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辨證論治?不,你錯了,是這個!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辨證論治?不,你錯了,是這個!

辨證論治是現代中醫最長用的一個詞,可以說幾乎等於是半個中醫藥代表了,辨證論治怎麼來的,歷來也有很多爭議,但是歸根結底都是來自於《傷寒論》的理論體系,這個是眾多醫家所公認的,但是辨證論治是否真的就代表了中醫藥的最高治療法則?

1825年,清代章虛谷在《醫門棒喝·論景岳書》中最早提出「辨證論治」這一片語:「竊觀景岳先生,才宏學博,平生著作數十萬言……惜乎自矜博洽,少反約之功,率憑臆見,逞筆武斷,不覺毫釐千里之差。雖懷濟世之心,不免功過相半……景岳先生,不明六氣變化之理,辨證論治,豈能善哉!不識六氣變化,由不明陰陽至理故也。」從《醫門棒喝》全書來看,「該書雖有較為完整的臨床證治思路,也確實出現了辨證論治字樣。還有『辨證論方』、『審病用藥』、『隨證而治』、『詳辨施治』、『辨別論治』、『論證立法』,涉及『辨證』、『論證』、『審證』、『辨治』、『證治』、『施治』等片語,但『辨證論治』在全書出現僅見一次,尋常道來,並未成為穩定的固定片語。從訓詁考據『孤證不定』的規則來推,他還不能視為『辨證論治』的倡導者」(符友豐.論「證」的概念與「辨證論治」思路.醫學與哲學,1994,(8):38)。

可見,所謂的辨證論治其實是治病過程中的一個結論性的結語,決定辨證論治的基礎是六氣變化,是陰陽之理。六氣的變化,代表的不僅僅是人體的氣機變化,其實還有大自然的氣機升降。所以,辨證論治不是孤立的治療方法,而是基於天地陰陽之道,根據六氣變化規律總結出來的。

辨證論治的短暫歷史

「辨證論治」作為中醫固定術語的真正出現是在1955年。該年2月任應秋先生在《中醫雜誌》上發表了《偉大的祖國醫學的成就》一文:「祖國醫學幾千年來在臨床治療上能夠解決問題,主要就是由於『辨證論治』治療體系的建立。因為辨證論治體系在治療上的作用,就是把疾病了解成為有機體與環境正常相互關係的破壞,認為疾病不但決定於有機體活動的障礙,也受著破壞的相互關係之復原及促進恢復健康現象之影響,因而將疾病以對立的統一去看待,便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代表矛盾的兩極,以相反相成的觀點來辨識病理機轉和生理機轉的矛盾關係,再從而確定治療……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辨證論治方法,是祖國醫學在治療上的最重要關鍵,它是彼此關聯,相互制約,隨時發展,並以極其錯綜複雜的方式經常運動而變化的,決不能用孤立執著和機械屍解的方法來處理它,萬一出此,便不能辨識疾病的機轉,而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辨機論治

其實在中醫在治療疾病的時候,最重要的不一定就是辨證論治,在張仲景看來「辨病脈症論治」,辨的東西有很多,有病,有脈,有症,還有證,這些是論治的基礎,所以一定要從總體出發,考察中醫的綜合治療方略。

氣機調暢機體健康,氣機失調百病發生,調理氣機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黃帝內經》認為「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並進一步指出「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所以氣機的升降出入關係著整個人體的正常運行,也是氣血狀態的一個總體表述。

可以說,氣機是人體氣血狀態與天地之氣的共同表現,也是我們進行「辨病、脈、症並治」的基石。

辨證基於整體性,辨氣機則基於天人合一

其實在辨證論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只要整個整體沒有分裂開來,就可以統一在一個所謂的證型之中,甚至不同的病都可以用同一個證來概括,所以有我們熟知的異病同治。但是辨氣機,很多時候關注的不僅僅是人的整體性,而是人與大自然之氣的協同作用,只有人體的氣機與大自然之間的氣機出現了乖違之後,才會生病,此時氣機出現升降出入的問題。

辨機論治重視的是與天地陰陽之道的關係,是人體與六氣變化之間的關係。辨證論治關注的是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是人體內部整體的氣血盈虧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純陽的茶話館 的精彩文章:

小龍蝦會導致哈夫病?中國吃貨告訴你,吃法得當咱不怕!

TAG:馬純陽的茶話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