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孟起的楷書,一掃清朝靡靡之風,被稱為「清朝楷書好手」!
清朝出現一大批楷書大家,其中出類拔萃的也有很多,要說寫最有特點的是姚孟起。
姚孟起的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惟妙惟肖,算是九成宮臨摹最像的一個人,隸書略仿陳鴻壽。兼治印,得蔣仁秀勁之氣,偶作畫,古拙如金農。
但論臨帖功夫來講,姚孟起稱第二,沒有敢稱第一!是清朝第一楷書好手。《姚孟起臨的歐楷九成宮醴泉銘》,是歐楷中臨帖的最佳範本。
清代帖學之風下降,碑學興起,一些書家認為學假晉字不如學真唐碑,他們覺得歐陽詢和褚遂良的字有八分遺法,顏真卿的字有篆籀筆意,學習漢魏碑版可以先從唐楷入手。因此到清代初中期,唐楷復甦,王澍、成親王和翁方綱等學習歐陽詢楷書,錢灃等學習顏真卿楷書。
到清代中後期,隨著碑學的深入發展,人們開始利用六朝的碑版墓誌和造像題記來托古改制,在點畫和結體上發明許多新的處理方法,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張裕釗、鄭孝胥、于右任、弘一等人將魏碑與唐楷相結合,開創出各種新的書法風格和形式。
風雲變幻,此起彼伏,古今雜糅,蔚為壯觀。流派眾多,書家輩出,書體多樣,理論縱橫。書事之繁盛,包羅古今,囊括碑帖,學派雜陳,新舊交替,掀起了古老藝術的最後高潮。從學術角度看,宋明理學成為官學後,逐步走向僵化,明末心學的衝擊,使人們思想大為解放。
清代的「文字獄」特別盛行,令人不敢高談闊論,轉而向「實學」發展,清代的「樸學」代替了理學的空談心性,轉而走向考據、訓古的實學性質。此外,清代古代實物的出土和發現,使人們將興趣轉移到這些文物之中,利用西方新傳過來的科學精神,進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求實存真的態度自然對藝書領域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
當然,清朝三百年的時間,碑學和帖學一直爭論不停,清代書法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時期。早期為平庸過渡期,帖學盛行,「館閣體」流行,也是碑學的發展前期;中期是碑學興起的革新期,「揚州八怪」作為在野派與帖學派的對立突出;晚期是碑學大盛時期,帖學式微,但仍然還有勢力,「魏體行書」的出現暗示著碑帖兼濟。行書在清代並不是主流,但其發展也貫穿了整個清代。
這時候姚孟起總結前人經驗,根據自己臨帖心得,寫出了自己的風格。
以前收集了姚孟起的一些字,各位也許都見過,或者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或多或少的了解過,好帖需要多欣賞臨摹,對於楷書,歷來學習者各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筆下的可能呈現出不同的外形和氣質。當代寫楷書的書家大多過於誇張,姚孟起的楷書,則一掃靡靡之風,實在讓人欽佩。
如果說歐陽詢建立了非常完備的字法體系,那麼姚孟起就是這種標準體系的忠實踐行者,在結體上的掌握可謂登峰造極,他甚至對歐陽詢原本中在結體上存在的瑕疵進行了一定的糾偏。
姚孟起被稱為楷書集大成者,欣賞他的楷書,再看一下當代一些書法家的楷書,雖然都有很高的造詣,但是還是有區別的。
※《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因為此帖具備這四個特點!
※他是明朝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世稱「神筆王鐸」!
TAG: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