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個平凡人的經歷,參悟工程師的成功秘密

6個平凡人的經歷,參悟工程師的成功秘密

我剛畢業,如何入行計算機網路這一行業?

幹了幾年網路了,感覺進入瓶頸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了?

大家做生意的做生意,轉管理的也不在少數,我還需要堅持做技術么?

問題雖然五花八門,但是總結下來就是一個:網路工程師的職業道路該如何走?

我嘗試著從各個角度回答大家問題,包括夯實基礎,並學習其他例如學python等其他技能。

但是這個回答,可能略顯乏力,畢竟我提供的更多的是戰術方向,即具體的操作方法。

可是戰略方向,比如把時間線拉長一點,五年,十年該如何規劃你的職業生涯呢?

我想,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還是需要那些歷經滄桑的過來人,才最有資格和大家談論這個話題。

特別湊巧,前幾天在網上閑逛時,發現某個北美網路運維協會NANOG視頻訪談類節目上,6個普通人分享了他們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網路工程師,甚至公司高管和公司創始人的歷程。

瞬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包括我在內以及廣大同行們所需要的滋補品嗎?

這要不給大家分享,薑汁啤酒談何臉面繼續在51cto混下去。

講故事前的開場白

在開始同大家分享之前,先讓我嘮叨兩句。

雖然國情不同,時代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成為所謂的人生贏家。

首先這些同行前輩都是在美國的工作經歷,最早的從上世紀1980年代就開始了。雖然很多技術已經過時,但是我們看這些故事,並不是斤斤計較他做的都是什麼技術,什麼國家。

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關注他們這幾十年的人生路線是如何規劃和走下來的,中間有什麼可以學習之處?

希望你看了他們的職業生涯經歷以後,或許能夠對你的當前的職業規劃有所幫助,人生有所啟迪。

故事,要從一名和網路沒屁點關係的設計師說起。

(人物故事順序以訪談出場順序為主,並無任何特殊偏好。)

第一位:一名設計師的網路生涯 - C哥

C哥現在是西雅圖一家公司的首席網路工程師,同時也是北美網路運維協會NANOG的編程馬拉松的組織者。

哥們從1980年 代 始接觸計算機網路相關東西,從小就對新技術非常熱誠,尤其是當時的互聯網技術。

他覺得,能夠搞這些高科技的都是牛叉達人,自己也就是遠觀看看。

幾年後,上了大學,學設計類專業,並順利畢業干起了設計師的行當,一做就是好幾年。(純粹的設計師,可不是網路設計。)

從目前看來,貌似這哥們未來的日子應該和IT不會有任何交集了。

可是,有人就是不服命運的安排。

C哥干著干著,開始學習上網,當時那個年代還在流行使用Netscape網景瀏覽器,C哥一看那些上網的兄弟們的樣子,就像一個酗酒成癮的人找到了一個酒吧吧台的工作一樣-如魚得水啊。

C哥覺得不行,他也得玩玩,就花錢買了台二手電筒腦,開始倒騰Linux,買軟盤。(這裡好牛叉啊,上來直接上Linux,我第一次接觸電腦都是DOS,windows 95,98啥的,人家直接搞linux)

最後玩的時間長了,結交了一些朋友,其中有朋友是在某個ISP運營商上班。

通過朋友內推,C哥算在這家ISP的NOC網路監控中心謀得了一個夜間倒班的活,從此踏入了網路行業。

可是倒班這活,時間長了也不是個事啊。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老熬夜沒有女朋友呀,於是乎拿出以前學習Linux的勁兒努一把力,跳槽到另外一家互聯網公司,算是結束了苦逼的倒班生活。

這一干就是10年,十年間,C哥從一個初級小網路小混混,一步步的做到了公司的網路架構師。

但是他仍然不滿足。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有一次在一個開源項目上,偶遇以前的大學同學。這個同學在雅虎上班,一番折騰內推面試以後,C哥去了雅虎,從此算是踏入名企了。

可是在雅虎幹了一年多的資深工程師以後,新的機會又來了。

他發現,哎喲,貌似Twitter在招人吶,這Twitter可是新生代互聯網的代表,這機會不能錯過。

就這樣,在Twitter期間,步步為贏,5年間帶領了一批人部署了Twitter的應用邊界網路以及數據中心網路設計部署等,算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了。

