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已無李連杰
他告別了打鬥,告別了武俠,最終也告別了我們。
01
時隔36年,電影《少林寺2》在這個夏天宣布啟動。
儀式現場,84歲的老導演張鑫炎來了,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來了,李連杰沒來。
他似乎被遺忘了。編劇吳思遠說,「我們要再培養一個成龍」。
李連杰上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一張朋友圈流出的照片。照片里,55歲的他,兩鬢斑白,臉浮眼腫,幾乎直不起腰桿。
人們訝異,當年絕代風華的覺遠,已蒼老如80歲的老者。
這個時代偶像最生動的剪影,隨著我們兒時對著熒幕舞槍弄棒的歲月,一併遠去了。
1982年,《少林寺》上映,萬人空巷。電影票1角錢一張,票房是1.6億元。如果以現在每張票50元計算,就是800億,相當於《戰狼2》的十倍。
一票難求,在偏僻村莊,售票方只能給塊磚頭當做入場憑證。為了爬到高處蹭電影,人群將廁所的牆扣塌了。
眉清目秀,一臉正氣的李連杰,此前連續5年獲得全國武術大賽冠軍。他飾演的覺遠,成為所有男孩心目中的超級英雄。
有5歲的孩子纏著父母,看了5遍《少林寺》才罷休。有人把房間床頭貼滿覺遠練功時的海報,「睡前的最後一眼看他,醒來的第一眼也要看他」。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少年,豪情壯志結伴前往少林寺「朝聖」。古寺的破敗門口,滿是請求當和尚的青澀面孔。
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中國功夫的力道。
那些年,小學或初中班裡的男孩子,在樓道和操場一遍遍地模仿著他飾演的黃飛鴻、方世玉與陳真。他們打賭,李連杰和成龍誰的電影票房更高,輸了的請吃雪糕。
在那個光影產品匱乏的年代,李連杰代表著中國武術和大陸電影的榮光,也代表著少年們對武俠的所有渴望。
02
我們追逐著李連杰,也追逐著那個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
金庸先生解讀俠的真意是為國為民,溫瑞安認為俠是逆境中的人性,歷劫中的真情。
很多年前,李連杰飾演的陳真一腳踢開「東亞病夫」招牌,人們會激動地站起來,仿若看到了當年的李小龍。
熒幕上,他是負劍青衫行走江湖的俠客,美酒佳人相伴、談笑間一劍制敵的浪子。
熒幕之外,孩子們摘下路邊的柳葉,模仿著他摘葉飛花、傷人無形的動作。
內地的武俠世界由他拉開序幕。
人們沉迷於他行走的竹林、客棧、塞外、沙漠,好像期間揮舞刀劍的,就是自己。
當他從好萊塢歸來,我們得以在《英雄》中重溫那個俠客的打鬥動作。
當時他已40不惑,「《英雄》是我夢想的電影,讀劇本時,我哭了兩次。」
電影里依然漫無邊際的沙漠、冷寂空曠的塞外。
只是,李連杰身上溢不出當年使用佛山無影腳的瀟洒,特效與技術淹沒了他的光環。他更像是電影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英雄》最終以2.5億的國內票房開啟了中國武俠的商業大片模式。
一招一式的功夫逐漸在下,大開慢合的情緒慢慢向上。
不少粉絲的心裡,有了「偶像已老」的初體驗。
後來,李連杰說自己不想打了。電影的戲劇衝突和情節應該是第一位的,動作只是情節的輔助。
觀眾很難再在銀幕上看到李連杰的身影。人們只能從好萊塢電影中的吸血鬼和卡通熊貓的動作中,找尋到中國功夫的影子。
功夫失去了血脈噴張的力量,武俠片失去了昔日的底色。
03
2010年,曾經的黃金搭檔徐克、李連杰再合作。
他們的《龍門飛甲》沒有忘記上世紀末期的武俠意象,依然是客棧、黃沙、大漠、輕笛、長劍。
彼時,李連杰已經不練武術,拍電影是業餘愛好。徐克則試圖採用3D技術為武俠帶來生機。
徐克說,武俠是青春不老的,江湖有著年輕的生命力,才夠浪漫。
然而,老觀眾已經看不懂武俠新註腳。鏡頭裡,李連杰臉上盡顯疲態。
經歷過武俠最好時代的我們,很難再被技術喚醒當年的情懷。
陳嘉上執導的《四大名捕》將CG特效當做武俠的賣點,但吐槽者說,「四大名捕」成了「神奇四俠」。
爾冬陞用10年磨出來的《三少爺的劍》,角色臉上布滿黑色的妝容,有人說,那是武俠角色脆弱內心的保護色。
武俠的內核與形式,都在隨著時代更新。馮德倫執導《太極》時,融入網遊手游和蒸汽朋克。
《一代宗師》編劇徐皓峰說:「讓武俠電影成了其他類型片的養料,福爾摩斯都會打詠春」。
當年,受《少林寺》熏陶的孩子天天惦記著切磋武藝,像模像樣地使出自己的鷹爪功、鐵沙掌,一個接一個站在凳子上練習梅花樁。
但把他們帶入那個世界的李連杰,卻在這個時代歸隱。偶爾,網路上傳出他出家的消息,甚至有謠言稱,他已經去世了。
去年奇幻動作片《封神傳奇》引發一片惡評,知乎上有人後知後覺:如果不是看了演員表,根本不知道主演里還有李連杰。
2018年,李連杰55歲。熒幕下習慣頭頂棒球帽,坐在沙發上,會習慣性含著胸,身體往前傾,腿不停地抖動。
他不再是張無忌,不再是洪熙官,不再是方世玉,踢不出佛山無影腳,也打不出霍氏迷蹤拳。
我們只想在他身上再看一眼江湖,但江湖終歸已遠行。
※每日32億小時用電剛需 促成共享充電寶背後400億市場
※中國的足球小將在哪兒?
TAG:商業D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