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美術工作者的日常

電影美術工作者的日常

fish  in  the  pool  

 fish  in  the  pool

ヘクとパスカル 

00:00/04:36

我是鑽石狗工作室的美工,忙碌有感,寫一個小結。這次的話題也是我最近正在負責的部分,有關於電影美術,帶您走進我的生活。

【全片文字約2000字,閱讀需要8分鐘】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影美術的相關內容,通俗地講,電影美術就是電影中所有的場景設計,觀眾在畫面中看到的均屬於電影美術範疇,場景設計最早起源於舞台喜劇的布景,戲劇出現的場次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布景作情景烘托。

場景設計作為一種電影語言,參與到電影的創作結構,對於劇作、劇情、場景畫面,人物造型等的影響,在電影的「視」聽上都有直接作用。

導演在閱讀完劇本以後,首先需要的是和美術設計師說明自己的目的、意圖和方向,美術造型設計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參與劇作創作的工作。與遊戲設計的天馬行空不同,影視設計會更多的考慮到落地執行,這就要求美術師有「成本概念」,找到理想效果和實際預算的平衡點。很多時候,導演是標新立異的提出者,而美術師才是敲定想法是否切實可行,並將想法付諸實現的實踐者。

因此,一部在美術設計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的作品,可以讓觀眾忘卻一切而置身戲中,並沉浸於此。

在拿到劇本之後,設計師們會進行先期視覺化創作,創造外在的人物形象和環境氣氛,確定整部電影中的色彩總譜,造型風格(對色彩的運用),色彩基調(對影像光比、光影的確定),展開講述:

1.場景氣氛圖:

這是意識變為現實前的設置,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概念,這步的意義在於把文字內容變成畫面共識,我通常稱之為「定調」。

以上命運矩陣的初期概念圖,突出設計創作場景元素,場景和人物之間的關係,人物自身的色彩關係及自身的色彩變化,人物之間的變化。

同時豐富鏡頭畫面的信息量,使鏡頭畫面具有縱伸感,如:樓、車、植被等的設計創作,強化鏡頭畫面的空間關係。

2.造型人物定妝和場境的色彩差異:

這兩點拉到一起說是因為在設計演員定妝的時候要考慮角色出場的環境和光影需求,根據鏡頭確定視覺中心點、確定造型人物是被環境包含、還是在環境中突出,從而決定色像的控制、明度的控制,如夜行人的黑衣,草原上的白衣人等,再或是強化道具物件,減弱造型人物的存在,應襯反差。

圍繞著電影的故事情節不斷變化,美術師根據劇情需要,通過協調色彩中的各個要素對道具色彩進行重新配置,詮釋難以表達的豐富的、微妙的情緒和氣氛。

中國導演張藝謀的《英雄》,我最喜歡的國產電影之一,多重色彩體系。

【無色,技精】

【紅色,人慾】

【藍色,理性】

【白色,理智】

【綠色,道,天下】

李歐.卡霍 的(Leos Carax)《神聖車行》,玩味虛實迷離的視覺幻境以映照生命。

3.電影布景中的道具:

通常把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陳設道具也叫大道具,一類是戲用道具也叫小道具。陳設道具大至城堡宮殿、宇宙飛船、科幻城市。小至戒指,夜壺,裝飾畫,紅領巾等。

戲用道具常指演員隨身佩戴和使用的物品,它與演員表演發生直接關係,對塑造人物性格、點明人物身份、推動情節發展起畫龍點睛作用。

比如種田(種田陽平)先生的作品《維榮之妻:櫻桃與蒲公英》,那是描繪過往年代的片子,一個居酒屋場景,還有大一點的街景,就這麼點規模。

他們放在吧台前面的物品,還有花道的東西,就是在這些小物件上的發揮,讓我感到美術跟那部戲劇本身是結合得很好的。

角色與情境如果沒有扣連得很緊密,就沒辦法突顯一種淡淡的哀傷氛圍。這樣子細膩的東西在大片當中反而不容易看到,在小片裡面反而更容易看出美術的特色。

4.造型材質的差別處理:

美術師為了製造逼真的使用痕迹,在新傢具表面用鋼絲球擦出痕迹,在上漆後再用茶杯燙出印跡,用刀劃幾道印子。在上面潑灑泔水和茶葉水,擱在室外的泥地上,任日晒雨淋,日子稍久,木紋就會自然開裂。

還原於真實強化畫面的視覺效果,突出不同時期、年代、環境的材質區別。在質感方面,東西方存在較大差異,西方藝術是以自然科學為根本,會更著重體現真實感,而東方人更偏寫意,弱化質感。

舉個例子:兩個國產抗日劇對於服裝質感的不同表現強度。

漫威超級英雄系列對於質感的表現強度。

孰好孰壞暫不評論,影視作品是給觀眾看的,讓觀眾產生代入感,我也會用這項原理來倒推我的設計理念。

5.光影光效:

光影、光比、光的形狀的確立,如:散射光、直射光、特殊光效,光的顏色、大光比、小光比、底光、平光等來製造環境和人物形象。

我們看劇本很容易直接拆解出場景空間,可是在拆解成場景空間之前,還有一個應該要貫徹的作業,就是分析劇本、找齣劇本的核心概念,讓場景空間的和光影光效立基在導演或是原創作者想要表達的理念或價值觀上。

中國導演畢贛的《路邊野餐》運用實景與運鏡製造出如夢境的氛圍:

文字轉換成視覺的過程當然是因人而異,每一個人都有細細碎碎的興奮點(G點),設計工作者往往更加敏感,體會更多才可以把抽象的情緒點具象化,好的作品需要更多的沉積。

國內電影環境,工作人員其實蠻容易被誤導,認為技術的提升就是全部,創意上可能是被嚴重忽略的。我覺得重點是在於創意跟技術的協調性,在製作中太過於注重規模的「假大空」、太技術取向,都是需要杜絕的。

每一個我們熟知的經典都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創作人嘔心瀝血,通力合作的產物,那些看似的不經意,都經過了數次的反覆推敲。經典源於創新,而創新不可複製。

創作人要提出更高的自我要求,拒絕通過低俗手段博眼球;觀眾們也儘力去抵制爛劇,壓縮投機團隊的生存空間。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偏執狂,入行數年,深感不適,話說回來,電影市場需要大家一起維護,既不要學國內某知名導演,拍片子沒人看就罵觀眾,也不能無腦噴,見到爛片就斷章取義覺得國產電影上不了檯面。我們都是池中物,就看你願不願意妥協了。

作者 | 一米六九

To be a better 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命運矩陣 的精彩文章:

TAG:命運矩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