最後一次跳槽,就是西雅圖現在這家公司,職位是首席網工程師,並身兼北美各個知名網路協會的職位等。

以下是C哥的工作履歷:

C哥在現場總結了他這30多年的工作的成功的秘訣:

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在業餘時間多學學新技術,不要把眼光僅僅局限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技術和工具。

沒事在家多倒騰倒騰自己的家庭實驗室,30年前非常難,但是現在僅僅是幾台虛擬機就可以搭建一個微型的網路或者數據中心,相比幾十年前,現在學習新技術,更加方便和容易。所以我們需要珍惜這樣的機會和資源,不斷努力上進。

第二位:學金融,干會計,搞網路-D哥

D哥目前是Facebook的邊界網路部署經理。

D哥也是個傳奇人物,他的經歷也堪稱一絕。

他的經歷會讓你知道,在時間的幫助下,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從小,D哥和很多其他普通家庭一樣,父母對他給予了厚望,希望他未來能夠成為一名工程師。

他想了想,做哪方面的工程師呢?

乾脆做軟體開發工程師吧。

說干就干,上大學開始學軟體開發。

結果很不幸的發現,自己的腦子貌似對編程不太感冒,怎麼學都學不起來。(怎麼像我學數學的狀態?)

無奈之下,轉了專業去學財務金融相關專業去了。

一晃畢業以後,D哥回到家裡幫著父母打點建築方面的生意,借著自己的所學知識,幫忙家裡的公司做做會計算算帳。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參加了畢業研討班(就是大學同學聚會而已)時,有一個在Google 做HR的同學說想要找一個有建築方面背景,而且對新知識和技術非常渴望的人。

D哥一聽,這不是找我么,我家裡父母的生意可是建築相關的,我又這麼好學,這職位不給我給誰啊。

就這樣,在同學的幫助下稀里糊塗的進入了Google。

可是剛開始就發現,貌似不太開心嘛。於是就在內部調了個崗,做起了採購和供應鏈相關的職位,這一干就是好幾年。

然後,還是通過朋友介紹,又跳槽去了Facebook,做的是數據中心資產管理。

從開始到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哥們算是和網路沾了點邊了。

可是吧,這人一旦安逸了又想著跳個槽試試?加上Facebook+Google這背景,換工作不就是小case么?

結果一跳,發現跳毀了,新公司的企業文化完全無法適應,幹了沒多久,就繼續找下家。

恰逢Facebook當時正在擴充其Edge Network 邊界網路的規模,需要大量人手。

他就和Facebook招聘此職位經理談,D哥之前在Facebook待過,算是老人了,之前網路設備碰的不少,要不把我招進去把?(廢話,採購部的,網路設備碰的肯定不少,但是就是從來沒配置過設備,這也算?)

經理回答:「你乾的這些活的確和網路沾邊,但是不是實際的網路技術啊?」。

D哥一番軟磨硬泡以後,經理說,姑且試試吧。還真就進去了,這一干就是好幾年。

後來這個經理離職以後,他就順理成章上位了。

以下是D哥的工作履歷:

D哥的經驗之談:

可能有些工作你或許不太喜歡,覺得不太適合你。但是它也是一個學習機會。若我不去學習金融相關,就不會去給家裡打理生意,也不會學到建築方面的知識。去Google的事情就黃了,沒有去google,就沒有Facebook這一步了,今天也不會在這裡給大家巴拉巴拉講故事。凡是都是一環扣一環。所以,做好當下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跳槽之前最好打聽下對方公司的企業文化,有時候企業文化對你的職業生涯影響可能會非常大。

多認識朋友,多和別人建立連接,沒準那一天,誰誰誰你就能用上了。

第三位:順風順水的M老大

作為Twitch(負責全球遊戲視頻直播聊天)的資深互聯經理。

M老大哥,算是這6位大神裡面,故事比較平淡的一位了。

而平淡,並不等同於平凡。

而是他從一開始就走向了IT這條路,然後堅持下去。

做了無數的項目,各種各樣的工作。

也算是這6位嘉賓中,最早開始從事IT行業的人了。

故事,開始於1985年,M哥的媽媽從公司帶回來了一台Unix主機(沒錯,就是Unix)。

要說他媽媽咋這麼厲害,那個年代電腦還沒奢侈到給年輕人當玩具玩?

