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一個收復台灣的中國人,比鄭成功要早六十年,功績卻鮮為人知

第一個收復台灣的中國人,比鄭成功要早六十年,功績卻鮮為人知

原標題:第一個收復台灣的中國人,比鄭成功要早六十年,功績卻鮮為人知


1/宣城「俠少」


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夏商時期的台灣就屬於九州中的揚州。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台灣的稱呼很多,官方則稱其為「東番」。至明朝末年,台島被相繼被倭寇、荷蘭及西班牙侵佔,台島居民從而陷入外邦人的殘酷壓榨期。


歷史常識告訴人們,從外邦人手中收復台島的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其實,早在鄭成功收復台島的六十年前,就有一位名安徽人曾拚死渡海,一舉蕩平盤踞在台島的倭寇。


其後的十多年間,他又先後兩次進島,驅逐荷蘭艦船及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在台勢力,迫使在該島頑抗的倭寇棄械投降,再保台島幾十年安危。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這位被歷史的煙塵遮蔽的復台功臣就是明代名將沈有容。


沈有容是安徽宣城人,生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字士弘,號寧海。沈有容少時不喜之乎者也的學究氣,而好舞槍弄棒,精弓馬騎射,是聞名張里的「俠少」(「幼走馬擊劍,好兵略」《明史》)。


萬曆七年(1579年),22歲的沈有容中應天武試第四名,,成為有功名的軍漢。薊遼總督梁夢龍是沈有容的第一個伯樂,沈有容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官差——昌平千總。從此,沈有容走上了半世躍馬揚鞭的建功立業之旅。


2/一戰成名


從軍後的沈有容,一直奮戰在明朝邊防的最前線,先後在薊遼、閩浙、登萊等邊防或海防前哨服役。在眾名將眾多的明軍中,沈有容的出名,是因為一場夜襲。


萬曆十二年(1584年),新任薊遼總督張家胤為加強薊鎮守衛力量,調沈有容於薊鎮東路,任南兵後營千總,防守燕河,台頭二路。僅過幾個月,到八月初一日,朵顏部首領長昂領兵三千餘騎進犯劉家口。敵眾我寡,怎麼辦?沈有容藝高人膽大,他準備趁夜偷襲敵營。當晚,他挑選了一支由29名精壯士兵組成的夜襲隊,直闖敵營。



接近敵營時,他們突然發動襲擊,二十幾桿鳥銃齊發,瞬間斃敵七十餘人。發現有人偷營,朵顏部的人還擊了,箭矢如雨。這29位夜襲隊員都負了箭傷,沈有容也身中二矢。但他們不顧傷勢,奮力沖入敵陣,拚死砍殺。沈有容一人就連砍6人。朵顏長昂因黑夜不辨明軍人數,慌忙下令撤退。沈有容由是一戰成名。

「有容半夜率領二十九名勇猛的士兵迎擊,身中兩箭,斬首六級,賊寇退走了才回來,由此知名《明史》)。」

3/收復台灣


在沈有容一生四十餘載的軍旅生涯中,有數十年是鎮守在福建沿海。正是在這期間,他曾率軍三次進入台、澎列島,殲倭寇,驅荷蘭入侵者,成功地保衛了台灣。


明朝末年,倭寇猖獗,常常瘋狂犯邊。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冬,倭寇侵佔東番(台灣),四處殘害我福建商民與高山族同胞。當時的沈有容正駐紮於福建,福建巡撫朱運昌任命沈有容為前敵總指揮,親率21艘戰艦出征。由於遭遇颱風,有7艘戰艦沉沒,他率領倖存的14艘戰艦拚死渡海,前往東番,全殲了這股倭寇。一戰之後,給台灣帶來十餘年的平安無事。

「二十九年,倭掠諸寨,有容擊敗之。倭據東番。有容守石湖,謀盡殲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風,存十四舟。過彭湖,與倭遇,格殺數人 ,縱火沈其六舟,斬首十五級,奪還男婦三百七十餘人。倭遂去東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明史》」

此役,早於鄭成功於1661年發動的收復台灣之戰60年,說沈有容是第一個收復台灣的中國人,是言之有據的信史。


但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沈有容立此大功返回福建後,等待他的卻是「總府方索寶,而本將又復忌功」,要沒有老領導朱運昌在上面給他頂著,恐怕還得要受處分。但最後的結果竟是「捷聞,文武將吏悉敘功,有容齎白金而已」,文官武將們都論功受賞,沈有容只是受賞幾兩白銀而已。

4/克荷驅倭


除了倭寇,其他西方列強對台灣也懷有野心。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韋麻郎等擁三艘巨艦,趁明軍換防之際,佔領了馬公島(澎湖島)。他們以互市為名,企圖向葡萄牙佔領澳門一樣永遠佔領澎湖列島。



當時的福建軍心已亂,無人應敵,沈有容不顧自身安危,單舟馳往荷蘭艦船,指陳利害,嚴正曉諭,不費一槍一彈便迫使韋麻郎退兵。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單刀赴會」。韋麻郎臨去之時,請畫師為其畫像,以示尊敬。


沈有容第三次收復台灣是在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命令長崎代官村山等安佔領台灣,沈有容先以威名制服明石道友一軍,然後率水師在東沙島(白犬島)合璧圍困,採取以倭制倭的辦法,迫使在該島頑抗的倭寇棄械投降。


5/滿門忠烈


但是,因有功於國於民,沈有容在福建贏得較好官聲,加之斷了某些人的財路,所以受到排斥,一氣之下辭職返鄉休養。



泰昌元年(1620年),遼東後金國進犯加劇,沈有容被召為山東副總兵,駐登州,統領水師,以為陸上策應。天啟四年,魏忠賢當權,一批清流高官相繼遭罷,沈有容的上司袁可立也於此時再次遭貶。不久,沈有容得重病,連起居都「步履顛危」,於是「以年老乞骸骨」,於天啟四年(1624)以67歲高齡還鄉,三年後,卒於家中。明廷念其功勛,追贈都督同知,並賜祭葬。



沈有容有八個兒子,有詳細記載的有三個:六子沈壽崇襲其職,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北京近郊被李自成部所殺;八子沈壽嶢在順治二年(1645年)組織義軍抗清,兵敗被殺;四子沈壽岳因積極支持鄭成功與張煌言抗清,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被斬首。沈有容父子兩代,可謂是滿門忠烈。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19歲稱帝,殺叔奪嬸,5後並立,21歲做太上皇,22歲精盡人亡國滅
活著走出野人山:她是唯一倖存的遠征軍女兵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