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王朝為什麼要抑制朝貢貿易?

宋王朝為什麼要抑制朝貢貿易?

詩人王維曾用一首極富感染力的詩歌描繪了四海入貢大唐朝的盛況:「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確實,唐朝是朝貢體制的鼎盛期,宋人修《新唐書》,也忍不住讚歎道:「唐之德大矣!際天所覆,悉臣而屬之;薄海內外,無不州縣,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來,未有以過之。至荒區君長,待唐璽纛乃能國;一為不賓,隨輒夷縛。故蠻琛夷寶,踵相逮於廷。」

有一位宋朝詩人則寫過一首描繪宋朝海外貿易盛況的詩歌:「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不妨將這首詩與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對讀。從「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我們可以看到朝貢體制下的政治榮耀,從「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我們看到的是互市體制下的商業繁華。

朝貢貿易與互市,是中原王朝與境外諸蕃發生經貿往來的兩大制度框架。這兩個貿易框架並行不悖。

朝貢貿易起於先秦,唐朝時達至鼎盛狀態;互市興於漢,「自漢初與南越通關市,而互市之制行焉」,鼎盛期則是宋代。宋王朝跟海外諸蕃國的貿易關係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輕朝貢而重互市。「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氣象可能足以宋人由衷讚歎,但宋朝君臣卻未必願意追求這樣的朝貢盛況。

可能許多人會以為,宋朝國力衰微,根本就沒幾個入貢的藩屬國吧,所以才會「輕朝貢而重互市」。此說不合史實。宋朝雖然未能恢復漢唐舊疆,但北宋時,與宋王朝保持朝貢關係的有于闐、高昌、吐蕃、甘州、西夏、大理、女真、渤海、高麗、日本、交趾、占城、三佛齊、闍婆、真臘、勃泥、天竺、大食等40多個蕃國與地區;南宋時亦有羅斛、大理、蒲甘、交趾、占城、真臘、真里富、三佛齊、大食、高麗、日本、闍婆等12個蕃國與地區入貢。

宋王朝對朝貢是有意地加以抑制的。大中祥符九年(1016),宋真宗採納廣州官員的建議,下詔限制各國朝貢使團的規模:「每國使、副、判官各一人,其防援官, 大食(阿拉伯帝國)、注輦(印度半島古國)、三佛齊(蘇門答臘)、闍婆(爪哇)等國,勿過二十人;占城(印度支那古國)、丹流眉(馬來半島古國)、渤尼(汶萊)、古邏(奎隆)、摩迦(麥加)等國,勿過十人。」

建炎四年(1130),安南入貢,宋高宗指示廣西經略安撫司:「免使人到闕,所進方物,除華靡之物更不受,余令界首交割,差人押赴行在。回賜令本路轉運、提刑司於應管錢內取撥,依自來體例計價,優與回賜。」 婉拒貢使入行在,並謝絕接收一部分貢品,貢品與回賜只是邊境交割。

紹興三十二年(1162),孝宗繼位,旋即下詔:「比年以來,累有外國入貢,太上皇帝沖謙弗受,況朕涼菲,又何以堪。自今諸國有欲朝貢者,令所在州軍以理諭遣,毋得以聞。」 乾脆婉拒入貢。

淳熙三年(1176),廣西經略司奏,因朝廷賜給安南國王牌印,安南已準備好「進謝章表、方物綱運,欲依例差人管押赴行在投進」,但孝宗說,「入貢之物,以十分為率,止受一分,就界首交割,優與回賜」 。自此,「止受一分,就界首交割」便成了南宋接受海外蕃國朝貢物品的慣例。

為什麼宋王朝要抑制朝貢貿易的規模?自然是基於經濟上的務實考慮。四海入貢固然很風光,很有面子,但從經濟的角度看,是非常不划算的:不但要「優與回賜」,而且,貢使進入境後的食宿、路費都例由朝廷負責,貢品還不能收稅。宋人坦率地說,蕃國入貢,「朝廷無絲毫之益,而遠人獲不貲之財」,得不償失。

在抑貢的同時,宋王朝對互市框架下的貿易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熱情。宋代有兩條法律,我們放到一起來看,便會發現宋政府對於朝貢與互市態度的反差之大:一則法律說,「海舶擅載外國入貢者,徒二年,財物沒官」 ,嚴厲禁止出海的宋朝海商搭載外國入貢者來華;另一則法律說,「如番商有願隨船來宋國者,聽從便。」如果海商搭載蕃商前來大宋互市,則受宋政府鼓勵。

宋代的港口對來華貿易的蕃商敞開懷抱,政府也鼓勵沿海的華商出海貿易。大宋的任何海商,只要到宋政府設於廣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重要港口的市舶司領取「公憑」(外貿許可證),便可販運商貨出海,將他們的商船駛往太平洋、印度洋、波斯灣、紅海,甚至地中海。廣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港口也對海外蕃商敞開門戶,歡迎蕃商來華貿易。蕃商的在華利益與權利受到宋政府的保護。「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市舶盛況,就是這樣形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鉤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們在宋畫上很難找到畫家的題款?
在古代,究竟是哪些人最喜歡吃狗肉?

TAG:吳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