因為他母親當時在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一個實驗室上班,而這個實驗室就是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

M哥當時拿著這電腦完全沒概念啊,什麼開關機,程序啥的,統統不知道。

後來跟著別人學,開始把家裡電話線插入電腦學習上網瀏覽BBS,饑渴般的學習各種電腦知識。

因為此Unix電腦「玩具」的緣故,他有著深厚的Unix基礎,一開始給MIT(麻省理工)互聯網特殊興趣小組的一幫人做會議助理。

順便還給大家講解講解什麼是Telnet,FTP協議,以及如何把玩這些協議等。(別小看這些糙活,雖然你現在用的很溜,但是退回到30年前,這些東西就像現在的SDN,虛擬化,容器等,都是新技術,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東東。)

就這樣,算是進入了網路行業。

幾十年的路上,M老大做過網路安全,做過SS7信令協議。

在巴哈馬群島度過了7年的美妙時光,還作為資深主管帶領當時一流的網路工程師主導了冰島的一個數據中心建設等。

公司也換了很多家,工作過的知名公司包含有Level3(國際Tier 1頂級骨幹互聯網公司),微軟,甲骨文,Akamai(世界第一大CDN網路供應商)等。

其中在Akamai做了7年的網路和數據中心架構總監,負責CDN相關業務,離職後去微軟逛了一圈最後去了Twitch這家公司,一直到現在。

以下是M老大的工作履歷:

M哥的總結是:

不要往回看,要往前看。以前犯過很多錯誤,那又怎麼樣呢? 吸取經驗教訓,繼續往前走。

第四位:技術 到 銷售 再到技術的Matt

Matt,現作為資深網路規劃師,就職於Akamai。(你會發現今天介紹的好多人都在Akamai干過,由此可見Akamai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

Matt哥的經歷,可能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從一個初級的IT小混混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

剛開始,Matt在讀大學時,就開始在華爾街的一家公司做實習生,負責管理系統方面的工作,開始積累工作經驗,還賺了點小錢。

畢業以後,他去了一家小公司,正式干起了IT支持的活,各種學習新知識。

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換了幾家公司。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BBN Planet。他的職位仍然是IT 系統管理員,不過工作期間開始慢慢的接觸了網路。

(科普下著名的BBN Planet公司:BBN科技是美軍的高科技承包商,曾參與建立包括ARPANET在內的一系列早期互聯網,包括了MILNET、CSNET、NEARnet。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也是由BBN發出的,並從此確立的以@符號作為電子郵件地址標識的標準。BBN的研究成果還包括了最早的IP路由、LOGO語言,以及VoIP的前身Voice Funnel。 )

業餘工作中,他還對統計非常感興趣,還自學編程,雖然自嘲說只是會編程,但是算不上開發工程師。

由於慢慢接觸網路的原因,在朋友的推薦下,第一次進入了Akamai公司,那時正是千禧年。

當時他天天看著一台台的Juniper M20路由器從開箱,調測,裝箱郵寄走,興奮得不行不行的。

可是,有時候命運就是會給人開玩笑,當你玩的正high的時候,總會給你當頭一棒。

互聯網泡沫爆發了,2002年,三分之二的員工被Akamai裁員了,Matt哥是其中之一。

沒辦法,生活還得繼續,哥們隨後在一家大學找到了一個資深網路工程師的職位,負載整個校園的網路。

沒事還順便搞了個碩士學位,因為是學校的員工福利。

然後,繼上次愛上統計學後,這次有喜歡上攝影,還做起了生意。

做生意中學習到了很多生意合同相關的知識,慢慢的興趣又轉移到研究如何做生意這件事情上來,包括生意上如何和客戶打交道等。

這一晃,就是8年。

2010後,Matt哥又回到了Akamai,相比2000年的網路工程師,2010年的他是作為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並接觸和銷售相關的工作,由於之前做生意積累下來的技能和經驗,他做的相當順風順水。

