之焚

◆◆

在今臨西縣萬庄村西北500多米處(今修寨村東南),有明代所建「三官廟」遺址。「三官廟」遺址之下,有漢代水井遺存,還出土有大量的漢代鐵甲,證明其周邊或附近系漢代聚落。附近漢代地層之上還有唐代初年所建的著名寺院,其名稱今不可考。考古發現證明,此寺建於初唐,興於盛唐,毀於宋代。其建築宏偉、規模宏大,雕飾華美,佛事興盛,堪稱唐代臨清一代名寺。

提起此寺的毀滅,還有一段慘痛的戰爭史呢。

晚唐光化二年(899年),時任檢校司空盧龍軍節度使,深州樂壽(今河北獻縣)人劉仁恭(?—914年)反叛朝廷。他帶領本部十萬大軍攻陷滄州、德州等地,一路西南,攻貝州(今清河)、陷臨清(治今臨西縣倉上),「所過之地,老少均殺,清水為之不流」。當他兵至今萬庄地界時,兵扎寺內。並派出他的兒子帶領五萬精兵繞道河南,欲從背後偷襲魏州(治鄴縣,今臨漳西南)軍事重鎮,而劉仁恭本部則在臨清西南部署,以堵截魏州兵北逃之路。

時任魏博節度使的羅紹威,只有老弱殘兵五萬,自知不是劉仁恭的對手。他探得劉仁恭一路克州陷縣、殺戳成性,虎視魏、博,便求救於館陶朱全忠。朱全忠知劉兵的部署,於是便命李思安、葛從周兵分兩路,務得各個殲滅。一路由李思安帶領,會魏、博兵將,繞道包抄,攻取河南。劉軍與李軍會於內黃(今河南內黃縣),一場拼殺,把劉軍殺得大敗。另一路,由葛從周率領,連夜出館陶(治今冠縣東古城)北上,襲擊劉仁恭本部。劉仁恭未料敵軍北來,且如此之神速,突遭夜襲,措手不及,倉皇縱火,焚毀寺院,只見衝天大火騰空而起,剎時寺倒屋塌,一片火海,一代名寺就這樣被焚於戰火。

劉仁恭焚毀寺院後,退兵二十里至臨清(治今倉上)城,兵至西門,還未來得及進城,便被葛從周趕上。兩軍戰於臨清城西門外。葛軍從中間穿插,向兩翼迂迴,把劉軍切成了兩半,以利於各個殲滅。葛軍不斷緊縮包圍圈,最後把劉軍逼至永濟渠岸邊。這時,葛軍突然改變戰術,把隊伍運動到南、西、北三面。劉軍三面臨敵,後有永濟渠,已無有了退路,只好垂死拼殺,怎奈葛軍勢眾,劉軍兵將被殺和溺死者不計其數。後來,劉仁恭帶領數千殘兵敗將,從北面殺出一條血路,直奔滄州而去。從此,劉仁恭一蹶不振。再後來,劉仁恭父子均被官軍虜掠,雙雙處死於太原。

-----來源:河北省和諧文化研究會王殿明會長主編華夏和諧文化第一村系列叢書《萬和庄的故事傳說》(楊遵義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夢園 的精彩文章:

《萬和庄的故事傳說》之孔子討水龍泉井
無量壽如來會——包容之「和」

TAG:圓夢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