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識產品經理手冊》:膚淺的現有知識產品功能介紹

《知識產品經理手冊》:膚淺的現有知識產品功能介紹

書名有點彆扭,實際的含義是:知識產品的產品經理的手冊。

陳春花寫的序,不過這個序言中一個字沒提作者和本書。我懷疑是作者找了一篇沾邊的陳春花的文章來充數。

書的內容與名字嚴重不匹配。看名字的話,應該會講如何做知識產品的產品經理,應該有比較全面的技能與技巧。實際全書是比較膚淺的現有知識產品的功能介紹,大部分的信息應該都來自公開的資料,夾雜了比較多的他人的文稿,作者自己的判斷分析極少。

作者洞察力較差,書中作者的分析判斷意義不大。

書中配了不少圖,除了一部分是直接引用其他圖書的配圖或材料外,作者自己配的圖有許多是沒必要甚至是畫蛇添足的。比如圖1-2,作者用三角形表示知識產品的三個特性(半成品、互聯網屬性、豐饒),可是這三個特性明明是並列關係,相互之間沒有交互,畫成三角形,後面卻沒解釋三個特性之間的關係。

另外電子書排版有點差,一些必要的格式區分沒有了。

讀後最大的收穫也就是知道了幾個原來不知道的知識付費產品的名字。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號後面是kindle電子版中的頁碼:

1:現在約定俗成地,知識產品也被稱為「付費知識產品」。#198

2:接下來,我們來看互聯網上知識產品的三個特性(見圖1-2),這是它有別於我們過去熟知的圖書和課程的新物種的根本原因:·知識產品是半成品,學習者需要深度參與;·知識產品是互聯網產品,互聯網屬性是它的重要特徵;·知識產品存在的根本邏輯是,當下知識是豐饒的,而非稀缺的。#248

3:意識到信息與知識產品的這個「半成品」特徵之後,我們要同時關注三個方面:·內容;·形式;·用戶努力。#269

4:在與資深出版人、百道網董事長程三國的交流中,從出版產業視角出發,他說:目前火爆異常的知識付費浪潮,其核心的功能和價值與圖書是高度一致的——源於書,大於書,優於書。也就是說,付費知識產品,知識源於書,範圍大於書,體驗優於書。#291

5:現在,音頻是知識付費最主要的媒介載體,這個全新的載體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有了音頻載體,我們才能突破「知識就是文字」這個長期以來的固定模式。用程三國的話說,音頻打破了出版人、編輯、作者身上的「文字的詛咒」——「#310

6:過去,知識是稀缺的,你付錢才能買得到,拿稀缺的金錢換取寶貴的圖書。現在,知識是豐饒的,我們用金錢換來對稀缺的時間和精力的節約。#327

7:對於熟悉圖書出版業的人來說,讀書俱樂部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產品。在德國有出版集團推出的貝塔斯曼讀書俱樂部,在美國有電視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創辦的「奧普拉讀書俱樂部」,讀書俱樂部是書店之外重要的圖書銷售渠道。#386

8:全年訂閱專欄、小專欄對應的是課本,也就是圖書出版業;講座課程、線上營對應的是教育培訓業;付費社區對應的是對暗默知識的實踐學習。#434

9:現在的全年訂閱專欄的特點可以用四個關鍵詞描述:個人品牌、體系化知識、通識性、音頻。#451

10:通過實際參與多種知識的設計和製作,我發現每日更新的專欄更新頻次一旦降低,對於生產商、知識IP、聽眾來說,它都變成了另外一種東西。#674

11:法國樺榭集團CEO熱拉爾·德羅克莫雷爾,多年前在北京出版業的一個峰會上發表演講,其中有這麼一個對各類媒體形態的對比,也揭示了視頻載體的特質:日報從事報道,電台從事評論,雜誌從事解釋,電視從事表演。#789

12:付費知識平台成功的標誌之一,就是你使得多少人以在這個平台上提供服務作為一種職業存在,目前大多數付費平台不能稱為平台也在於此,它們只是對於既得利益者的剩餘價值變現。#802

13:相對於知識付費,我更看好技能付費。前者解決所謂的焦慮感,學了更加焦慮;後者更關注如何解決你的手藝問題。解決手藝問題,才能真正幫助一個青年,搞活一片經濟。#808

14:平台與超級「大V」之間是一個永遠的矛盾體,沒有辦法確保「大V」不會另立門戶,防止「大V」轉投他家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遠超過他單幹的成長速度和價值回報。#815

15:當用戶拿到知識產品,他就開始了與作者或講者、與其他用戶的互動過程。在這種新情況下我們發現,過去被忽略的服務,不管這種服務協調的是用戶與作者或講者的互動,還是協調的用戶之間的互動,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1002

16:但在服務上著力,付費知識產品可能找到了比過去好10倍的小突破點。比如說,過去,多數人讀一本書可能需要5個小時;現在,聽一個30分鐘音頻就可以快速了解一本書的主要觀點。#1030

17:圖書音頻解讀凝聚兩種知識含量:書本身的知識與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湧現的新知識。#1164

18:有人區分說,美國的有聲書是「聽書」,而中國知識付費熱潮中出現的是「講書」。「講書」這個說法很形象,但我認為「圖書音頻解讀」可能更準確。#1179

19:用這樣的方式深度閱讀一本書,要花的時間是30~50個小時。據得到透露的數字,對它的《每天聽本書》這個圖書音頻解讀產品而言,它的每本書大約需要讀書人、編輯及其他工作人員花費203個小時。#1213

20:在我看來,「只取一點,不顧其他」這八個字體現了圖書音頻解讀在內容上的根本特性。#1255

21:在《演講的力量》一書中,克里斯·安德森講述了關於TED演講的四個基本建議:1.聚焦於一個想法。2.給出聽眾關注的理由。3.用聽眾熟悉的概念表達你的想法。4.讓你的想法值得分享。#1410

22:這裡我們或許可以引用台灣資深編輯陳穎青在《老貓學出版》中的一句話:「這一行最成功的編輯,骨子裡都是精明的生意人,只有他們夠精明,最後才有辦法表現得優雅。」#1724

23:關於暢銷書和長銷書,他有個對比分析:「你是經營機會,還是經營時間?」#1773

24:但現在,濃縮圖書精華,將其變成30分鐘左右的圖書音頻解讀,是不是有點像互聯網上用音頻載體重新創造「文庫本」這種出版形式?#1802

25:現在,在知識付費熱潮中,很多人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高端內容上,對實用型內容關注不多。從傻瓜書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實用技能可能是用戶的真實需求。#1860

26:在學習了一些快速入門類知識後,特別容易落入「剛入門,卻自以為精通」的陷阱。其實,我們這時掌握的很多是「司機知識」,這些知識離真正應用的知識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我們只是知道了,但並未真正理解。#20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 的精彩文章:

《那些比拚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TAG: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