但人吧,還是那句話,好折騰。

哥們本來偏售前的職位幹得好好的,不知道那一根經又抽抽了,又干回了純技術。

但是,之前積累的經歷和技能不是白學的。

雖然現在作為架構師,設計師。他並沒有管理任何下屬,但是憑藉出色的溝通和人際交往技能,他可以很輕易的讓整個團隊的人信服他,並採納哥們的意見和建議。

以下是Matt哥的工作履歷:

Matt給大家的經驗分享是:

有空的時候,別忘了靜下來好好認真學習。有意識的花時間去學習那些你不知道的東西。尤其是在你工作中很少接觸,很少使用的那些知識。

你可能會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自己只需要學習現在工作中需要的東西,其他的一概不管。

你如何定義十年工作經驗?是踏踏實實幹十年,學十年?還是你認真幹了兩年,接下來把這兩年的活重複了5次?

第五位:搞過海底光纜,玩過通信衛星的Google大S姐。

大S?

非也非也,這不是咱國內的大S姐,她老公也不是汪小菲。

這裡的大S姐,就職於Google,職位和上面說的M老大一樣,也是互聯策略經理。

順便說一下,可能很多人對著互聯經理(interconnect manager)是幹啥的一直不太清楚。

以大S姐來說,她其實就是負載協調Google 和其他運營商以及其他實體的互聯互通策略,包括Google Peering,Caching,cloud雲平台等。

你說這個職位重要不重要,舉個例子可能大家就明白了,其實Google也好,百度也好。都是依靠運營商提供Internet連接,然後用戶通過Internet接入Google或者百度。

若沒有運營商這個中間介,Google和百度就是一個孤島。

對於百度來說,可能只需要接觸國內三大運營商,但是對於Google來說,則是全世界的規模。包括Google的Peering,Google分發在全世界各個大小運營商的Cache server。以及全球重要城市節點的雲平台服務等。所以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到主題,繼續討論大S姐。

大S 姐 上 大學時,學習的是市場和管理相關的學科。

畢業以後,她進入了一家金融集團工作,幹了幾年以後,就犯上了文藝青年綜合症:「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現在仍然在琢磨,不知道當時因為她長得漂亮還是能力出眾,老闆居然給她停薪留職。

並豪言道:你去多久,我就給你把職位留多久。

看到這裡,像我們這樣腹黑的吃瓜群眾,一定認為他們倆是不是有一腿。

你說我得有多操心。

扯遠了,就這樣,她去了澳大利亞爽了一年gap year,這一年間怎麼也得給家裡打電話報平安,當時是1993年。

當年還沒有微信,WhatsApp這樣的通信工具,她一個月才能給家裡打幾次電話。

她發現通信這東西未來的需求和市場一定會很好,全世界人都需要溝通。

成功的人,都有一種魄力,覺得什麼好,就去幹什麼。

從澳洲回來以後,就沒再回去之前那個金融集團,而是直接在加拿大找了一家做通信相關的公司。

這家公司負責海底光纜鋪設,衛星通信,還有早期的互聯網建設,自此算是正式踏入通信和網路的圈子。

三年以後,經過一番的學習和工作積累,物理介質相關的網路和通信技術相關的工作她已經了如指掌,是時候學習點新東西了。

下一步就是開始移動運營商之旅,當時正值移動通信的GSM時代的急速擴張,她從中受益不少,前前後後在好幾家移動通信運營商工作過。

就當大家認為她對於移動通信已經駕輕就熟的時候,又是一個華麗的轉身,去了NANOG,即本文開篇提到的「北美網路運維協會」。

在NANOG期間,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她是公司7%女性中的一個,公司絕大多數都是男性。

另外,由於NANOG算是北美網路工程師互相交流技術的一個平台,工程師之間難免有意見分歧。

你也知道,干技術的,包括我在內,情商相對不是太高。

所以直接導致的問題是,大家說話都不是太好聽,爭論起來面紅耳赤,有時候討論得擼袖子要到干架,華山論劍的地步。

作為一個很優雅含蓄的大S姐來說,她哪裡見過這種陣仗,這幫人太粗魯了。(你說為什麼工程師們找不到女朋友,知道原因了不。再說一遍,知道原因了不?)

