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ECoG助力癲癇外科——麻醉藥物或可影響手術質量

ECoG助力癲癇外科——麻醉藥物或可影響手術質量

病案分享

成功切除癲癇病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良好的電生理信號和使用適當的麻醉藥物

作者:木木

來源:醫博士網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可以影響患者的神經生物學和認知心理功能。其是最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影響0.5~1%的人口。

由於異常放電的起始部位和傳遞方式的不同,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可表現為發作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引起癲癇的病因多種多樣。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的患者其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經2~5年的治療可以痊癒。

癲癇發作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現,這取決於受影響的神經元的位置。雖然大多數癲癇患者使用藥物控制,30%的患者仍表現有癲癇發作,並被診斷為耐藥性癲癇。這種情況下,應考慮手術切除致癇灶。手術成功率主要取決於癲癇灶的位置。

臨床上有很多中方法用來定位癲癇病灶,包括神經影像學檢查、電生理學研究和神經心理學測試。在難治性部分性癲癇的情況下,或者病灶與癲癇灶不一致時,可進行進行術中皮層電圖(ECOG)。

病例介紹

患者57歲,男性,Glasgow15分,ASAII級,從19歲開始就為耐藥性癲癇。因局灶性危象入院,意識改變,抽搐,每月發病8次,癲癇持續狀態1次。這些癥狀都是在有應激事件時發生。患者通常的治療藥物為:苯巴比妥(100毫克/12小時),乳糖醯胺(200-300毫克),普瑞巴林(300毫克/12小時)。患者被安排在ECoG指導下行病灶切除術。

入院前,患者行視頻腦電圖監測。入院期間發作9次,病灶均在右顳葉。醫師決定進行海馬ECoG指導下選擇性杏仁核海馬切除術治療難治性癲癇。

術前常規進行心電圖、無創血壓和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使用右美托咪啶(0.3μg.kg?1h?1)、芬太尼(300μg)、異丙酚(110mg)和羅庫溴銨(40mg)進行全身麻醉。在右頸內靜脈和左橈動脈行動脈血壓的侵入性監測。丙泊酚(741mg)、瑞芬太尼((0.06μg.kg?1min?1)和右美托咪定(0.3μg.kg?1h?1)維持麻醉,BIS值在45~60之間。羅庫溴銨用於運動阻滯。

在術中ECOG監測開始前,維持右美托咪定和羅庫溴銨灌注,降低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以減少麻醉深度,同時保持運動阻滯,並促進皮層電圖記錄。ECoG監測成功,外科醫生切除癲癇病灶。患者在手術室拔管並轉移到麻醉後監護病房。5天後出院。

討論

癲癇外科手術中ECoG是指在手術中應用皮層和(或)深部電極監測大腦一定區域癲癇異常放電活動,用以輔助定位致癇灶從而指導手術切除的方法。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大約有80%~84%的癲癇中心採用ECoG來指導術中切除。

既往研究表明,麻醉藥物可能影響ECoG監測結果。麻醉藥物對自發性癲癇發作間期活動的影響如下表所示。

小結

麻醉科醫師在提高癲癇手術質量上非常重要,成功切除癲癇病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良好的電生理信號和使用適當的麻醉藥物。

本文原創,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歡迎分享至朋友圈,轉載須經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博士網 的精彩文章:

腹部紋身可改善腹部切口美觀性
什麼是諾如病毒?

TAG:醫博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