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與道教的奇緣:除了酒和詩,還有劍與道,李白是詩人也是道士
【原創聲明】:曉夢閣只做原創內容,曉夢閣出文必屬精品,禁止盜用違者必究。
文/曉夢閣主
李白,這個名字聞名於世,在中國家喻戶曉,上至七十歲老翁,下至幾歲黃口孩童,皆能夠背出他的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的詩有太多了,對於他的詩,古人的評價是「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這個一生豪邁奔放的男人,權貴都為他低頭,他縱情山水,游遍名山大川。世人都只知道他是個大詩人,知道他喜歡喝酒,喜歡作詩,還喜歡舞劍,卻很少人知道他還是一個修仙的道士。
他是詩人,也是道士!他與道教有著一段奇緣!閣主為什麼這麼說,看我下面分析:
其一:他的名字來源道教神仙
李白,字太白,人們又稱他李太白。他出生在唐朝時代的西域,當時是唐朝管轄的安西都護府。李白出生當晚,他的母親夢見太白星從天而降,剛好落入她的腹中。夢醒後,李白出生,所以取名白字。所以也有人說,李白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他的名字正是源自太白星。而太白金星是一位道教神話中仙人,這是否是巧合呢?
其二:從小就對修仙感興趣
李白小時候很聰明,「五歲通六甲」,六甲是什麼?是道教術數。李白的老爸是商人,小時候李白在巴蜀長大,而巴蜀是張道陵張天師創立的道教所在地,他的家離道教聖地紫雲山只有四十里路,不難想像李白小時候會去聖山玩,所以李白寫了一句詩「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史書記載,李白從少年時起,就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其自述「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風,泛瑟窺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煉金骨」。可見李白從小就不太一樣,別的小朋友在玩泥巴,他已經開了靈智,要修仙了。
其三:歸隱修道
李白與一位號為東岩子的道士隱居在四川岷山,修心向道。他們在居住的山林里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當作奇聞在當地廣傳,後來連綿州刺史也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刺史認為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
其四:李白接受道教洗禮
在20歲的時候,李白正式接受了道教的洗禮,從道士手中接受過長生的符篆。道教的符篆是道士護身驅邪、治病救人之物,「長生篆」當是一種可以讓人延年久視的符篆。他寫下了世人皆知的詩句「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其五:對他影響深遠的四位道友
李白有很多朋友,但影響他一輩子的有四個人,都是修道人。分別是:司馬承禎、賀知章、元丹道士和吳筠。
司馬承禎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
賀知章人稱「詩狂」,又被人叫做「四明狂客」是第一個第一次見面就叫李白「謫仙人」的人;
元丹道士,就是元丹丘,是李白早期在四川交往最密切的一名道士,史載,元丹丘是道士胡紫陽的弟子。胡紫陽就是紫陽真人!《將進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進酒君莫停。」說的就是元丹丘。
吳筠,唐代著名茅山道士。李白那首《鳳笙篇》中的「仙人十五愛吹笙,學得崑丘采鳳鳴」說的就是他。
其六:正式成為道士
744年,李白離開長安後,開始浪跡天涯,並繼續求仙學道,採藥煉丹。他出門的行裝是仙藥滿囊,道書盈篋。44歲時,李白來到山東紫極宮,尊師高如貴,接受道籙,正式成為一名道士。雖然他也期望建功報國,但修仙的願望卻是其始終不變的,他留下了一百多首與仙道有關的詩歌。
其七:太白之死
晚年的時候,詩仙李白來到了今安徽的采石磯。這乃是長江中的一座島,風景甚好。李白喝多了酒,看到了月亮在水裡,就去撈,結果溺死。後被百姓懷念李白,說李白是天上的神仙,那天李白看到一頭巨大的鯨魚游來接他回天上去,於是李白月夜乘鯨成仙的故事就在當地流傳下來,為了紀念這位詩人,當地還建立了太白樓。
李白死後他被人奉為「詩仙」,仙這個詞本身就是道教術語,而王維被人稱作「詩佛」,因為王維是半個佛教徒。
所以,閣主在《道教茅山宗詳解:法術、符籙、手決、陣法,讓人驚嘆不已》一文中提到李白是道士的時候很多讀者不太明白,讀完這篇你就理解了。值得一說的是李白一生有兩個心愿,一是做宰相,二是成仙。最後讓我們感受下他充滿仙氣的詩句: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
朱顏謝春暉,白髮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
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送司馬鍊師歸天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它不在三界內,非六道之物,歷3500年渡劫飛天,是龍的剋星!
※上古四大惡獸,窮奇、檮杌竟是伏羲之後,混沌並不在其中
TAG:曉夢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