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太宗為何不逾年就改年號?5分鐘帶你讀懂這次詭異事件

宋太宗為何不逾年就改年號?5分鐘帶你讀懂這次詭異事件

原標題:宋太宗為何不逾年就改年號?5分鐘帶你讀懂這次詭異事件


開寶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位不久的宋太宗在距離新年只有八天之時,卻突然宣布改元為太平興國。這一不逾年而改元的事件在後來引發了無盡的非議。


1.


年號是皇帝神聖權力的象徵,發明人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而劉徹之所以要創建年號,根據辛德勇的說法,核心的原因是為了凸顯天子凌駕於諸侯王之上的獨一無二的地位。建元如此,改元同樣如此,所以東晉人徐禪才說,「事莫大於正位,禮莫盛於改元。」


正因為改元茲事體大,所以才有相應的種種約束,其中最出名的一條便是繼嗣新君必須在第二年才能改元,即所謂逾年改元制度。


太平興國錢幣_圖


新任皇帝為何要即位的次年才允許改元?根據儒家的解釋,這是因為嗣位的君主出於孝心的流露,不忍心在當年便拋棄先帝之道,符合孔子所講的「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道理。雖然帝位不一定是父子相傳,新的皇帝對於死去的那位也保不齊有何種情感,但新君即位逾年改元則是一條默認的制度安排。


特例當然是有的。一個著名的例子來自三國蜀漢政權。章武三年四月,劉備病逝白帝城,五月份即位的劉禪隨即改元為建興元年。但這種有違慣例的做法不出意外地遭到陳壽的批評。他在《三國志·蜀志·後主傳》中直言不諱地說,「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 」


逾年改元是禮法要求,凡是不這樣做的,沒有不受到非議的。


對於宋太宗的不按常理出牌,南宋人李燾在《續資治通鑒長編》里只是含蓄地指出它不合常例,沒有做進一步的尖銳批評,這當是出於對太宗的維護。但由元朝人編撰的《宋史》便沒有這個顧忌了,在宋太宗傳記最後的史家評論里,撰寫者便直言太宗這一行為的不堪:


「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異焉。 」


然而, 宋太宗為何要干這麼一件容易被人非議的事情呢?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_圖

2.


一種說法認為,不逾年而改元正是太宗弒兄自立的證明,因為他得位不正所以心虛至極,為了儘快擺脫宋太祖的影響,他便迫不及待地宣布改元,即便只有八天也無法忍耐了。


對於太宗的即位問題,自宋以來便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乃至誕生了燭影斧聲、金匱之盟兩大千古之謎。人們之所以懷疑宋太宗得位不正,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這次權力交接確實疑點重重:原始史料的抵牾可疑、正史對太祖死因的語焉不詳、長子早已成年卻實行兄終弟及,太祖兩個兒子與一個弟弟在太宗即位的相繼死亡,以及為兄終弟及站台的金匱之盟被懷疑出自偽造···如此等等。


擱誰誰不懷疑?故而,太宗一反常理的改元自然被人看做是弒兄的一大證據,明代劉定之在《宋史筆斷》便稱趙光義的這一行為是他弒兄奪位行為的不打自招。


猛一看似乎有理,但這種說法實則漏洞百出。



宋太祖(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_圖


假如太宗真的殺了他的哥哥,那麼拚命掩蓋真相還來不及呢,又怎麼可能故意露出馬腳以讓人把他與太祖之死聯繫在一起呢?要知道,宋太宗可是一個演技相當在線的皇帝。更何況,改元太平興國的時間距離他登基已經過了兩個月,並非即位以後立刻便改的,要說他因為弒兄產生了負罪心理,進而急於改元來擺脫太祖的存在,那他為何不在即位後便立刻著手改元呢?都等了兩個月還差最後的八天嗎?


還有人說,改元是為了去太祖化,進而樹立新君的權威,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因為時機不對。


改元發生在太宗即位的兩個月後,此時他的帝位還並不穩固如山,這從他此前厚封太祖的子嗣及弟弟趙廷美,改元之時又下令太祖的兒子並稱皇子、女兒並稱皇女等做法便可窺見。對於太宗來說,他這一時期的首要工作是保證權力交接的順利,因此在即位詔書中,他一再強調自己是太祖的繼承人,不僅自稱是「小子」、「沖人「,還多次表示要「恭稟遺訓」、「恭遵先旨」 。

作為一個深諳權術的人,趙光義明白,要想順利掌權必須要藉助太祖的權威。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可能急著實行所謂」去太祖化「的措施呢?



馮道(882年-954年)_圖


3.


在研讀歷史時,後人常犯的錯誤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過去,故而很多在當時稀鬆平常的事,到了後來卻成了所謂謎案,太宗開寶九年的改元事件正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


眾所周知,北宋是建立在五代亂世之上的,這個亂世的一大特徵是儒家規則的瓦解,故而馮道這樣一個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 ,先後效力於十個皇帝並一度向遼稱臣的政壇不倒翁,以儒家忠君思想而言無疑是個重度二五仔,但在五代時期他卻被譽為「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 」,死後更是被周世宗追封瀛王,謚為文懿。


儒家思想的廢棄在改元問題上表現的非常明顯。事實上,五代時期改元非常混亂,根本稱不上有什麼規範,亂改的現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是不改,不逾年而改元也時有發生。



後梁_圖


907年,朱溫建立後梁,5年後的乾化二年被其子朱友珪所殺,次年改元鳳歷,但隨即朱友貞又發動政變殺掉朱友珪,朱友貞即位為梁末帝,復稱乾化三年,直到兩年後才改元貞明,這是新君即位當改元而不改。後周世宗柴榮即位後,更是延續太祖郭威末年的顯德年號而一直沒有改元。後唐庄宗李存勖在同光四年四月死於兵變後,李嗣源在當月即位稱帝並改元天成,這是不逾年而改元的例子。

類似的事情不一而足,所以歐陽修在著《新五代史》時便批評五代禮法的混亂,「五代,亂世也,其事無法而不合於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至其年號乖錯以惑後世,則不可以不明。 」


宋初繼承五代遺產,對於儒家倫理的不重視才是正常現象,故而宋太宗並沒有視不逾年而改元是多大的事情,畢竟在此之前早有先例。而當他宣布改元時,我們在史書上並沒有發現大臣們有什麼激烈反對的聲音。



朱熹(1130.9.15—1200.4.23)_圖


只是當北宋中期儒家復興以後,士大夫們才逐漸把這個事件當成一個大問題,以為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而與燭影斧聲等聯繫在一起,但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的見解。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南宋的大儒朱熹便看的頗為透徹。有一次,他的弟子也糾結於太宗不逾年而改元的問題,便問他:「開寶九年,不待逾年而遂改元,何也?」


他這樣回答:


「這是開國之處,一時人材粗疏,理會不得。當時藝祖所以立得許多事,也未有許多秀才說話牽制他。到這般處,又忒欠得幾個秀才說話。」


文:江河散人


參考文獻:《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新五代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此人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如尉遲恭,李世民為他推倒魏徵陵的石碑文
商鞅變法的精髓沒被採用結果秦二世而亡,被漢朝所用得天下四百年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