但是和粗人們在一起生活和上班,要麼適應,要麼走。她選擇了適應。

就因為這樣,反而給予了她一個絕佳的平台 - 認識更多的同道中人,這也為她進入Google鋪平了道路。

有一天,在NANOG認識的朋友打電話給她,要不來我們公司試試?

你們公司搞啥的,大S姐問。

CDN啊。

CDN是啥玩意兒?(她心想,雖然不知道,但是學學總是有好處的)

就這樣,一番面試之後,她進去了,一去就是8年。

到現在,你要是看看她的LinkedIn 信息,都驚呆了。

別的不說,除了Google的Title以外,光各個協會的董事會主席這個頭銜,就夠你看一陣子的了。

例如加拿大蒙特利爾Internet Exchange的董事會主席,荷蘭阿姆斯特丹Internet Exchange董事會主席,還有其他巴拉巴拉一堆。

(Internet Exchange: Internet 交換節點,所有IT巨頭和運營商通過IX互相建立連接,省去了穿越某個運營商的繁瑣途徑,例如中國移動可以在美國洛杉磯Equinix Internet Exchange直接和Apple,Google通過BGP Peering互聯,用戶去往Apple的流量,就穿過中國移動的網路直達Apple。)

以下是大S姐的工作履歷:

那大S姐給咱什麼建議呢?

經驗分享:

當你覺得你對現在的工作感覺很舒適的時候,其實就是該離開的時候了。就好比,你閉著眼睛都能把公司轉一圈時,就是真正該離開的時候。大S姐坦然,真的希望若有人能夠提早告訴她這個道理的話,她能少走好多彎路。

所謂的Risk風險並不一定是壞事。反之,我們應該擁抱風險,風險能夠讓你成長。

你不會通過成功來成長,相反,失敗才是讓你成長的地方。

當你到一個新地方覺得大家都比你更聰明的時候,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一天你會趕上他們的。(她說的是NANOG那幫臉紅脖子粗的粗人。)

第六位:藝術特長生到網路公司創始人 - Jez姐

何為壓軸?

壓軸就是足夠震撼,足夠讓你覺得人生就該如此。

Jez姐,可是咱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大公司小公司干過不少,目前是一家IT通信公司的創始合伙人。

她初期留學美國,大學學的是art,藝術。

作為藝術家,她看事物的視角和我們平常人不太一樣,她的夢想就是做一名純粹的藝術家。

可是,有一個東西叫做生活,有一種殘忍叫做現實。

畢業以後,本來想著售賣藝術品為生,可是入不敷出,無法養家糊口。

無奈之下,就在矽谷的一家律師事務所找了一個辦公室經理的職位。(我理解就是打雜的,比前台估計好一點,好歹職位還是個經理。)

這家律師事務所處理的內容都是和知識產權合同,以及移民相關的事務,而且地處矽谷,和電信公司打交道在正常不過了。

同時,她有時候還需要協助遠端電信工程師,根據對方給予的指示對公司IT設備做一些簡單的操作和故障排查。

例如重啟設備,插拔線纜等活。

有一天,很湊巧她和遠端工程師在處理問題時,遠端工程師所處的這家電信公司的CEO,就坐在這個律師事務所裡面。

這CEO聽著這小姑娘還挺牛,動手能力很強嘛。

一番閑聊後,發現Jez姐當時想離職,覺得辦公室打雜沒前途。

CEO說,要不你來我們公司?

Jez問,你們都是幹啥的?

