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華人出國後還是喜歡抱團取暖,跟外國人交朋友有那麼難嗎?

華人出國後還是喜歡抱團取暖,跟外國人交朋友有那麼難嗎?

作者簡介:筆名達令歐尼,北京長大的江浙妹子,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曾做英語導遊工作,喜閱書,更喜閱人。現居德國柏林,主攻德語學習,打工遊學中。執筆十年,希望餘生用文字換大米,一手釋卷,一路問詢,一心尋找自己的長安城。

出國後,原來很多的既有認知,都會被打碎。從我的個人體驗來說,我發現,原來中餐比西餐好吃;原來多數留學生光鮮背後其實很拮据;還有最打破原有認知的是:跟外國人交友,原來那麼難!

1

有朋自遠方來,So what(又怎樣)?

出國前,我沒有準備好,會遇到「交友難」這個問題。此處的交友的「友」,特指可以定期見面的朋友。

相比起國內,我們遇到外國人,多數會表示熱情和友好。國內的外國人,能輕而易舉的交到熱情的中國朋友。另一角度來說,國內的外國人,對中國或多或少有些興趣,跟他們比較有話題,交友難度較低。

但是出國後,我才發現,很多外國人對中國可謂一無所知,並不會因你是「自遠方來」,而感到「不亦樂乎」。

華人出國後還是喜歡抱團取暖,跟外國人交朋友有那麼難嗎?

網路上,對中國留學生有一個很大的質疑:為什麼你們出國了,卻還是喜歡每天跟中國人聚在一起吃火鍋?不應該多跟當地人多交流,練習外語,學習當地文化嗎?

於是,出國後,我計劃著多交一些歐洲當地的朋友。

我先截一段上周末發生的事情,也許讀完,你會稍微理解,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生活時,抱團取暖背後的無奈。

周日,我和德語課的四個同學一起去柏林某藝術節,他們分別來自匈牙利、阿根廷,希臘,韓國。我們已經認識了兩個半月了,每天4個小時聚在一起,這是第一次聚會。

我們走在一條臨時的搭建的步行街,擠滿了來自己世界各地的人,街頭和街尾有免費的音樂會。他們人手一瓶啤酒,而我,手裡舉著一個袋油炸薯條,比起飲酒的痛快,我更喜歡吃。

歐洲人聊的話題,有關足球,政治,還有冷門小國家旅行的話題,我和韓國同學,有點插不上話,只好保持微笑。

後來,有一個話題,關於與德國交友。我們一致贊同德國人大多很冷漠,很難融入。我說我喜歡西班牙、義大利的朋友,他們比較熱情。

華人出國後還是喜歡抱團取暖,跟外國人交朋友有那麼難嗎?

較為年長的匈牙利同學,說:「你知道嗎?西班牙和義大利朋友,甚至美國人,嘴裡說的朋友都是一時的,德國人承認你是朋友,那是一輩子的。」

這話,有點過激,但並無空穴來風。在國外,遇到特別熱情的朋友,你們互相做了自我介紹,相約有空一起出來玩,此處請畫一個問號:這不是意味著,你交到了一個朋友。

第二次見面,她/他還是會很熱情,但是請問你的名字是?

在德國生活的外國人,也喜歡抱團玩。阿根廷人跟西班牙人、墨西哥人更容易成為好友,畢竟都會說西語。

中國人的英語口語問題,也是在國外交友的一大障礙。儘管口語好,外國人的很多話題,我們插不上口,加上辭彙量有限,也決定了談話的質量,最後影響了友誼的深淺。

現在,在德國看到亞洲臉孔,我會用中文問一句,期待著在他鄉聽到「鄉音」。

國外的大城市,擠滿了自世界各地的人。

如果想要交到當地朋友,光憑國籍是不夠的,熟練掌握當地的「鄉音」,擁有國際視野和有趣的談資,會降低一些交友的難度。

2

國外交友有風險,搭訕需謹慎

故事還沒有結束。

藝術節那天,我和同學玩到了晚上8點左右,太陽還沒有下山,陽光正好。

我興緻正濃,不想早早結束,跟朋友告別,心想:是時候,練習一個人走走逛逛了。在異國,我逼著自己,要學會獨處。

一個人,走在人群里,也買了一瓶啤酒,邊喝邊逛,眼前好像是泰國曼谷的考山路。

走到馬路的另一端,有一場爵士演出會,演奏者正在試音,我想等音樂會開始。

突然有一個人,踩了我一腳。我扭過臉,看到一旁,有一個黑色短髮,抹著紅唇,戴墨鏡的白人女人。

她移開墨鏡,搖搖晃晃的說道歉,目測50、60歲了,穿著弔帶,脖間綴滿曬斑。

我用德語跟她說沒事,她搖搖晃晃的。我問她是不是喝了太多啤酒,有點喝醉了。

她反應很慢,隔了很久的說:我不喜歡啤酒,我只喜歡喝紅酒。

舞台上絲毫沒有開唱的勢頭,我打算跟身邊這個女人,閑聊幾句,微笑著問:你來自哪裡?

