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對待病人的態度與老師一脈相承」

「他對待病人的態度與老師一脈相承」

連日來,武漢晚報關於「檔案醫生」趙建國的報道,引起各方稱讚。作為已故著名外科專家張應天教授的弟子,同門師兄們也在關注這位師弟,在大家的眼裡,趙建國的醫術醫德,都是對老師精神的傳承。

把對職業的敬畏轉化成

對病人的極致負責

當年,彭開勤在武漢市第六醫院當院長時,趙建國還是臨床一線的普通醫生。

「他很優秀!」說起這個下屬兼師弟,彭開勤印象最深的就是趙建國的精業和敬業。作為醫院派出去學習腹腔鏡的第一批醫生,趙建國不僅自己熟練掌握了技術,他還把團隊中每一個人需要掌握的細節一一記錄下來,回來後悉數傳授給大家。

當年,普外科要細分專業,醫院安排趙建國從事甲乳外科方向。跟大外科相比,這是個小方向,趙建國沒有一句怨言,欣然接受。甲乳外科初建,每天他來得最早,走得最晚,一年365天,天天查房,周末和逢年過節也不例外。

甲乳外科大多是女病人,對手術傷口的美化要求很高,趙建國動腦筋肯鑽研,摸索出了一整套傷口保護法,「這些辦法很多是工作了多年的外科醫生都沒想到的。」

在彭開勤眼裡,趙建國具備一個醫生最優秀的品質:不為名利所誘,耐得住寂寞做科研,沉得下心來搞臨床。對待病人一絲不苟,把骨子裡對醫生職業的敬畏與崇尚,轉化為對工作的極致負責和對病人的熱忱。

把患者裝在心中,

與老師如出一轍「趙建國的行為絕非偶然。」離開武漢已經20年,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消化中心主任張彤與趙建國的聯繫一直沒有中斷。提起這個師弟,他的讚賞之情溢於言表,在張彤看來,趙建國對待病人極致負責的態度,與老師張應天教授如出一轍。

張彤至今仍清楚的記得老師給他上的「第一課」,那是他第一次跟著張應天教授查房。

「這位患者誰管床?」張應天突然發問。「我管!」張彤站了出來。「你知道這個醫生姓什麼嗎?」被張應天問到的患者答不上來。張應天當即沉下臉對張彤說,當醫生不能只從病歷資料了解病情,還應該到患者床邊問詢和查體,這才能掌握到病情的第一手資料。

「趙建國在細節上的極致要求,查房時的認真負責,把病人就醫體驗當頭等大事,毫無保留地公開秘笈帶教新醫生,種種行為都是對老師精神的傳承。」在張彤看來,趙建國真正把老師的話刻在了心裡,落實在了行動中。

看似不起眼舉動,

需付出大量時間和心血

這些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胰腺外科主任陶京一直在關注師弟趙建國的報道。「他就是個做實事的人,從來不玩虛的。」儘管只在醫院一起呆過5年,但陶京跟趙建國的關係一直很好。陶京說,在趙建國的身上,可以看到老師張應天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將病人放在心上的醫者仁心。

談及趙建國堅持10年為890個乳癌患者建專屬檔案,陶京直言「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同為外科醫生,陶京知道臨床醫生每天的工作有多忙,將厚厚的資料整理歸檔,從中提煉出核心信息做成專屬檔案,看似不起眼,其實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

「『乳癌檔案』對於醫生和病人而言,均意義重大。」陶京解釋,與其他腫瘤不同,乳癌病人經過規範化的治療後,相當一部分人可以長期存活。其間,她們需要不斷複診,這份檔案可以給接診醫生提供簡便可靠的信息,方便對患者進行精準治療。

「趙建國全心全意為病人著想,在醫療技術上不斷精進,俯身彎腰對一手資料的收集歸納,他的這些做法,正是張應天教授精神的精髓。」陶京清楚的記得老師曾經說過,臨床觀察非常重要,沒有播種,怎麼收穫?這一份份乳癌檔案,就是趙建國播下的種子,他收穫的是患者的信任和臨床的好療效。

一次手術,

患者就被圈了粉

在同門師兄弟中,武漢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邵永勝跟趙建國同事的時間最久。在他的印象中,這個比自己小3歲的師弟,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病人非常細心,愛鑽研、重細節。

10多年前,邵永勝和趙建國同在普外科共事。一位老病友因甲狀腺長腫塊找邵永勝看病,他推薦了趙建國。甲狀腺長腫塊,多是甲狀腺結節或腫瘤,拿著患者的檢查單,異常的血鈣濃度指標引起了趙建國的警惕。他反覆推敲,最終確定是甲狀旁腺瘤,術中證實了他的判斷。

邵永勝說,甲狀旁腺瘤放到現在並不難診斷,但在當時並不多見,這位患者是趙建國診斷的第一例甲狀旁腺瘤。當時,他組織全科室的醫生一起查找並學習國內外有關甲狀旁腺瘤的資料,嚴格按照治療流程進行處理,患者術後恢復得非常好。

邵永勝笑言,之後這位病友就成了趙建國的「鐵粉」,親戚朋友、街坊鄰居,但凡是外科方面的疾病,他一律介紹給趙建國。

對話趙建國

患者需要

手術療效和

就醫體驗並重

記者:連日來眾多讀者網友給你點贊,誇你為患者做到了極致,對此你怎麼看?

趙建國:患者來找醫生開刀,不是為了欣賞醫生的手術技巧,而是為了切實看到療效,有好的就醫體驗。只有兩者並重,患者才會說「這個醫生手術做得好」。

記者:為什麼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去建檔案、立「軍規」?

趙建國:在傳統觀念中,做手術就是痛苦的、難受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減輕患者的痛苦。不管是給患者建「乳癌檔案」,還給科室立「軍規」,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療效,給患者帶來更好的就醫體驗。這些細節是考量一個醫生究竟是站在自己的技術上看問題,還是站在患者的角度為他們著想。

當然,前提是這個醫生的技術一定要過硬,否則一切白搭。

記者:你一直提倡用工匠精神來做手術,你是怎麼理解「匠心」的?

趙建國:臨床上患者提出的問題,很多在教科書上都找不到答案。患者來求助醫生,醫生不應該輕率地說「沒有辦法」,而是應該去思考、去探索、去努力,想辦法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思考還有沒有改進的空間。肯定有些問題是努力了也無能為力的,但這是一種態度,取決於醫生是否願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患者的身上,「匠心精神」的核心就是注重細節。

文/武漢晚報記者劉璇 通訊員謝沛霖 喻鐦 譙玲玲 圖/武漢晚報記者周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