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戎裝那天,這位大校把第一份感恩寫給自己的36載軍旅
來源: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 作者:畢可弟
1982—2018,我穿了36年的軍裝就要脫下了,而且脫下了就永遠穿不上了。這身軍裝,承載了我太多的情感、故事和感慨。
2018年7月12日上午8點,我正式告別軍旅,此時此刻,我這萬千感慨只凝結成一個"恩"!
部隊對我恩同再造,恩重如山。
我知恩,是部隊這所大學校,給了我出路,給了我學識,給了我認學好學的志向。
部隊最可心的地方是培養人。它不比原來比後來,不比起點比終點,只要肯下笨功夫,善打持久戰,一切皆有可能。
在這裡,我改變了命運。實現了從農民到士兵、從戰士到幹部的轉變。在我看來,部隊是全國最大的「農轉非」基地,是寒門還能出貴子的最大最佳平台。
在這裡,我學出了成果。從九年高中文化起步,我拿到了中專、大專、本科和研究生4張文憑,接受了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防化學院客座教授、陸軍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研究中心研究員3份聘書。出版發行了7部專集,主編了15本專集,發表了上千篇文章,我深感學習是立身之本,學習力是萬力之源。
在這裡,我贏得了殊榮。近年來,我全程參加了陸軍、北部戰區陸軍和原瀋陽軍區組織的18輪、300多場理論宣講答疑,去過11個集團軍、12所院校、300多個一線連隊和哨所,直接受眾達60餘萬人次。我深刻感到,提高理論素養才能抬高政治站位,抬高政治站位才能登高望遠,看得更准;思接千載,想的更深;通觀全局,做的更實。
我感恩,是部隊這座大熔爐,給了我歷煉,給了我信心,給了我認干實幹的本領。
部隊最可貴的地方是鍛造人。新單位、新崗位、新任務、新問題,都是歷練人、塑造人的熔爐。
我經歷了多個崗位的磨礪。走過五個軍級單位,有過五級領導機關和兩個作戰旅主官的任職經歷,在履職的每個崗位,我都以"事事都按仗來打,仗仗打成漂亮仗""天天都按史冊寫,冊冊寫成光榮冊"的工作標準和領導理念,團結帶領部屬實現了單位有新發展、部屬有新進步的目標。所帶旅幹部科、政治部及集團軍幹部處,分別被軍區評為先進幹部之家、先進政治部和全軍人才培養先進單位,所帶兩個旅取得軍區以上重大榮譽30餘項,3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我經受了多樣任務的摔打。我執行過戰備值勤、搶險救災、國防施工、實兵演習、比武競賽等重大軍事任務。曾帶領兩個旅連續3年以優秀成績完成實兵演習,指揮部隊參加丹東抗洪搶險八戰八捷,有34個單位和個人立功;任兩個集團軍的副主任,參與導調了3個作戰旅的實兵演習,參與了1個集團軍和2個作戰旅的組建整編工作;我被原瀋陽軍區樹為優秀幹部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四會"政治教員和優秀指揮員,4次榮立三等功。
我經過了多種關口的考驗。在政治關口,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在榮辱關口,肝膽相照、推功攬過;在重挫關口,不怨天、不尤人,不遷怒、不反制,實現了大寫人格的升華;在進退關口,知止則止、忠孝兼顧,既助力強軍讓賢,又報答娘親盡孝,實現了生命價值的倍增。
我報恩,是部隊這個大家庭,給了我溫暖,給了我力量,給了我認情重情的擔當。
部隊最可愛的地方是凈化人。是部隊濃濃的家庭氛圍,純純的戰友情誼,讓我內心攢足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心中有情,力量無窮。寒微出身的悲情,提供我改變命運的源動力;父母期待的深情,提振我奮鬥圖強的精氣神;和諧環境的真情,提高我與人為善的自覺性; 幸福家庭的溫情,提升我慎終如始的自制力; 夢想實現的恩情,提純我鐵心向黨的忠誠度。
心存大愛,正念常在。我從農村孩子、部隊基層普通一兵,成長為一名正師職領導幹部,無依無靠只能靠組織,無根無底只能靠群眾。可以說,是組織的雙手把我拎起來的,是群眾的汗水把我浮起來的。我也在36年愛崗擔責的汗水、淚水和血水中,固化了這樣的正念:最重的禮物是工作,最硬的後台是群眾,最實的靠山是組織。
心念報恩,腳下有根。報恩是靈魂的健康。我要衷心感謝對我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培育之恩的首長、幫助之恩的親友和全心支持我的愛人及孩子。雖說我軍旅事業的火山已滅,但我生命的岩漿正烈。我會一如既往地知學好學樂學,既獨享學習樂趣,又共享學習心得,持續傳遞正能量,發出好聲音,鐵肩擔道義,謳歌新時代。
※偵察兵的敵後破襲之道
※訓練受傷,這個列兵卻說「原來硝煙混合鮮血的味道這麼美」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