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香港和台灣用的都是繁體字,卻有這麼多區別!

香港和台灣用的都是繁體字,卻有這麼多區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香港和台灣都用繁體字,但是他們所用的繁體字卻又很大的差別,那差別到底到哪兒?今天,我們就來嘮一嘮。

港版:歎 台版:嘆

這兩字雖不同,但是他們的字素是一樣的:堇,只不過後來「去土從大「。歎從欠,欠是打呵欠,與出氣有關,所以香港的嘆寫作「歎」,台灣同胞認為打呵欠必須要從口出,所以就寫作「嘆」了。

港版:爲 台版:為

港、台的這倆兒繁體「為」,本意上啥區別也沒有,但顯然港版的「爲」要比台版的「為」更加古老。

因為「爲」頭上的爪是從甲骨文、西周金文以及小篆轉化而來的,而「為」則是由隸書和楷書簡化而來,誰輩分更高豈不一目了然~

港版:著 台版:著

從這個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兩兄弟誰跟祖國母親走得更近:當「著」表示助詞「著(zhe)」及穿著的「著(zhuó)」時,台灣同胞一致寫成「著」,而香港同胞則始終與祖國母親保持一致步調。

港版:牀 台版:床

這個「床」字繁體,台版的「床」終於是我們認識的床了,可港版的就不同了,《說文》:牀,安身之坐也。從木,爿( pán)聲。字亦作床。

古閑居坐於牀,隱於幾,不垂足,夜則寢,晨興則斂枕簟。

追古溯源,所以港版的床則寫作古人吃喝拉撒都窩在其上的「牀」。

港版:裏 台版:裡

這個「裏」很容易跟「包裹」的「裹」混掉,但其實仔細拆分一下可以看出來,這個字是「里」在「衣」中的一個上中下結構,而「裡」則是「左衣右里」的左右結構,而且兩結構是不能拆分的,看起來可能更符合我們常見字的造字原則。

港版:綫 台版:線

《說文》中說:綫,縷也。《周禮》下面批《注》曰:線,縷也。都是「縷」,都是「線」,都是一個意思,只不過字形不一樣,互為異體字罷了。

港版:麪 台版:麵

當「面」作麵粉小麥粉玉米粉各種粉時,香港用「麪」,台灣寫「麵」,倆字,眼熟的各佔一半,那咱就來說說眼熟的這一半。

香港的這一半用得是「丏」,讀「miǎn」,「遮蔽」的意思,乍一看跟「丐」長得挺像的,可別說,我之前經常看走眼。

為了避免這個困境,台灣選擇用「面」代替「丏」,讓人一目了然,也是機智。

港版:鉤 台版:鉤

「鉤」,顧名思義,就是掛東西的掛鉤,港版繁體的「鉤」就很容易理解了,裡面的構造「厶」十分形象,就是個象形符號,而台版「鉤」里的小「口」......恕我就很難解釋了。

港版:衹 台版:只

在唐、宋之前,「只」還僅寫作「衹」,後在唐宋之降,大多就簡寫成「只」了,並且流傳至今。而香港,獨樹一幟,一直堅持用「衹」,大家鼓掌

港版:羣 台版:群

古文字當中很多字喜歡組合成「上下結構」,有時候我們看一些字很複雜,其實拆分一下結構再把他們重新組裝就會發現,誒!眼熟!比如說這個「羣」。《五經文字》曾曰過:羣,俗作群。哎!香港繁體,您簡直太文氣了!

港版:醖 台版:醞

俗話說得好,喝酒誤事兒,所以關於「醞」的繁體字,我們就不談關於酒的「酉」了,只來說說「昷」,《集韻》說:,隸省作昷;《說文》亦說:,仁也。從皿,以食囚也。

綜合以上也是說,「醖」同「醞」,都是「醞」就得「醞」,只不過香港喜歡用帶「日」的,台灣喜歡帶「囚」的。

港版:才 台版:纔

額......其實台灣以前管這個字一直寫作「纔」的,不過現在已經流行寫作「才 」了,終於和我們大陸及香港看齊了!

港版:峯 台版:峰

看來香港同胞真的對上下結構有執念,或者說是傳統文字有謎一般的堅守。如這個「峯」字,好端端的非得給人家疊羅漢,比如我們香港非常有名的TVB演員林峯,有好長時間我都不敢認這個字。

港版:污 台版:汙

《說文》:汙,穢也,一曰小池為汙。意思就是說「汙」就是「污」所表達的含義,港版是明著污,台版是暗著污,好有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我為何反對初學者練歐體?

TAG: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