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好電影能在多大程度上帶動社會進步?
前段時間一直在準備一個考試,所以昨晚才和姍姍來遲看完了號稱年度神作的《我不是葯神》。在期待值很高的前提下,看完果然沒有失望。從開場的足浴按摩印度神油起,撲面的真實感就前赴後繼映入眼帘,全片不乏韓國電影的寫實風格,將21世紀初中國大城市的一些小角落「不客氣」的展現出來。故事梗概想必大家已經了解,以「陸勇案」為原型改編,還沒有看的抓緊補上吧,中國好多年沒有出現豆瓣9.0分以上的電影作品了。
關於這部作品大家已經聊了很多,有在電影本身的角度分析導演的鏡頭老練的,有在制度角度探討法律與人情的關係的,有深挖人性的,有把問題癥結歸咎於醫療保障制度的。朋友圈各個角度的文章已經把電影可挖的話題覆蓋全面,我就不在此贅述和重複了,只從社會影響方面談談個人的觀後感。
票房已突破15億,不可否認,《葯神》真的火了,成了話題和熱點,這是最令人欣慰的,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因為,《葯神》是一部直面社會問題,能引發人思考,而且需要人們摒棄娛樂至上的觀影習慣,開啟深度思考的作品。而縱觀中國近幾年的電影市場,往往是那些流量小生顏值擔當、娛樂至上的爆米花電影票房大賣。而那些稍微需要一點點審美,一點點理性思考的良心電影往往慘淡經營,排片少的可憐,尤其是少數回歸電影藝術屬性的文藝片,基本死的都很慘···
電影,對很多人來說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和玩遊戲一樣的可有可無。但電影本質上是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性的,就像很多傳世的文學經典一樣,好的電影應該是通過輸出間接經驗來延長觀眾的主觀生命體驗的,好的電影作品應該是引領人去思考人間和人性的,好的電影應該是能影響社會甚至促進社會進步的。這不僅需要電影的導演,編劇、演員用心觀察、思考、創作,也需要觀眾用心去觀看、欣賞、領悟,少了一環都不行。如果觀眾的品味一直停留在肌肉男槍炮飛車白富美哭來愛去的感官刺激水平,這就倒逼著某些電影製作者不斷輸出無腦的故事,用爛俗的劇情去圈錢,不僅侮辱觀眾智商,更無法發揮電影對社會文明程度的正向促進作用。
說起電影對社會的促進,我不禁想起韓國電影。曾經,香港電影幾乎每一部都不讓我失望,現在,韓國電影幾乎每一部都不讓我失望。韓國電影審查制度變分級制度後,政治讓位於藝術,題材可選面大,敢拍能拍。演員片酬很少像中國那麼誇張,資金轉而向編劇劇本靠攏,所以故事水平有保障。演員的職業精神和演技更是沒得說。近些年來好多韓國電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韓國社會,甚至韓國的政治。比如《熔爐》,讓社會重視對兒童性侵現象的預防;比如《局內人》,將韓國權貴利益集團的勾結大白於天下;比如讓每一個法學院學生沸騰的《辯護人》,詮釋了什麼叫人權,什麼是公權力不能侵犯的私權利,有助於社會」公民意識「的形成。
(電影《辯護人》劇照)
從來不是崇洋媚外,一直的願望就是:中國也能拍出很多有深度有力量的電影作品,且能夠順利上映,且能夠在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大賣,且能夠引發一陣熱烈的思考和討論,帶動社會進步。今時今日,《葯神》上映,一個關注社會陰暗面且有深度的作品,終於能通過巧妙的尺度拿捏順利上映,前喜後悲的節奏和生死攸關的命題,保障了雅俗共賞的可看性,外加宣傳到位,最終票房大賣而且熱度不減,引發了各方大眾專家無死角的深刻探討,這,不就是一個好電影應該有的價值嗎?
影片最後,程勇因走私和銷售假藥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當被警車帶走時,道路兩旁都是來送他的患者,此刻,程勇雖觸犯了法律,但他是白血病友們心目中的英雄,甚至是電影屏幕外邊十幾億觀眾心目中的英雄。這個場景,是某些時刻法律與人情世故會出現不和諧的極端化體現,此刻的法律就像一個運行於社會的操作系統,突然出現了一個很大的bug,但是系統仍然需要運行下去,於是犧牲了人情,傷害了感情。法理和情理的矛盾是永恆的,如何盡量在兩者之間做到平衡,需要世世代代的法學家們不斷完善制度設計。相信《葯神》這部片子里的案例會對當代立法者和司法者有很好的啟示。
當然,《葯神》最引人關注的是:很多窮途末路的患者因吃不起高價葯而無奈離世的悲劇。藥品研發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藥品的專利保護,藥品的專利保護卻催生出許多天價葯,天價葯和貧富差距階層分化又造成生命權的不平等···這是一個系統性的難題,亦如貧富差距本身就是個永恆存在的難題,這個矛盾在生活的享受和娛樂等很多方面尚可忍受,可一旦涉及到生命存活,社會不公與保障體制的不健全問題則凸顯出來。《葯神》雖然是改編自真實陸勇案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的影響力遠大於「陸勇案」,就像電影最後的字幕:國家已經陸續將許多高價葯納入醫保體系,降低進口葯的關稅(零關稅)···
相信隨著電影票房的火爆以及進而引發的鏈式思考,我們的社會治理者會愈加重視這個問題,進而加速藥物研發及醫保制度完善,讓悲劇不斷減少,讓社會不斷進步。就像程勇的台詞:我只希望,未來這個社會可以變的更好一點。至少,從2002年到現在,比起中國足球,我們已經看到進步了。
TAG:笛卻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