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好奇心小數據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好奇心小數據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好奇心小數據

報廢率高、過度捕撈——關係到全球幾十億人營養和飲食、約 8 億人(直接及間接)收入來源的海洋和內陸漁業(包括野生捕撈及水產養殖業)危機不少。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發布的《全球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報告 2018》,全球有 1/3 的魚群(fish stock)有過度捕撈的問題;另外全球 35% 捕撈的水產品被丟棄。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好奇心小數據

2016 年魚類等水產生產量為 1710 萬噸,其中 47% 來自水產養殖業,53%是捕獲的野生水產。

水產養殖業增長很快,2000 年它的佔比還不到 26%。2000 ~2016 年複合增長率為 6%。而捕獲野生水產的量從 1980 年代開始就沒有什麼變化了,在近 16 年間總量還下降了 270 萬噸。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好奇心小數據

2016 年,全球人均的水產(包括河鮮海鮮)年消費量為 20.3 公斤。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歷史數據,從 1961 年以來,全球消費水產(包括淡水魚河鮮海鮮等)是人口增速的兩倍。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好奇心小數據

雖然中國人吃掉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水產,但實際人均消費並不高,未來中國人還會吃更多魚蝦等水產品。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全國居民水產品年消費量僅為 11.4 公斤(其中城鎮居民人均 14.8 公斤;農村居民人均 7.5 公斤)。這遠遠低於同年全球人均魚類等水產的消費量。

在一份美國農業部對中國水產市場的分析中,它提到目前中國人均消費量低是因為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吃活鮮或冷鮮水產品(而非凍品或加工水產品)的緣故。隨著冷鏈技術的發展和中國消費者對凍品/加工水產品的接受,未來這個數字將大幅上漲。

自 2002 年起,中國已經是漁業產量(捕撈野生水產和水產養殖)最大的國家。不過「十三五」規劃中對漁業提出捕撈量「負增長」的目標,聯合國聯農組織認為未來中國的捕撈量有可能會下降。

隨著人口增長、人們和對魚蝦等海鮮河鮮需求的增加,雖然促進了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隱憂:超過三分之一的魚群過度捕撈。

糧農組織的全球捕撈資料庫中統計了 1600 種海洋捕撈物種,而 25 個主要種屬就占海洋總捕撈量的近 40%。阿拉斯加狹鱈魚、秘魯鯷魚和金槍魚是最受歡迎的捕獲物種。

糧農組織總幹事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說:「漁業正面臨著各種挑戰,包括需要減少某些魚類的捕撈,以避免影響生物可持續發展。」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好奇心小數據

其中在可持續的捕魚中做得最差的地區是:地中海、黑海和太平洋東南部,這些地區超過三分之二的物種面臨過度捕撈的問題。

非法捕撈是危害漁業可持續發展最大的元兇之一。全球每年的漁獲中非法捕撈的比例約為 15%~30%。糧農組織號召國際社會有效規範漁業捕撈,終止過度捕撈、非法捕撈和破壞性捕撈,並採取科學的管理方案,以恢復魚類資源。

水產品在捕撈過程中報廢率高也是問題之一。全球 35% 捕撈的水產品被丟棄——從生產到消費者端供應鏈的每一環都有報廢。捕撈後的報廢的主要原因在於包括冷鏈在內的技術不完善。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和發展中國家合作,幫助他們改善設施,減少報廢的魚類等水產品。

另外,全部丟棄的水產中其中 25%屬於副魚獲物,也就是因為體型小或無經濟價值而被丟回海洋。

歐洲海洋環境保護組織的總監 Lasse Gustavsson 說: 「水產養殖業不是一本萬利,毫無後顧之憂的,目前它還遠不可持續。」養殖魚通常會傷害野生魚發展,因為前者飼料通常來自沙丁魚與鳳尾魚等野生魚,而且會引起污染。他認為把多達 2000 萬噸鯖魚、青花魚、沙丁魚等作為飼料去餵魚,而不是給人類做食物也是一種浪費。

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稱:「預計 2030 年人類吃進的河鮮海鮮等水產將比目前多出近 2 成,未來會有更多食用的魚來自於水產養殖業。」

製圖:馮秀霞

題圖來自 chuttersnaponUnsplash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這世界」倫敦市長放行,特朗普寶寶氣球終於要升空了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