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傅抱石,「抱石懷沙」精神的踐行者

傅抱石,「抱石懷沙」精神的踐行者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縣人,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我國著名國畫大師。

1904年10月5日,傅抱石生於江西南昌的一個修傘匠人家,因家貧11歲到瓷器店當學徒,自學書法和繪畫。1921年進入省立第一師範藝術科。起初他迷上了篆刻,號稱「印痴」,成了南昌城裡的知名人物,又因崇仰屈原,同情其「抱石懷沙」自沉汩羅江的悲壯結局,而自號「抱石齋主人」。在這段時間,他開始閱讀古代畫史畫論著作,深受石濤「我用我法」及「搜盡奇峰打草稿」觀點的啟發。1925年傅抱石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國畫源流述概》,次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29年又完成了《中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對中國藝術作了一些獨特的思考。

1933年3月傅抱石在徐悲鴻的推薦下赴日留學,入東京帝國美術學院,師從美術史學泰斗金原省吾,從翻譯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繪畫》和《宋代之繪畫》入手,開始了對中國繪畫史的更為專業和系統的研究。這一時期,傅抱石完成《論顧愷之至荊浩山水畫史問題》、《中國繪畫理論》和《論秦漢諸美術與西方之關係》的研究和寫作,在許多領域都填補了空白,亦為他形成獨特的畫風奠定了基礎。他還專門拜訪了因「四一二」政變而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彼此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友誼。1934年5月,「傅抱石中國畫展覽」在東京銀座松板屋舉行。郭沫若為畫展題寫了展名日本眾多書畫界大師參觀了展覽。不久,他的纂刻《離騷》又奪得全日本篆刻大賽冠軍。

1935年6月因母親病重,傅抱石回國,7月在南昌舉辦了國內第一次個人畫展,後應徐悲鴻之聘,執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

抗戰爆發,傅抱石攜全家返新余故里,1938年4月受郭沫若邀請,到武漢參加政治部第三廳工作。1939年4月傅抱石攜全家來到重慶,繼續在中央大學任教,自此進人他藝術創作的一個高峰期。

他通過藝術研究來鼓舞抗戰時期國人的信心。當他看到日本的《改造》雜誌上發表了橫山大觀的《日本美術的精神》的文章,即憤而撰寫了《從中國美術的精神來看抗戰的必勝》,駁斥其宣傳法西斯「聖戰」的謬論,鮮明地提出「中國美術是日本美術的母親」,並指出中國美術有三種偉大的精神:「第一,中國美術最重作者人格的修養;第二,中國美術在與外族、外國的交接上,最能吸收、同時又最能抵抗;第三,中國美術的表現,是雄渾」、「朴茂」,如天馬行空,天嬌不群,含有沉著的、潛行的積極性。這三種特性,擴展到全民的民族抗戰上,便是勝利的因素」。

傅抱石在重慶時期的作品,分為人物畫和山水畫兩部分。人物畫大多表現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和人物故事,如屈原、蘇武、石濤,同時也以古代優秀詩篇如《琵琶行》、《長千行》等為創作的題材,他的人物畫受顧愷之、陳老蓮的影響較大,但又能蛻變運用,自成一格,以形求神,刻意表現人物的內在氣質,線條勁健,用筆洗鍊注重氣韻,深得傳神之妙,達到了出神人化的效果。他還把山水畫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畫之中,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顯示出獨特的個性。1942年6月傅抱石創作了《屈子行吟圖》,表達了「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國決不亡,屈子芳無比」的主題。郭沫若稱這幅畫和歷史劇《屈原》有異曲同工之妙,並為此畫威詩,成為一時美談。10月,「傅抱石教授畫展」在重慶舉行。1944年9月,傅抱石以杜甫的樂府詩《麗人行》為題,創作了名作《麗人行》。徐悲鴻贊其畫「此乃聲色靈肉之大交響」。

傅抱石崇尚革新,他的藝術創作以山水畫成就最大。由於長期對真山真水特別是受蜀中山水的體察啟發,他的山水畫意境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融匯日本畫技法,創獨特「抱石皴」法,達到酣暢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1944年9月創作的表現蜀中山水秀美景緻(夏山圖》,即是他「金剛坡」時期的山水畫的代表作。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0月,傅抱石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繼續執教於中央大學藝術系,並在南京與徐悲鴻、陳之佛等人舉行作品聯展。1947年10月,傅抱石在上海「中國藝苑」舉辦畫展,展出作品180餘幅幅。對此,郭沫若用「沉浸濃郁」、「含英咀華」進行評價。1948年1月,他的《石濤上人年譜》一書出版。當時國民黨統治即將崩潰,傳抱石對國民黨的腐朽早有認識,至此已徹底失望,這趁當時南京疏散人口之際,攜全家回到南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傅抱石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等職,併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他目睹新中國的變化,積極追求進步,遵循毛澤東倡導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先後創作了《七律?長征詩意》、《沁園春?雪》、《清平樂?六盤山詞意》等毛澤東詩片語畫,和《韶山組畫》、《韶山全景》、《江山如此多嬌》等一批名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腦溢血在家中辭世,享年62歲。他在一生中創作的大批繪畫作品,撰寫的二百餘萬字的涉及文化各方面的論著,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傅抱石「抱石懷沙」精神的踐行者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縣人,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我國著名國畫大師。

