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於達成「5000輛/周Model 3」,特斯拉股票卻不值錢了?

終於達成「5000輛/周Model 3」,特斯拉股票卻不值錢了?

即便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是一枚「試水者」,但至今都沒有建立任何形式的競爭壁壘,這是Model 3也緩解不了的尷尬。

記者|Roomy

「7天,7,000輛車」

日前,埃隆馬斯克興緻勃勃地在推特上宣布終於「達成5000輛/周Model 3」這一屢次拖延的目標產量,心情澎湃,難掩得意,甚至還能聽到一絲心思落地的噓氣聲。因為在Model 3第5000輛車型駛下生產線的時候,馬斯克鄭重地表示,「特斯拉終於成了一家真正的汽車公司」。

對於這一論調,福特汽車公司表示嗤之以鼻。福特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總裁Steve Armstrong甚至在Twitter上對馬斯克的聲明進行了嘲諷,稱福特只要花4個小時就能製造出同樣數量的汽車,並表示福特Rouge工廠每53秒就有一輛F-150下線。言外之意是,「1周生產出7000輛車,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不過,這種嗆聲絲毫不影響馬斯克的好心情。雖然就目前達成的一周7000輛的產量中,其中還包括Model S和Model X車型。但擋不住馬斯克對於未來的一番暢想,「到8月下旬Model 3單一車型將實現周產6000輛」。

不過,對於這一美好暢想,華爾街的那些投資人則頗為不耐煩地擺擺手,表示, Model 3所謂的「達標」放在整體汽車產業中予以衡量,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巴克萊分析師明確地表達了,特斯拉達成5000輛生產目標較原計劃落後6個月,而且這一水平在第三和第四季度是不可持續的。

尤其是在特斯拉為了儘快交付Model 3的訂單,而在趕進度的同時出現了一些負面聲音,認為Model 3達成的周產5000輛里有拔苗助長的嫌疑。根據《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斯拉把Model 3的薄弱部分焊接點減少了300個,比例約為6%。並在生產過程中跳過「剎車和側傾」測試工序。

與此同時,業內還認為為了實現Model 3的產能,特斯拉搭建的「臨時帳篷」生產線生產的車型質量不能保持「穩定」的狀態,將會存在高度返修率的質量危機。數據顯示,6月最後一周生產的5000輛Model 3中,「臨時帳篷」工廠的產能佔了20%,分析師認為這一比例過高。

有關於Model 3質量和品質的質疑,已經有11年測試經驗的Car and Driver的測試總監K.C.科爾威爾,在對Model 3做過評測之後,表示十分不看好,甚至措辭嚴重,「 11年來,沒有一輛車的制動表現如此不穩定」,對馬斯克睡在工廠親自盯進度這樣的「親力親為」一點都不感動。消費者對特斯拉的表現越來越不滿,車型質量投訴量穩步提升。

這些對於馬斯克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但也不是最壞的消息。

讓馬斯克感到憂心的是,雖然Model 3既定的產量目標已經達標,也華爾街那些精明的投資者們似乎對於這個產量里程碑並不買賬。

市場研究公司CFRA把特斯拉股票評級由「持有」(Hold)下調至「賣出」(Sell),稱特斯拉Model 3的「突發」式生產速度是不可持續的。對於特斯拉不好看的聲音可謂是一邊倒。7月6日彭博報道稱,據其統計追蹤特斯拉股票的31位分析師中,十人建議客戶「賣出」,建議賣出的分析師佔比32%。

在彭博社發布統計數據之前,特斯拉股價已經連跌四日。7月2日午盤特斯拉股價現V形反轉,一度跌超3%,最終收跌2.3%,報收於335.07美元,創今年6月22日以來新低。總得來說,特斯拉股票行情近日的表現寫著四個大字「低開低走」。

想必馬斯克也感到頗為無奈,明明經歷過停產升級生產線,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達成了產量計劃,股票不升反跌,華爾街的「不感冒」讓馬斯克實在尷尬。

為了Model 3「達標」,工人超負荷的運轉,增大了事故的隱患,「快速移動的生產線可能會導致員工不斷受傷。」實際上,加州職業安全與健康部門已經就特斯拉「臨時帳篷」工廠的生產安全問題對該公司展開了新的調查,而這是自4月份以來加州政府對特斯拉公司展開的第三次調查。

與此同時,讓華爾街投資人更為擔心的是,為了Model 3產量目標的實現,不惜從Model S部門借走員工,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將會擾亂Model S生產線的產量計劃,未來可能影響到特斯拉在2018年生產十萬輛Model S和Model X的計劃。一名Model S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一直在利用休息時間來投入Model 3的生產,為此,Model S大約只有800輛新車進入油漆間。

此外,Model 3的生產還受到許多問題的困擾:過度依賴裝配線自動化的問題、電池問題和其他瓶頸問題。

即便馬斯克拿著眾多籌碼來賭Model 3,但至今特斯拉手中還有 42 萬未交付 Model 3 訂單。作為擔任特斯拉「走量」的車型,Model 3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幾乎可以說關乎著特斯拉的「生死線」。然而,不斷的延遲量產和交付計劃,讓特斯拉公司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對於特斯拉來說,產能目標無法實現,解決資金的壓力就將面臨債務融資或者股權融資,最後的結果可能是Model 3成為一場代價高昂的災難。

然而,全球車市電動車市場的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賓士、寶馬、捷豹路虎等豪華品牌都已經把觸角探到這一領域,一場「誰才是未來的規則制定者」的遊戲已經展開,紛爭迭起,留給特斯拉和Model 3的時間不多了。

特斯拉頭上拿頂「頭號玩家」的帽子還能戴多久?或許如同華爾街知名做空者馬克·斯皮格在紐約的Kase Learning大會上表示的那樣:「特斯拉仍然一文不值。該公司的財務狀況非常糟糕,並在還在惡化。今年晚些時候,特斯拉將面臨大規模的競爭。」

事實上,即便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是一枚「試水者」,但至今都沒有建立任何形式的競爭壁壘,這是Model 3也緩解不了的尷尬。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汽車公社 的精彩文章:

通用與本田又為新一代電池結盟,中國車企可以學到什麼?
特斯拉員工請注意:你們當中每11個人將有一人下崗

TAG:汽車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