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對現代管理的5大啟示
原標題:曾國藩家訓對現代管理的5大啟示
sefd
在中國文化里,沒有那種虔誠的宗教儀式與信仰的苦修,但凡夫生命只要有內在的精神堅守,也同樣神聖。因為在內在的超越之中,人格已經充滿了神聖性,這就是儒家文化的道德精髓所在,也是曾國藩精神動力的源泉。
按照常理,家書是家人間報問平安噓寒問暖的私人性質很強的通信,很難說有多大的歷史文化內涵,為什麼曾國藩家書會如此受人追捧,以致成為文人士子的必讀著作呢?
在曾國藩留下的1520封家書中,除了給祖父母、父母的幾十封,絕大部分都是給兄弟子侄輩的。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先生在他的《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中這麼寫道:
「它是一個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驗,是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是一個成功者對事業奮鬥的經歷,更是一個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讀懂這樣一本書,勝過讀千百冊平庸之作。」
在家書中,曾國藩把自己修身、讀書、交友、為官、治軍等各個方面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交給了他的兄弟子侄,他總能站得高遠,循循善誘地從可行性的日常生活出發,從而切實地引導他們進步,以避免目標太高而找不到努力的方法。
我們讀曾國藩,學曾國藩家訓精華。到底讀他什麼,學他什麼,就是讀他的思想,讀他的智慧,學他的管理經驗。
我們可以通過對摘取「曾國藩家訓」五個精華觀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徵的基本解讀,去映射出現代企業應學習借鑒的一些管理元素。
壹
修身修心:戰略定位
曾國藩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做人不能夠自欺欺人,懂得分辨善與惡,待人真誠。
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不信口開河,不浮誇,不論什麼事,沒有把握的,就不要去說,自己能力達不到的,就一定不要去隨便許諾,一旦許諾了,無論用什麼方法,一定要儘力的去做。只要你儘力了,你的朋友看到,及時沒有完成,對方也不會認為你是個言行不一的人。
曾國藩在全國開辦「團練」7、8家之後。在曾國藩的經營下,「曾家團練」,後來居上,把隊伍發展成比清軍還強的湘軍。曾國藩把對孩子的修養和辦「曾家團練」發展成為湘軍的思路。
同一境而登山者獨見其遠,乘城者獨見其曠,此「高明」之說也就使現代企業借鑒為:企業要想做強做大,不僅要修鍊自身,更要有一個準確的戰略定位,面對同一片境地,必須坐看深遠,只有登上山峰的人才能見到他的深遠,只有登到城牆上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空曠,這就是所謂的「高明」。
對於現代企業而言,這是一種長遠的戰略定位,對於值得我們企業主們體會與學習。一般一個新企業的產生,都是在別人已經有的基礎開辦的。如何定位?就是與已經有的企業有何不同?是企業生存的關鍵。
貳
剛柔並濟:做穩做強
天地間的規則,在於剛柔並濟,不可以偏廢任何一方,太柔軟則沒有力量,太剛硬則容易折斷。
曾國藩認為,只有先自立自強穩固自己的位置,而後以一種廣博的胸懷與隱忍的氣質才能成就大事。在訓練新軍沒有訓練好時,雖然咸豐皇帝三次命令出山應戰,曾國藩就很好的運用了剛柔並濟的應對方法,和和氣氣拒絕皇帝的的聖旨。
曾國藩創辦的湘軍從建立之初,為使團隊穩定,大膽進行體制改革和創新,員工由世襲制改為招聘制,工資也不由大清集團發放,而是企業自主操作。
這樣,就完全擺脫了對大清集團在產權和人事上的依賴,真正建立了政企分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科學管理的現代企業制度,而且在穩固基礎上,湘軍也逐步壯大。在打仗時候,每一仗都是穩穩噹噹地打,便是速戰,也要穩打,便是奇襲,也要穩攻。後來的蔡鍔練新軍,蔣介石治黃埔,都分外推崇這一點。
作為如今的企業,如果不懂得剛柔並濟管理藝術,很好運用穩中求強、求新、求變的戰略策略,有一點進步和發展,就頭腦發熱,盲目擴充,最後適得其反。大家都想把企業做大做強,如果急功冒進,往往吃敗仗可能就在眼前。
叄
用人勤教:悉心養才
曾國藩認為作為領導者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而且必須建立科學的培養的機制,在這方面,他更是是身體力行、孜孜不倦,其幕僚門生無不對此深為感佩。他將培養人才的辦法歸納為主要三條:讀書、歷練、言傳身教。
對於現今的企業而言,培養人才的方法可以說也不外乎是:讀書(培訓)、歷練(崗位培養)、言傳身教(領導者的榜樣作用)。
