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清朝在簽訂《馬關條約》後不久,就向日本派遣留學生?

為什麼清朝在簽訂《馬關條約》後不久,就向日本派遣留學生?

原標題:為什麼清朝在簽訂《馬關條約》後不久,就向日本派遣留學生?



左為日本旗,右為黃龍旗,清國人和日本人聯誼後在合影嗎?非也。這是在日本的清國留學生。他們穿著長袍,留著辮子,應該是去得比較早的。


我們知道,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清朝的甲午戰爭,這是兩國洋務、維新運動成果的一場大對決。最終,清朝失敗,割地賠款。我們還知道,1872年開始,清朝就派出了留美幼童,比起日本派留學生,時間差得並不遠。但留美學生未能救得了清朝。被日本打了一記重重的耳光之後,清朝有點猛醒了,覺得日本與大清政體相似,卻能成功,何必捨近求遠呢?於是,派出了13名留學生。(本圖為第一批留日學生與接手他們的嘉納治五郎合影)



與之前派的是幼童相異,這次,去的都是成年人。據日本酒井順一郎一篇研究文章里寫到,這13人分別是唐寶鍔(19歲)、韓壽南(23歲)、朱光忠(22歲)、馮誾謨(20歲)、胡宗瀛(20歲)、王作哲(19歲)、戢翼翚(19歲)、趙同頡(19歲)、李宗澄(18歲)、瞿世瑛(18歲)、金維新(18歲)、劉麟(18歲)、呂烈煇(18歲)。都是青年才俊。他們住在東京神田區,後來,這裡形成了中華街。


不過後來,李宗澄、韓壽南、趙同頡、王作哲因受不了日本人的貶低性稱呼而先期回國,於是又從國內補招了兩人(所以第二圖留學生為11人)。他們忍辱負重,完成學業,有所成就。如唐寶鍔後來成為律師。(本圖後排為在實踐女學校讀書的清國女留學生)



1902年7月,清國教育視察團到了弘文館,受到學校的歡迎。弘文館是嘉納治五郎創辦的專門教留學生日語的進修學校。


清國留學生,最初是官派,後來因為學費、生活費都不是很貴,私費留學的越來越多。畢竟,在日本鍍下金,回國好找工作啊。(本圖為實踐女校的清國留學生)



而接受清國留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就是明治維新的功臣大隈重信創辦的早稻田大學。校內專門成立了清國留學生部。這是1903年大隈重信(前排中坐者)與清國留學生及學校幹部的合影。



大隈重信思想較為開明,不是激進的侵略派。與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關係都比較好。


日本除了賺錢,接收中國留學生,也是想培養親日派,將來好辦事。清國未必沒有考慮到這些,但當時以兩國的關係,這些都不是大問題。畢竟,甲午戰爭之後,兩國關係還算平和。百日維新時,正在中國遊歷的伊藤博文甚至願意給光緒皇帝當顧問。不過,令朝廷始料未及的是,前往日本的留學生在接受了新思想後,就不跟慈禧太后們一條心了(本圖左一為黃興)



最終,大量的留日學生埋葬了清朝。當然,他們只是揮杴的。振臂一呼就能讓愛新覺羅的天下分崩離析,顯然,慈禧太后們還是要負主要責任的。(本圖為1907年早稻田大學的清國留學生 本文照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有人妄圖恢復教育敕語引發激烈反對,教育敕語到底有多齷齪?
老照片:日本兩派人爭論了近90年的問題,被盟軍司令部徹底解決

TAG:凡人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