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溺水!又是溺水!不要等到悲劇發生才看這篇文章

溺水!又是溺水!不要等到悲劇發生才看這篇文章

夏日戲水,幾乎是每個媽媽都會想到的戶外解暑方式。但最近,關於水難的各種新聞見諸報端。不論是沉船的受害者、還是被困山洞至今生死不明的孩子,都牽動著我們所有人的心。

今天我想和大家好好談一談這個比較敏感的話題:關於溺水。

關於溺水的幾個數據:

溺水(Drowning)早在2014年就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兒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世界上太多的人感受過因溺水失去親人的痛苦。

每年近36萬人死於溺水,而且其中近一半是兒童。5歲以下兒童面臨的風險最大。

有90%以上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溺水是世界各地5至14歲兒童的第三大死因。

儘管發生了這些悲劇,但對預防溺水的關注度相對較小,也因此,對於溺水的防範獲得的資源也很少。

古人早已總結出「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故人多溺」(火的模樣可怕,所以很少有人被灼傷。水的模樣溫柔,卻有很多人溺死)的道理。然而多數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水,往往讓人無法和溺死聯絡在一起。

全球每年總計有17萬5千的幼兒死於溺水,這個數據足以讓人感到觸目驚心。

根據美國1999年至2006年七年內的統計,兒童溺亡主要發生在以下區域:

溺亡發生區域及概率

31.00%自然水域游泳

27.90%其他水域游泳

14.50%泳池游泳

9.40%浴缸沐浴

7.20%墜入自然水域

6.30%其他水域

2.90%跳入泳池

0.90%進入浴缸

數據上可以給出的結論很清晰,不論是江河湖海、親水平台、人造河流還是游泳池,甚至是自己家的浴缸,其實都隱藏著種種溺水隱患。

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預防溺水。所有人,不論是父母、場所經營者或者整個社會,都可以協助預防溺水,挽救更多的生命。

通常溺水的人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頭部尤其嘴低於水面以下

2.不自然抬頭,嘴張的很大

3.兩眼空洞無神,無法聚焦

4.雙眼緊閉

5.頭髮遮住頭面部或眼睛

6.雙腿垂直

7.過度換氣或喘息

8.試圖游泳重新獲得浮力

9.試圖在水中轉身

10.手部動作彷彿在攀爬不存在的梯子

孩子在戲水的時候往往吵鬧,當他們沉下去的時候,也許是因為什麼突然安靜。也有可能,是無聲無息的沉了下去。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那麼最後的結果,你和我都不希望看到。

在溺水後你有 5 分鐘的時間去拯救孩子或者其他人。儘管很多人對於溺水施救總停留在電視劇或者紀錄片中的心肺復甦術和人工呼吸,然而事實上許多溺水的人及時獲救之後。只有不到 6% 的人需要就醫,只有 0.5% 的人需要心肺復甦術進行急救。

那麼,我們先記住這麼幾個數字:

5分鐘——5分鐘內發覺溺水,生還率將在90%

20秒——溺水者在水面上最短可能會掙扎20秒

6%——如果施救時間及時,溺水將幾乎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關於溺水的預防措施

當我們對於溺水有了認識之後,比起溺水之後的亡羊補牢。或許從根本上的根絕溺水的隱患才是最好的選擇,這裡可以給出以下建議:

如果孩子在戲水,視線離開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更不要低頭玩手機。

前往泳池或水上樂園游泳,就算孩子會游泳,也請帶齊泳具。

孩子在泳池內玩鬧時如有過激肢體動作請及時制止。

不要讓孩子在開闊領域或自然水域野泳

浴缸內不要儲水以防孩子跌落

不要讓孩子一個人接近水面或親水平台。

暑假已經到了,帶著孩子們出門玩水之前,希望您記住這些忠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一兒童網 的精彩文章:

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最大,幾乎每個父母都在說
寶媽們看過來!如何用寓教於樂的小遊戲訓練寶寶的思維邏輯能力?

TAG:六一兒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