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北京紫禁城修好後,為什麼接二連三發生火災?

明代北京紫禁城修好後,為什麼接二連三發生火災?

趙翼《廿二史札記校證》有《明宮殿凡數次被災》一則。據他統計。北京紫禁城於永樂十八年全部建成後,共分別在一些宮殿發生火災六次。其中奉天、華蓋、謹身三殿燒了兩次,乾清宮燒了三次。為什麼接二連三、有時竟是接連兩年都發生火災呢?從別的一些史書看,這當中肯定有太監們搞鬼的成分。

紫禁城內的消防設施——大水缸

首先是盜。把宮中一些值錢的東西偷出宮外,據為己有。《明史》說,魏忠賢曾假冒聖旨,把藏金銀珠寶的南京內庫「盜竊一空」。南京可以大批地盜,北京當然也可以小件悄悄地盜。你今天偷一件,他明天偷一件,偷得多了,總擔心有被發現的可能,於是製造「失火」,乾脆把整座宮都燒掉,讓你無賬可查。

這還是小頭,大頭是重蓋。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京師營造》說:「天家營造,比民間加數百倍。曾聞乾清宮窗一扇,稍損欲修,估價至五千金,而內王當猶未滿志也。蓋內府之侵削,部 吏之扣除,與夫匠頭之破冒,及至實充經費,所余亦無多矣。」(卷十九,第487頁)工部尚書楊一魁舉了一個實例:景陵插補桃梅,所需不過千餘兩,而內官監卻開了二萬多兩的大數,夫匠工食之費還沒計算在內。萬曆時的工科右給事中王元翰在奏疏中說,每一興作,庫藏發百萬,朝廷只得十餘萬多之用;庫藏發十萬朝廷只得萬餘金之用。工程大都由宦官管,就如沈德符所說的,工部官吏「扣除」一點,施工的包工頭偷工減料「破冒」一點,大頭則是首先任由內府太監們「侵削」。修乾清宮的一扇窗相鬲相鬲 就花掉五千兩銀子,三次重建乾清宮,你算算看,太監們能撈多少錢?

讀史發現,大興土木常常是歷代皇朝一個頻繁的議題。新皇朝建立了,新皇帝和他的大臣們總喜歡批評前一個朝代(或更古老的朝代)大興土木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和給皇朝帶來覆滅的嚴重後果,提倡「焚鹿台之寶衣,毀阿房之廣殿,懼危亡於峻宇,思安處於卑宮」(燒掉鹿台的寶衣,毀掉阿房宮的寬廣宮殿,從那峻偉的宮殿上看到危亡的因素,想到居住低矮宮室的安全)。

但是,只要龍椅坐穩,總會有人鼓動皇帝修建比他們燒毀的建築更加華麗的這宮那榭。皇帝也漸漸由歡迎而變得討厭反對大興土木的進諫。即使像李世民這樣的皇帝也不能例外。不信,只要翻一翻《貞觀政要》。就可以找到不少這樣的例證。之所以如此。皇帝們的享樂思想固然是內因,搞工程撈好處又何嘗不是一種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宋代足球輝煌的秘密,齊雲社是個什麼組織?
古人納涼避暑神器:麻衣、刨冰、竹夫人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