她不會說德語,用英腔說:她來自愛丁堡,已經住在德國34年了。

你看她說話反應那麼慢,也沒了興趣,查看微信上的朋友留言。。

華人出國後還是喜歡抱團取暖,跟外國人交朋友有那麼難嗎?

結果她扭過臉,開始交談:她說她不喜歡了柏林了。

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問為什麼。

她說:因為這裡越來越多的遊客了。

我想,好吧,感覺有點不對勁。咧嘴笑了笑,拿出手機接著聽朋友發來的語音。

接著,那個打扮精緻的白人女人說:比如你!別碰我!

我好像被潑了一身冷水,冷笑著遠離了她一步。

她還不肯罷休:柏林不喜歡你這樣的人。

我瞪了她一眼,她好像真的是杠精上身,看到我的憤怒,還扮好人,說:不要因為我的話而生氣。

我徹底鬱悶了,舞台上工作人員不知去哪了,音樂會不知道何時才會開始。我看她這個架勢,明顯後面還有很多侮辱的詞語在等著我。

我轉身,鑽進了人群。

這個醉酒白人女人,儼然在撒酒瘋。

我也就把這個事,當笑話似的說給了我的德國室友。

德國室友說:作為一個在德國生活了34年,不會說德語,還一副女主人的樣子排擠遊客的英國人,這確實好笑。

多數德國人,連敘利亞難民都會接受,何況遊客呢?

在國外交友,害羞靦腆的人,很難交友朋友。但是開放健談的人,也會遇到類似的碰壁。

其實,做好會「碰壁」的心理準備,交友中「不卑不亢」,持著尊重、包容開放的原則,還是會交到友善的外國朋友的。

在德國生活,遇到這個醉女人之前,我就經歷過白人略帶「歧視」的粗魯行為,所以這一次,才會這麼風輕雲淡,把它作為一個笑談。

3

在異國,我們都一樣的敏感多疑

我來柏林的前兩個月,上課跟不上。

班裡有一個30多歲的芬蘭女人,自由職業者。剛開始還很友好,後面卻有意無意的懟我。

老師讓我們每一個人,推薦一個有特色的節日,並且寫上有多少參與者。

我寫了中國春節,參與者是13億,當我在黑板上寫了數字後面的零時,芬蘭女人冷笑,她用嘲弄的語氣說:「看樣子,我們今天所有人都要喝中國湯了。」

後面上課,只要我回答問題出錯,她就拉著旁邊的波蘭女人,嘻嘻的竊笑。

五六個人的教室很小,盛不下這種惡意。

華人出國後還是喜歡抱團取暖,跟外國人交朋友有那麼難嗎?

一個月後,我轉到了一個比較正規的語言學校,同學都很認知學習德語,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但是,那段被芬蘭女人懟的時間,確實有些灰暗。

剛開始特別難過,泣涕漣漣,後來慢慢接受:白人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層次不齊的素質。

幸運的是,我在網路德語學習小組裡,認識了半個老鄉,璐姐。

她定期會舉辦聚餐。來客里多數是留學海外的博士,在國外的中國人,因為相似的「味蕾」聚在一起。冬日裡的那場火鍋,消減了不少思相之情。

後去西班牙旅行時,遇到一個曾在英國留學過的北京姐姐,說起芬蘭女人懟我的事情,她特別理解。

她說:北歐很多白人,挺傲慢的。

並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一次上課,講到宜家傢具問題,老師點名讓她回答一下宜家傢具在中國的情況。她說:宜家在中國已經開始很流行....她清楚的看到,那個來自瑞典的男同學,不屑的聳肩,鼻孔發出一聲:哼。

北京姐說那時候年輕,剛出國,那個不屑地聳肩,她很生氣,但是她什麼沒有說。之後的跟來自北歐的外國人交往時,多少有些芥蒂。

她笑著說:「要是現在,我肯定衝上去跟他撕了。」

在國外的中國年輕人,全身緊繃著神經,敏感多疑。

在融入對方的文化時,本就需要打破較為內斂的民族性格,這時,對方稍稍帶有「不屑」的小舉動,都會把我們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擊成粉碎。

4

結語

到了國外,初期我們會變得分外敏感多疑。從小講究「和氣」的我們,遇到他人的無禮對待,多數是選擇忍氣吞聲,息事寧人。

不必責怪自己的「認慫」,人的精力有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找到跟你價值觀相符,互相尊重的朋友吧。交友,本就是一場心與心的碰撞,跟國籍、膚色有何干係?

本文為移民幫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民幫 的精彩文章:

移民去希臘?瘋了吧!
華人媽媽的故事告訴你,在英國提前立遺囑到底有多重要

TAG:移民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