曾國藩注意人才的培訓工作,在很多培訓班上,曾國藩都親自講課,言傳身教,講業務,講精神,講情操,努力讓下屬都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級人才。
與曾氏重視對人才培養為己任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現在很多企業領導對此極為漠視,雖然也能認識到人才的作用,但說到要在培養人才方面出錢出力,大多數企業則直接選擇了去挖牆角。殊不知,這樣做正是做大企業的大忌。
古今中外的無數案例無不表明:成功的領導者或成功的企業、組織其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莫不是立足於在自己培養人才之上的。曾氏勤教培養和使用人才對現代企業提供了如下啟發:
1.企業用人首先要以科學的人力資源流程和程序進行;
2.關鍵崗位的用人,要探其志,察其相,估其力,然後恰當用之;
3.遇有合適人才,應重用不疑。
中外知名的企業或企業家的有關人才培養的言論更是表明這點,柳傳志說:「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人才是利潤最高的商品。松下幸之助說:「松下公司主要是出人才,只是附帶著生產家用電器。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才是最終的大贏家」。
肆
以和治家:鑄造團隊
曾國藩還強調了「和以治家,勤以持家,發揮所長、樹立威信」的家訓。
他認為,無論什麼事,做家長的帶頭做,你要求孩子的,你自己一定要做到,他身為兩江總督,總是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教育孩子,自己不會但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即便請了老師,自己也要去學習。陪伴,了解,溝通,理解,樹立威信、發揮各自的長處,這樣一個家和美而團結,遇到什麼困難與挑戰也不會擔心。
曾國藩通過在官場的實踐引到了家訓上,然後再以家訓感染到了他日常的領導與管理。以個人品牌人格魅力和信仰感召天下人才,以教育培訓、高薪養廉和激勵政策吸引人才,打造了「神州第一幕府」,「天下英才,盡入曾幕」。
湘軍集團公司建立伊始,由於曾國藩擔任大清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的身份,以及愛才如命、知人善任的美譽,因此樹立了良好僱主品牌。天下英才,紛紛投奔到曾國藩帳下,摩拳擦掌準備干一場大事業。一時間,曾國藩的顧問機構高朋滿座,人才濟濟。
據統計,曾國藩的顧問團人才實際在400人以上。出自曾國藩專家顧問團的人才,到曾國藩去世時,擔任事業部副總裁以上官職者達22人,同時,擔任各地分公司總裁以上職務者也達到20多人,大清集團當時全國設立8大市場總監,有5人出自曾國藩的顧問團。
如何培育有主義的團隊,曾國藩治軍原則是:「用兵以得人心為第一要義」,「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般」,「愛民為治兵第一要務」。曾國藩卻比我們很多企業家做的更深遠:辦企業辦事業,不僅需要聚攏人才,更重要的是需要團隊中領導的魅力,樹立起個人品牌,而且團隊的高效是建立在理解、溝通、和睦、各有所長基礎之上的。
伍
機智靈活:處變不驚
曾國藩家訓講到:君子臨大難而不懼,視白刃若無也。就是說君子在面對大的困難從不畏懼,看到閃光的刀刃放在面前就像沒看到一樣。大家很清楚,大清集團的法制不很健全,市場化程度比較低,於是商場與官場總是糾纏在一起,難捨難分。這樣,在大清各級部門之間上斡旋逶迤,推行超級公關戰略就勢在必行。
面對內部傾軋嚴重的現狀,湘軍集團公司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有大靠山撐腰。後來實際的最高領導慈禧太后也對曾國藩頗為信任,這就為湘軍集團的成功掃清了障礙。
當然,由於利益和觀念上的衝突,加上曾國藩對傳統體制進行大膽改革創新,來自大清公司內部的阻礙自然難免。曾國藩認為,面對這錯綜複雜的環境,做大事者必須善於處理變亂。處理變亂的基本點有這幾個方面:
1.善於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應變,不拘泥於成規,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多變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2.要跳出思維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全方位地看問題,不怕突發的事變。
3.要臨變不驚,臨亂不慌,處理變亂要有恆心,有決心,有勇氣,不能手軟心慈。
4.應當多注意總結、分析,在變亂髮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不至於事到臨頭,還不知如何應付,這樣就會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局面。
