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的修心與體道

道教的修心與體道

道教歷來重視修心,認為「修心」乃是明道的樞紐。太上道祖在《道德經》中強調「致虛守靜」才是「歸根復命」的宗本,正是點出了「明道」在「修心」的玄奧。蕭天石先生曾說:「虛極靜篤,繫心學與性學之本,為作聖功夫,亦為神化功夫 」。關於「修心以明道」的具體行持,南華真人在《莊子·人間世》中提出「心齋」的修道方法進行了闡述。他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由南華真人「心齋」所揭示的「修心在明道」的功夫,不僅成為道門修心澄心以體道明道的理論基礎,更為後來的修道者所奉行與闡揚。

也就是說,「明道在修心」不僅是老莊之學的樞要,也是道教正一與全真兩大道派的修道總綱。正一嗣漢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在《虛靖真君語錄·心說》中云:「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並生,為神明之主宰。或曰真君,以其帥長於一體也;或曰真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壞也;或曰真如,以其寂然而不動也。用之則彌滿六虛,廢之則莫知其所。其大無外,則宇宙在其間,而與太虛同體矣;其小無內,則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此所謂我之本心,而空劫以前本來之自己也。然則果何物哉?窈兮冥,恍兮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強名曰道,強名曰神,強名曰心,如此而已。由是觀之,豈不大乎?豈不貴乎? 」

全真祖師王重陽真人在《重陽立教十五論》中說:「凡論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冥冥杳杳,不內不外,無絲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隨境生心,顛顛倒倒,尋頭覓尾,此名亂心也,速當剪除,不可縱放,敗壞道德,損失性命。住行坐卧,常勤降心,聞見知覺,為病患矣。 」並在答馬丹陽真人問:如何是復命歸根曰靜時說:「只要心不逐物去,不染不著,心定意不散、神不昧,便是歸根」。馬丹陽真人在《丹陽神光燦》也說:舍家學道,爭奈心魔。……心若死灰,自是精神沖和,真心無染無著。起慈心,更沒偏頗;心念善,道皆因心造,超越娑婆。

而在《太上老君內觀經》這一部重要的道門經典中,更是直接將「修道」歸結為「修心」。太上道祖在經中說:「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雖彌綸天地,通神群生,但體現在人的生命中就是「心。」這也是太上視「修道」即為「修心」的理據所在。太上還說道:「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保者,以其不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常存。」 也就是說,大道雖然無聲無形,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但我們只要用心體察生命本身的節奏就能發現她。常人不能明瞭大道而保身長存,就是因為沒有細心觀照生命的本體——「心」的奧妙。得道之人能夠與道合真而長生久視,就是因為向內深入體認了「心」的節奏與變化,通達了生命的奧秘。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莊子鼓盆
道教詩詞 述懷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