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琺琅彩

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琺琅彩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其實又稱景泰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琅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出現景泰藍後轉音為發藍,後又為琺琅。1918~1956年,琺琅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製品標準,琺琅改定為琺琅,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

在中國古代,由於琺琅器最初從大食國(大食為唐宋時代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總稱。起源於波斯語稱阿拉伯人為Tazi的音譯。有白衣大食(661-749),以敘利亞大馬士革為首都,稱倭馬亞王朝;有黑衣大食(749-1158),以巴格達為首都,稱阿拔斯王朝。910年以後又有以開羅為首都的法蒂瑪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後則是塞爾柱王朝(1158-1258))傳來,因此稱之謂「大食窯,鬼國窯」。之後雖稱謂因譯名不統一而出現多種不同寫法,如「佛郎嵌」、「鬼國嵌」、「法藍」、「法郎」、「拂林」、「佛郎」、「富浪」等,但發音基本一致,基本統一為「琺琅」。

琺琅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琅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琺琅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

琺琅彩是續青花瓷之後的又一陶瓷歷史上的巔峰制瓷作品。而琺琅彩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達到巔峰。而在康雍乾由朝廷內宮秘密製作的琺琅彩瓷則是巔峰之上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正是因為在宮廷內製作,而不像歷代御用名瓷那樣在景德鎮御窯廠製作,又因為它興於清代又衰於清代,再加上民間雲中望月般撲朔迷離的傳說,使得琺琅彩瓷在世人的眼裡蒙上了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

琺琅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康熙的琺琅彩瓷大多作規矩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當時尤為突出的是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雍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並於題詩的引首、句後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琺琅瓷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琺琅釉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琅釉則叫琺琅彩。

琺琅彩瓷器是極為名貴的宮廷御用品,它誕生於康熙朝。由於它始源於仿製銅胎琺琅器,故在清宮內被稱為「瓷胎畫琺琅」。身份地位尊崇的琺琅彩瓷器,製造過程非常的複雜,通常先在景德鎮御廠燒成白瓷,然後送抵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繪彩、燒製成品。雖然它出身自景德鎮,但是由於彩繪及燒成工藝均在宮內進行,故不屬於景德鎮窯的製品。早在康熙年間,開明的康熙大帝拓寬與外界的聯繫,積極地接受許多新興事物,各國傳教士們攜著風塵應天命而來,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帶來了藝術的異域靈感。紅極一時的郎世寧等西方畫家不僅在中國畫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間接地影響了琺琅彩瓷器的成長。

琺琅彩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具有特色,釉上彩瓷中較為精美的彩瓷器。

據記載,琺琅彩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創燒成功的。先由景德鎮燒制素白瓷器(外為澀胎,只外口有一道較款稍後的白釉,內掛滿釉的白瓷),運送到京城,再由宮內早班出琺琅作高級工匠根據宮廷畫家的畫稿繪畫後燒成。

由於是專供宮內賞玩,燒造極少,幾乎沒有傳世品在宮外流傳。康熙時的琺琅彩瓷器主要在紅、胭脂紅、黃、藍、綠、紫等色地上繪各種花卉,地子非常勻凈。口部白釉略微凸起,有銅胎畫琺琅的效果。由於材料較厚,又借鑒了西洋油畫的技法,繪出的紋飾立體感極強。康熙時琺琅彩料主要依靠進口,顏色不多,只有紅、胭脂紅、黃、藍、綠、淺綠、紫、黑、白等色。紋飾主要是大朵的花卉,有的中心加「壽」字,非常簡單又比較呆板,因為是色地,顯得華貴。器型多杯、碗、壺、小瓶等。題材以纏枝花卉為主,但絕沒有鳥,有花無鳥,更不見山水人物。

由於彩料較厚,有堆料凸起之感,放大鏡下可看到彩面上有細小的冰裂紋。

底款多「康熙御制」四字楷書,主要用藍、黑、紫等顏色的彩料書寫,個別的有陰刻款,均遒勁有力,圍雙方框,北京翰海藏品徵集 一八三二陸零零三七四四 張先生外邊較寬。康熙朝的底釉基本是滿地鋪彩,色彩濃烈,這也是跟後時期的區別之一。琺琅彩在康熙後期處於初創階段,工藝較為粗糙,從色彩搭配、紋飾布局到款識內容和樣式,均摹仿當時銅胎畫琺琅的效果。它的出現一方面與康熙皇帝對畫琺琅的喜愛有密切關係;一方面也與當時的清朝政府收復台灣,廢除了海禁,使得歐洲的金屬胎畫琺琅器杯流傳入朝廷。

琺琅彩精細的彩繪技法和華麗的裝飾風格,讓人著迷,雖說初創,卻也流傳了為數不多的一些精美產品,而在雍正時期,琺琅彩的工藝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且燒制量也是大大提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