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界文法師 如何對待「熊孩子」

界文法師 如何對待「熊孩子」

某天早上家裡五歲半的男孩子的表現讓修學幾年的母親突然生起了「真是沒想清楚怎麼要了你這麼個小東西」的憤恨心。這一念,讓母親驚訝。於是求教界文法師,如何在親子互動中更好的看待和處理與犟孩子的關係!

隨著簡短几句母親描述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穿衣吃飯、朝東往西的拉扯煩惱之後,出乎意料,法師問這位母親:「你自己的個性中,是不是也有一點要做一件事情,最好就按照我的意志的傾向呢?是不是也比較追求個人想法。可能作為成年人,性格比較成熟了,隨著素質提升,在人際關係中也能很好的協調。但是性格中比較較真、比較犟的地方,是不是也會有一種自己想幹什麼,就要一根筋的幹下去的勁頭呢。」

這位母親一愣:何嘗不是啊!

法師開示:「孩子的性格很大一部分從大人來。」是啊,都說父母是原版 ,孩子是複印版。

法師循循善誘的提醒:在跟孩子交往過程中,可以試著從自己的經歷和心態,反推孩子的感受。比如提醒孩子吃飯做事,孩子置若罔聞的時候,就思考當別人給自己提一些建議,而跟自己想法不一致的時候,自己心裡是不是也會有一些堵塞?這時候自己希望對方怎麼說、怎麼做,覺得才能比較接受呢? 是需要對方跟自己反覆商量,才會從自己原有的既定想法中跳出來、思量一下對方的需求?還是當做命令、通報來要求自己?或者還有其他的互動方式的可能?

不思量不知道,稍微回顧一下日常跟孩子的互動,如果自己是孩子這個主體,把跟他互動的媽媽作為自己的客體,就會看到:孩子的表現,無非是自己剛強難調生命的翻版啊。

確實,緣起的生命不是一張白紙。作為凡夫的父母也要面對作為凡夫的孩子,是凡夫多少都是會有貪嗔痴的。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更好的修正自己、自利利他呢?法師分享了一個完整的思路。

第一, 孩子的倔強性格多少都源自父母處,反思作為父母類似的特點,達成對孩子的理解,探索跟他的相處之道。比如在倔強的孩子面前自己適當的示弱、請他來幫助自己,用一些問題引導他的想法等等。

第二, 作為父母,自己要保持成長。慢慢的讓自己越發從容,充滿智慧,凡事從根本上看問題,不要在枝末上太糾結。在具體的問題上,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規律。比如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角度,養成一個行為習慣,需要執行力。即使是雙方已經約定好的事,孩子也有可能會想要挑戰底線。如果孩子通過發脾氣、大鬧等方式試圖控制父母的時候,父母不能堅持原則,那麼下次想要做一些行為管理就會更難。然而又不能每件事情都約束和死板,因為孩子有自由意志,時間久了,孩子也會感覺很壓抑。所以要看事情的大小與本質與否,有些事情也可以放棄自己的立場,在一些事情上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而在主線上,要堅持。

第三, 不要太當真,從緣起的高度讓自己跳出情緒的控制,在世間「遊戲神通」。孩子發火可以,但是大人發火,就是被孩子繞進去了。發現自己有情緒,首先要平復自己的情緒,比如停止說話,自己到其他房間,出去散步,等情緒平復下來再來跟孩子溝通,效果就會好很多,也會給孩子做一個心平氣和的榜樣。

最後,教育孩子要慢慢的貼近他,用同理心和關懷,根據具體的因緣來思維。我們要了解到,如果人性不能被尊重,他也學不會尊重別人的人性。不要想著用教條來規定對方,否則孩子也會用教條規定自己。這種情況下,彼此都沒有學會同理心,理解不了對方活生生的感受,貼近不了彼此的喜怒哀樂。

其實佛法很貼近活生生的心靈,本身不教條、很靈活。因為佛法是緣起論,孩子為什麼憤怒是有因有緣的,當我們理解憤怒的因緣,就能處理憤怒的結果,從而活在真的生命里!

感恩法師的慈悲開示,願天下父母都能不斷成長,為自己和孩子的生命鋪展良好的緣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心到底是啥東西?
《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 系列合集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