我們負責管理管理很多設備,他們分布在各個機房內。

機房??Jez又問

CEO就給了一個讓人更摸不著頭腦的解釋:就相當於機器住的旅館。

Jez直接蒙了,機器還能住旅館,算了再問下去,有點不好意思了。(看看,情商,情商,換著我,肯定打破砂鍋問到底,當然,我猜結果會是CEO說我有點事,先走了。)

於是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抱著先乾乾再說的心態,Jez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IT相關的工作。

到了公司以後,公司的一幫男屌絲看到來了位女同志,心情無比激動,馬上給她搞了一批設備,讓她隨便倒騰。

兩年之後,也就是2000千禧年。

有朋友問她想不想來劍橋市(哈佛和麻省理工MIT所在地)上班,這裡有家公司還不錯,名字叫做Akamai,搞CDN的。

Jez和大S姐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啥,CDN?啥玩意兒,沒聽過。

同時,Jez姐比大S姐反應更大的是,劍橋市冬天冷,還下雪,這點她受不了。

不過,後來她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面試了。

(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不同的Jez和大S姐,他們對於未知事物的反應出奇的一致。)

面試回來,就像變一個人一樣,說:我也不管他們給多少工資了,公司做的啥破玩意兒CDN是啥,我也不管了,就憑那幫聰明得不行的工程師,就得去學習學習。

進入Akamai以後,很不巧,她和Matt哥一樣的命運,互聯網泡沫危機以後,Akamai裁員,她也丟工作了。

下一步,她去了一家銀行,做採購專員,最後還干到了公司副總裁VP的職位,但是因為太辛苦,包括聖誕節前夜還在同團隊上架IBM大型機等事情,讓她覺得生活沒有得到平衡,遂離職。

後來經歷很多初創公司後,最終開始創業之路。

(由於Jez姐臨危受命來做演講,沒有來得及準備PPT,所以下面也沒有她的工作履歷信息了。)

她給大家分享的經驗是:

多交朋友,多和業內人打交道。

別告訴你說,你學的東西夠了,永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再弱小的個體,也能改變世界。(就像羅永浩說的,活著至少還能為世界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做一個貢獻。)

最後,最好的朋友給你最刺耳諫言,而你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薑汁總結

我看了以上幾個故事以後,結合我個人的其他經歷。

我覺得,可以把六個故事提煉成為三個關鍵字:學習,人脈,時間。

三個關鍵字按照重要性從高到底排序,他們決定了一個工程師,甚至普通人的進階的途徑和方法。

1. 學習

你可能覺得,上面6個大神的經歷,很像流水賬,貌似沒有什麼太出彩的地方。

無非就是,跳跳槽,找找關係,去個牛叉的公司就行了。

但是,仔細想想,好像沒有這麼簡單吧。

敢問:

假設他們肚子裡面沒有點墨水,即便有人推薦,也會有今天的成就么?

假設沒有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他們會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尋找新的挑戰么?

所以,永不倦怠的學習,才是成功的基石。

甭管你在哪一個行業,就像Jez姐說的,別告訴自己學的都足夠了,永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 人脈

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多認識朋友。

上述6個案例中,無一例外,他們都是通過朋友,熟人介紹進入一家新公司。

所以,朋友關係網是多麼的重要。

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在看他們的演講時,我根本沒有想到我和他們會有任何交集。

我腦海裡面只是覺得,他們就是在地球另外一端為生活和夢想忙碌的人們。

可是,當我打開LinkedIn逐一查看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其實我與他們之間,都存在一個或者兩個共通的朋友。

換句話說,我可以通過這些朋友,聯繫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你會發現,這太扯了,居然還能這樣操作。

同樣,在人脈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另外一話題,就是所謂的情商。

從人脈的角度來說情商,簡單點來講就是:如何做一個不讓別人討厭的人。

只有不讓人討厭,大家相談甚歡,才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才會建立聯繫,最終成為同事,或者朋友,才會有人脈。

3. 時間

下面有這麼一個公式,可能有些朋友曾經見過。

它告訴你,若每天比前一天進步0.01,非常微小的進步。

但是一年累積下來,你會比一年前的你牛叉37.8倍。

那十年呢,二十年呢?

上面的案例中,基本上每個人都是20年以上的工齡了。

我們生活中有多少人是20年工齡的?有多少人20年以後還是原地踏步的?

其實,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結束語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我這幾天在某個網站上看到的:

再牛 x 的夢想也抵不住傻 x 似的堅持!

還有,別走。

我沒有辦法助你成功,那是洗腦工程師做的事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此人很土 的精彩文章:

迅達控股有限公司分兩次成功發行5億瑞士法郎的國內債券

TAG:此人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