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8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8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原文:

64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汗,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 四兩(去皮) 甘草 二兩(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註解:

發汗過多,津液耗散了,津血同源,血液就不足了。心臟帶血帶不上來,於是就會劇烈跳動以加速帶血。這就發生了「其人叉手自冒汗」的現象,也就是心臟突突的,自己都能感受到,恨不得要用手按住。

「心下悸」這個證以前說過。如果有表證,人體啟動自保模式,氣血會往體表去驅邪。若津血不足,氣血往上走的能量不夠,於是就會發生悸動的現象,就像車爬坡的時候的反應一樣,這是人體自己在努力。

這個病情看上去嚴重,但方子極簡單,就是桂枝和炙甘草。炙甘草建中補津液,桂枝解外兼增加上行之氣化能量。津液有了,表證去了,上行能量加強了,自然也就不心悸了。

對於這個方子,歷代的名家有各種解說。

黃元御用五運六氣來解釋,說是木郁而風動,所以悸。那木郁又是因為土敗,所以用桂枝疏肝木,炙甘草建中培脾土。

五行臟腑辨證體系的醫家來解釋的話,會說心跳心悸是腎克心,或理解為腎中有陳寒,造成腎中寒水上沖。那腎不好又是因為脾土克腎水。於是辨為脾克腎,說桂枝溫腎陽,炙甘草健脾且緩脾之過盛,則不能克腎。

那到底誰是對的呢?其實這都是以玄說玄。木郁怎麼會風動呢?肝主疏泄主生髮,肝鬱了,應該更不會動才是啊。寒性沉潛趨下,腎中有寒又怎麼會上沖呢?這些都是附會玄學臆想出來的,而不是對人體運行機制的客觀理解,這也就造成了後世辨證和用藥上的混亂。仲景的高明之處,就是他對人體的表達是實實在在的生理功能和運行,而不只是停留在以選說玄的層面

心悸和心下悸這兩個證很常見,說到底就是津液不足,不能順暢地完成氣化運行而造成的。津液不足的原因有很多,這一條是發汗過多造成的單純津液不足。中焦濕氣囤積,水液不氣化,也會造成津液不足。可以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上兩味去中焦濕氣的要,茯苓和白朮,這就成了後面要學的苓桂術甘湯,這是治中焦濕氣的主方。

還有因為津血久虧造成心下悸的,這就要用炙甘草湯了。炙甘草還是桂枝,甘草為主葯,加生薑,人蔘,大棗溫陽建中,再佐以地黃,阿膠之類滋陰葯補津血。還有因為下焦淤血造成努耗津血於下,津血上行無力的,這時候可以用桂枝甘草湯合去淤血的方葯。

桂枝甘草湯及其變化方在心臟病上使用的機會很多。諸如早搏,房顫之類,只要是心臟運行不良的疾病,病機無非是上述幾種。用對了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原文:

65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 半斤 桂枝 四兩(去皮) 甘草 二兩(炙) 大棗 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註解:

上面說過,濕氣囤積中焦不能氣化,而心下悸,是苓桂術甘湯。這一條是臍下悸,是濕氣囤積在下焦不能氣化。這個時候會發生一種教「奔豚」的癥狀。《金匱要略》里這樣解釋奔豚:「氣從少腹上沖胸咽,發作欲死」。感覺有氣從腹部上沖,這是人體在發動能量,想將囤積的水濕氣化上去。能量不夠,不能走表完成水液大循環,只能上沖胸咽。這個發作起來很難受。

這個方子和苓桂術甘湯只差一味葯,就是去白朮加大棗。很多人解這個方子喜歡從白朮和大棗入手去分析。其實奧妙是在茯苓。我們知道,人體的原則,病在上從上解,病在下從下解。水濕在中焦可以氣化上行為主,在下焦則要以往下利水為主了。這裡是「臍下悸」,水濕在下焦,於是去了氣化中焦的白朮,而將利水的茯苓加倍。這裡的茯苓用半斤,約等於125克;而苓桂術甘湯的茯苓只有四兩,也就是一半的劑量。

為什麼加大棗?大棗是補津液的,如果水濕氣化往上,等於有化生成津液被利用的可能;如果水濕往下利,那就只能作為廢水排出去了,於是多加一味大棗補津液。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06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