5.面對變亂要積極地尋找處理變亂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擇路,毫無根據可循。
而對於如今的企業,當遇到危機事件或是一時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也同樣需要和借鑒曾氏這種應對的公關策略。每臨大事有靜氣,遇變不驚,最重要的功用在於,在突發性事件面前,拿出最及時最正確的決策。因為正確的決策來源於正確的思考,而正確的思考必須以冷靜的心境為前提。
以下是曾國藩文集摘錄
01
曾國藩語錄、家書、日記、
修身為學、治家教子、管理謀略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用功不可太猛,但求有恆」、「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等修身、教子、治家、治業的金句,都出自曾國藩家書、語錄。
1
關於治家
曾國藩深知官家子弟有兩個毛病:一奢二驕。他很擔心自己的子侄染上這些通病,每次給兒侄們的信,都叮囑他們要勤儉持家,避免奢華,不能沾染紈絝習氣。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鑲大緣,過於絢爛。」
2
關於修身
曾國藩覺得自己壞毛病很多,於是給自己立了個「三戒」的規定:「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來規範自己的行為,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三戒」揭示的道理,概括起來就是:有話好說,但不亂說;有話好談,但不發怒;君子愛財,但要取之有道。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到處人皆敬重。
「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為人處事要內方外圓。」
3
關於子女教育
曾國藩主張讀書明理、勤儉持家、兢兢業業,與鄰里和睦相處。
「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門第太甚,余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
"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4
關於學習
曾國藩提出了「讀書三要」的論點: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此三者缺一不可。」
「為學壁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後用漫火溫。"
"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
志存高遠,就有奮力拚搏的動力和力爭上遊的勇氣;有識才會有自知之明,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恆就會堅忍不拔,負重前行也能義無反顧。
02
曾國藩書信
統帥三軍的識人用人秘籍
曾國藩能夠稱為晚清第一賢臣,縱橫朝廷、統帥三軍,與他的識人用人術,密不可分。
5
關於識人
他有「相面」的理論:
邪正看眼鼻,聰明看嘴唇;
功名看氣宇,事業看精神。
壽夭看指爪,風波看腳跟;
若要問條理,全在語言中。
他認為正人君子的鼻子首先是正的,眼神要安定,嘴唇要厚實,說話沒有條理的人,思維必定也是無條理性,精力充沛的人,才會成就一番事業。
6
關於用人
曾國藩有一套「鄉氣」、「官氣」的理論:
大抵人才越有兩種:一種官氣較多,一種鄉氣較多。官氣多者好講資格,好問樣子,辦事無驚世駭俗之象......鄉氣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樣,行事則知己不知人,語言顧前不顧後。
曾國藩喜用鄉氣之人,務實肯干,辦事可靠;官氣之人則被他派去造勢、嚇唬人。
03
曾國藩奏摺
與領導溝通的話術秘籍
咸豐皇帝最喜歡看曾國藩的奏摺,說話中聽,辦事靠譜。
在攻克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給咸豐帝上了這樣一道奏摺:
然卒能次第蕩平,剷除元惡,臣等深維其故,蓋由我文宗顯皇帝盛德宏謨,早裕戡亂之本。
【譯】最後能平定反賊,剪除元兇,臣等深刻思考此中緣故,是因為我仁宗顯皇帝福德宏大,早早奠定了平亂的根本。
將自己功勞隱含在敘事之中,將成就歸之於皇家,又不露討好痕迹。實在是拙中藏巧、綿里藏針。
曾國藩跟領導溝通,最高明的地方是,該說的一句不少,不該說的一句不多,還要說的讓對方特別受用。他在說話前,已經將對方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
編輯:紡友網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TAG:紡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