1904年10月5日,傅抱石生於江西南昌的一個修傘匠人家,因家貧11歲到瓷器店當學徒,自學書法和繪畫。1921年進入省立第一師範藝術科。起初他迷上了篆刻,號稱「印痴」,成了南昌城裡的知名人物,又因崇仰屈原,同情其「抱石懷沙」自沉汩羅江的悲壯結局,而自號「抱石齋主人」。在這段時間,他開始閱讀古代畫史畫論著作,深受石濤「我用我法」及「搜盡奇峰打草稿」觀點的啟發。1925年傅抱石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國畫源流述概》,次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29年又完成了《中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對中國藝術作了一些獨特的思考。

1933年3月傅抱石在徐悲鴻的推薦下赴日留學,入東京帝國美術學院,師從美術史學泰斗金原省吾,從翻譯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繪畫》和《宋代之繪畫》入手,開始了對中國繪畫史的更為專業和系統的研究。這一時期,傅抱石完成《論顧愷之至荊浩山水畫史問題》、《中國繪畫理論》和《論秦漢諸美術與西方之關係》的研究和寫作,在許多領域都填補了空白,亦為他形成獨特的畫風奠定了基礎。他還專門拜訪了因「四一二」政變而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彼此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友誼。1934年5月,「傅抱石中國畫展覽」在東京銀座松板屋舉行。郭沫若為畫展題寫了展名日本眾多書畫界大師參觀了展覽。不久,他的纂刻《離騷》又奪得全日本篆刻大賽冠軍。

1935年6月因母親病重,傅抱石回國,7月在南昌舉辦了國內第一次個人畫展,後應徐悲鴻之聘,執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抗戰爆發,傅抱石攜全家返新余故里,1938年4月受郭沫若邀請,到武漢參加政治部第三廳工作。1939年4月傅抱石攜全家來到重慶,繼續在中央大學任教,自此進人他藝術創作的一個高峰期。

他通過藝術研究來鼓舞抗戰時期國人的信心。當他看到日本的《改造》雜誌上發表了橫山大觀的《日本美術的精神》的文章,即憤而撰寫了《從中國美術的精神來看抗戰的必勝》,駁斥其宣傳法西斯「聖戰」的謬論,鮮明地提出「中國美術是日本美術的母親」,並指出中國美術有三種偉大的精神:「第一,中國美術最重作者人格的修養;第二,中國美術在與外族、外國的交接上,最能吸收、同時又最能抵抗;第三,中國美術的表現,是雄渾」、「朴茂」,如天馬行空,天嬌不群,含有沉著的、潛行的積極性。這三種特性,擴展到全民的民族抗戰上,便是勝利的因素」。

傅抱石在重慶時期的作品,分為人物畫和山水畫兩部分。人物畫大多表現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和人物故事,如屈原、蘇武、石濤,同時也以古代優秀詩篇如《琵琶行》、《長千行》等為創作的題材,他的人物畫受顧愷之、陳老蓮的影響較大,但又能蛻變運用,自成一格,以形求神,刻意表現人物的內在氣質,線條勁健,用筆洗鍊注重氣韻,深得傳神之妙,達到了出神人化的效果。他還把山水畫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畫之中,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顯示出獨特的個性。1942年6月傅抱石創作了《屈子行吟圖》,表達了「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國決不亡,屈子芳無比」的主題。郭沫若稱這幅畫和歷史劇《屈原》有異曲同工之妙,並為此畫威詩,成為一時美談。10月,「傅抱石教授畫展」在重慶舉行。1944年9月,傅抱石以杜甫的樂府詩《麗人行》為題,創作了名作《麗人行》。徐悲鴻贊其畫「此乃聲色靈肉之大交響」。

傅抱石崇尚革新,他的藝術創作以山水畫成就最大。由於長期對真山真水特別是受蜀中山水的體察啟發,他的山水畫意境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融匯日本畫技法,創獨特「抱石皴」法,達到酣暢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1944年9月創作的表現蜀中山水秀美景緻(夏山圖》,即是他「金剛坡」時期的山水畫的代表作。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0月,傅抱石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繼續執教於中央大學藝術系,並在南京與徐悲鴻、陳之佛等人舉行作品聯展。1947年10月,傅抱石在上海「中國藝苑」舉辦畫展,展出作品180餘幅幅。對此,郭沫若用「沉浸濃郁」、「含英咀華」進行評價。1948年1月,他的《石濤上人年譜》一書出版。當時國民黨統治即將崩潰,傳抱石對國民黨的腐朽早有認識,至此已徹底失望,這趁當時南京疏散人口之際,攜全家回到南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傅抱石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等職,併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他目睹新中國的變化,積極追求進步,遵循毛澤東倡導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先後創作了《七律?長征詩意》、《沁園春?雪》、《清平樂?六盤山詞意》等毛澤東詩片語畫,和《韶山組畫》、《韶山全景》、《江山如此多嬌》等一批名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腦溢血在家中辭世,享年62歲。他在一生中創作的大批繪畫作品,撰寫的二百餘萬字的涉及文化各方面的論著,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授權)

圖片來源:網路 責任編輯:西北孤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北孤蓮 的精彩文章:

聆聽 慢慢去品

TAG:西北孤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