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妙招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設想一下,您的孩子今年五歲了,如果他看到自己的朋友被別人戲弄得哭了,您會希望他怎麼做呢?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同情心,能理解並同情他人的感受,並給予幫助。但是期望幼兒有這種能力是否現實呢?
研究記錄了8-10個月孩子具有同情心的表現。通過記錄可以看到,幼兒明顯更傾向有同情性關懷,例如有人哭的時候會關注。但是,和其他能力一樣,這種技能發展的具體情況可能因孩子而異。我們知道,如果孩子在小時候有同情心,長大後就會更能同情別人,為人善良,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成為有同情心的父母、配偶、同事和朋友。
同情心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通過培養形成的。同情心確實需要時間來培養,家長以及富有同情心的兄弟姐妹都可以幫助培養孩子同情別人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小貼士:
1、 為孩子做榜樣
首先,要儘可能表現出對孩子的溫暖和同情。
孩子們會觀察身邊人的所作所為來進行學習,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身為家長,可以為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通過重視他人的感受,以及當他人感到悲傷、沮喪、痛苦或需要幫助時表現出理解和同情,來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如果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要承認他們這種感受。家長此時要給他們提供幫助,直到有明顯信號表明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轉移為止。小孩子有時需要家長幫助了解他們的感受,並有人告訴他們應該怎麼緩解。例如,如果孩子哭了,家長就可以說,「你看起來不開心,我可以幫你嗎?」
2、將感受、想法和行為結合起來
可以將孩子的感受與行為結合起來以便孩子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比如,奧利弗帶走了馬克斯的玩具,所以馬克斯感到難過。怎樣可以使馬克斯感覺好點呢?
家長們可以通過講故事、角色扮演或讀書來教孩子們這種因果關係。與孩子們談論角色的想法、感受和行為。比如,這個角色接下來會做什麼呢?
然後將這些場景與孩子自己的經歷聯繫起來。例如,如果這個角色因為失去朋友而傷心,那麼就可以將其與孩子難過時候的心情聯繫起來。這有助於孩子更清楚地理解情感、思想和行為之間的聯繫。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五歲及以上),就可以讓他們感受角色的心理,也可以轉換視角,比如問孩子:「你覺得他們感覺如何? 為什麼他們會感到不安?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忙?
3、營造同情心的氛圍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都要營造氛圍,鼓勵孩子理解並對家人朋友有同情心。身為家長,或者老師,如果孩子正在努力學著換位思考,同情他人,那就盡量試著創造機會來幫他們做好準備,並向他們強調,如何善待所有參與者。
可以對孩子說,「當你妹妹失去最喜歡的玩具時,你能幫助她真是太好了。我敢打賭,她會記住這一點,並希望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這會促進孩子有更多這樣的行為。如果孩子對他人極富同情心,會使其獲得成功的生活。父母、老師、監護人甚至兄弟姐妹都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ree-strategies-to-promote-empathy-in-children-91967
source:Sheri Madigan, Assistant Professor, 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Determinants of Child Development, 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gary
Jennifer Jenkins, Atkinson Chair of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nd Director of the Atkinson Centre, University of Toronto
Marc Jambon, Postdoctoral Fellow in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Toronto
※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正確做決策?
※數學那麼重要,該如何教孩子計數?
TAG: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