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世界,中醫藥將無孔不入

未來世界,中醫藥將無孔不入

【一】

什麼是中醫?中醫就是中國人的生活,就是中和的醫學,就是保持機體平衡,保持和大自然、和整個社會的平衡。」業內曾有雲。

「中醫,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一位拿手術刀的西醫也曾說。

針刺、艾灸、火罐,阿膠、三七、枸杞,夏至三伏貼、冬至膏方……一種種源自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與現代健康理念融合,時髦、新鮮的生活方式將日漸風行。

2017年4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體育總局等5部門曾共同發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其明確指出,引導群眾積极參加健身操(舞)、健步走、太極拳(劍)等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大力推廣傳統養生健身法……讓中醫徹底融於老百姓的生活,變成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而未來,中醫藥還將無孔不入,也成為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

相關人士表示,中醫藥發展其實與我們的國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些年中醫藥經歷了一些變故,最核心變故就是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

在30年代好多人要廢止中醫藥;後來到50年代中央特別重視;但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門打開,很多人一說中醫藥,就說西醫藥怎麼樣,中醫藥被認為是傻大黑粗。

有幸的是,最近幾年中醫藥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人越來越自信,外國朋友也很現實,開始信任中醫藥。

從針灸2010年進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再到66種中藥飲片進入歐洲藥典,中醫藥的芳香早已飄出了國門,深入外國友人的生活,甚至被視為治療某些疑難雜症的「最好武器」。

且在一些歐美名人中,針灸早已成為一種越來越時尚的選擇。據報道,部署在卡達的美軍士兵也使用他們所說的「戰地針灸」來緩解疼痛並遏制濫用藥物等問題。據稱,就連近來與英國哈里王子成婚的女演員梅根·馬克爾也把針灸當成一種美容療法。

「我在巴黎開中醫診所20年,診療了約10萬名病人,其中95%都是歐洲人,大部分病人對療效都很滿意。」一位華人醫師曾介紹。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副主席、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振吉也曾介紹,英國、法國、加拿大的中醫診所都達到了3000個,澳大利亞的中醫診所約4000個。歐洲還約有209個中醫教育機構,佔全世界中醫教育機構的1/3。

2017年有關數據還顯示,世界範圍內有38萬餘名針灸工作者,接受過中醫藥、針灸、推拿或氣功治療的人數已達到世界總人口的1/3以上。更多相關數據可參考:《中醫被國外追瘋了!中醫針灸已成為最牛的中國國際品牌!》。

【二】

今天還看到新華社一篇報道,從「地頭草」到「杯中寶」 ,更多道地藥材正在變身為健康產品,受到國內外顧客的青睞。

未來世界,中醫藥將以除醫療之外的多重形態,融合各類行業,深入百姓生活。哪裡有健康需求,哪裡就有中醫藥的身影。

這也是業內所說的,「中醫是治人的,需要假以時日,需要在生活的諸多細節上滲透,久之,就生活化。

如今,中醫藥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潛力巨大。未來,以藥材為基礎,工業為主題,商業為紐帶,中醫藥產業或迎來機遇。

新華社報道,在第24屆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的主展館內,用百合製成的菌粉、枸杞製成的酵素和果凍吸引著國內外顧客的關注,很多顧客在體驗後紛紛購買。

除了以上,還有更多健康產品注重對中醫經典名方的挖掘和開發。如一款固體飲料,就是以中醫藥經典名方「綠豆甘草湯」為基礎研發而成,還有些產品使用了甘草、枸杞、小茴香等道地藥材的提取物進行加工。

另外,中藥材也是功能飲料的重要取材源,食療兼顧,它一方面能補充人體營養,另一方面又能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和增強人的免疫功能,是食品和飲料工業很好的添加劑。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條中也早就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

業界人士認為,以上這種研發趨勢,對於中藥產業從原藥材向精深加工的轉型起到了帶動作用。也有利於中醫藥更貼合現代人類的發展需求,更時尚化,更年輕化,能更大範圍滿足更多種類人群的不同需求。

據悉,對於這類研發趨勢,在第24屆蘭洽會上,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相中」甘肅中藥材市場,與蘭州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擬投資8億元建設大健康研發中心等項目,研究開發大健康產品。

「我有一個夢想,今後到醫院去探望病人,手中拿著的不再是鮮花和營養品,而是蘊涵中醫藥理論和養生文化的產品。」但願這個凝聚了無數國人共同心愿的中醫夢早日成真。

醫館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館視界 的精彩文章:

中醫養生服務出台統一「國標」,中醫要健康發展必須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TAG:醫館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