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足以媲美「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到了明代有哪些發展?

足以媲美「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到了明代有哪些發展?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大家如果對中國文史感興趣,可能聽說過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茶馬古道」。這是足以和貫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相媲美的商業網路。根據文獻記載,茶馬古道大約形成在西漢時期,在11世紀時所形成的跨越青藏高原的貿易路線,並延續到20世紀中葉為止。茶馬古道的形成與中國內陸茶文化的傳播和中原政權和人民對馬匹的需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茶馬古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馬古道的起點為四川省成都平原和雲南省昆明、普洱等地,終點為西藏自治區的拉薩以及東南亞等地。唐宋時期,中原內地輸往藏區的茶葉主要是由青藏道完成。而從明代開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茶道的興起,促使川藏沿線商業城鎮的興起和西藏和內地的聯繫。明廷規定於四川、陝西兩省分別接待西南各地區入貢使團,而明朝使臣也分別由四川、陝西入藏。《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秦蜀之茶、自碉門、黎雅抵朵甘、鳥思藏,五千餘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無此」。可見茶馬古道的形成與西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對茶葉的需求有著很大的關係。有鑒於此,明廷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在四川設茶倉四所,方便內地商人於西南進行茶馬交易。

茶馬古道上的商販

英宗天順二年(1458)五年,明朝規定今後烏思藏(明代對今天西藏地區的稱呼)地方該賞食茶,於碉門茶馬司支給。又促使鳥思藏的貢使只得由川藏道入貢,不再由青藏的洮州路入貢。到成化二年(1470),明廷明確規定烏思藏及其附近的貢使均由四川路入貢。而明朝則在雅州、碉門設置茶馬司、每年數百萬斤茶葉輸往康區轉至烏思藏,從而使茶道從康區延伸至西藏。而烏思藏貢使的往來,又促進了茶道的暢通。於是因為茶葉貿易而崛起的川藏茶道同時成為官道,逐漸取代了青藏道的地位。

茶馬古道路線示意圖

茶馬古道這樣一個中國古代西南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有力紐帶,無疑在我國歷史上具有巨大歷史意義。2013年3月,四川、雲南、貴州等省的部分茶馬古道及相關歷史遺迹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供後人觀摩瞻仰。

參考資料:

張廷玉等:《明史》

李旭:《茶馬古道》

陳保亞:《論茶馬古道的起源》

石碩:《茶馬古道及其歷史文化價值》

龐琳:《明代入藏道路站點考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清宮四大奇案之一順治皇帝最終的歸宿到底是什麼?
協助林則徐虎門銷煙的鄧廷楨是如何抵制英國勢力入侵的?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