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俄羅斯在國際舞台
前面,烏代在敘利亞內戰那期講座中,我們談到一個敘利亞戰場關鍵性的外部政治因素,也是最重要的遊戲參與者:俄羅斯。
俄羅斯在自蘇聯解體後這些年,和中東地區政治、經濟關係並不緊密,那麼普京為什麼要置慘淡的國內經濟於不顧,興師動兵敘利亞呢?
2014年烏克蘭的軍事衝突,俄軍也要介入,並且對烏東與克里米亞雙管齊下。
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直接併入俄羅斯聯邦。
不光是烏克蘭和克里米亞,2008年,喬治亞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為什麼也會獨立後併入俄羅斯聯邦呢?
今天,我們要同大家探討的問題,正是從這些現象出發去挖掘俄羅斯作為一個地緣大國,其背後的政治邏輯所在。
需要說明的是,中俄關係今天不談,原因不細說。
隨著對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的雙重侵略,俄羅斯正在重新成為美國和北約的戰略競爭對手。其國際格局與前蘇聯有很大的形似。進軍烏克蘭的路線,都是紅軍走過的老路。對大多數國際觀察者來說,這一幕是有些意外,但它其實蘊含了一定的必然性。
西方的許多觀察者,部分誤解了蘇聯的崩潰。人們以為在冷戰勝利者,也就是西方國家的幫助下,俄羅斯會變成一個嶄新的、自由的、隨時準備融入西方主流社會的國家。
然而情況正相反。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嘗試了「休克療法」,結果遭到了重大挫折,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如今已經成為經濟學的反面教材。普京接手葉利欽的爛攤子之後,俄國政治越來越集權。
如今俄羅斯有一種思維:對西方國家的怨恨。它有一段屈辱的歷史,它的利益被忽視,它的願望被詆毀,它的苦難被忽視,它一流強國的地位被篡奪。俄羅斯的一些行為正是因為這種思維所致。
我們分析一下俄羅斯在國際舞台的訴求,看看俄羅斯究竟想要幹嘛?
俄羅斯的民族主義高漲,無論是從地緣還是國內主流意識形態,可以看出這個大國的心態:
1,內部的穩定。
2,邊界安全,這也就意味著主導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
3,與它視為同等的國家之間保持力量平衡。
4,國際問題上的發言權。
那麼,俄羅斯這些訴求,有什麼問題?有沒有人表示不服的?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或從北約的角度來看,俄羅斯的目標當然是有問題的。(且不論川普與普京個人感情怎麼樣,美國不姓川。嚴謹的國際關係分析,與私交無交。)
首先,俄羅斯的周邊包括多個國家,美國與這些國家有條約承諾,而且這些國家也不希望生活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普京向周邊與歐洲很多國家發出過武力威脅,強調俄羅斯已經「武裝到牙齒」,甚至發出核威脅。這對俄羅斯的周邊國家來說,俄羅斯的存在,每一天都是一種近在咫尺的威脅。
其次,許多鄰國對俄羅斯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安,這些做法包括直接擴張帝國、收買間諜或衛星國,或企圖顛覆。俄羅斯最近的行為絲毫沒有減輕那些在其邊境居民的擔憂。
第三,第三個原因和俄羅斯本身無關,而更多的是與國際秩序的性質有關。國際社會越是呈現兩個勢均力敵的巨頭的趨勢,冷戰局面越容易重演。結局就是,如果不加控制的話,全球局勢可能會演變成軍備競賽和充滿危機的競爭,最終演變為戰爭。
俄羅斯會不會和北約交火?
今天的西方學者和政客普遍認為,俄羅斯肯定沒有打算直接攻擊北約。
我認為俄羅斯對北約是比較忌憚的,這麼說的主要理由,是從烏克蘭與北約的關係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從北約成員國來看烏克蘭問題的話,俄羅斯實際上是找了一顆軟柿子,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在美國的推動下,烏克蘭在2008年申請加入北約,但此事遭到普京強列反對。事情一拖到了2010年,烏克蘭大選,親俄派上台了,新總統是維克多·亞努科維奇。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的事,就不了了之。亞努科維奇,此公還有故事,他在2014年被趕下台,跑到俄羅斯避難,至今仍然是烏克蘭政府的通輯犯。
這件事說明:1?俄羅斯敢揍烏克蘭。2?俄羅斯反對烏克蘭加入北歐。根據這兩個事實,那麼,俄羅斯敢不敢進攻北約呢?哈哈哈哈。
實際上,誰也不敢把答案說得太肯定。理性分析與口舌之快是不一樣的。
俄羅斯3次入侵主權國家,都有個規律,就是喜歡利用領國的族群割裂。烏克蘭事實是分裂的,有沒有俄羅斯,烏克蘭都處於族群割裂的狀態。烏克蘭東部的主要人口是俄羅斯族人,西部主要人口是烏克蘭族人。選個俄羅斯族人當總統,西部怎麼也不服。烏克蘭族的政治家參與競選,無論能力強不強、相貌好不好,怎麼也得不到烏克蘭東部那些俄羅斯族人的選票。
莫斯科就利用了烏克蘭的國內矛盾。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莫斯科說這是因為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族人反對。俄軍入侵烏克蘭,像跨國集團作案一樣,俄軍跟烏東的俄族人裡應外合。
烏東戰爭造成1萬多人死亡。國際社會通過廣泛調查,指責俄軍就是2014年7月馬航MH17擊毀事件中的兇手,那次事件298人死亡。
剛才提到2008年俄軍入侵喬治亞的南奧塞梯,情況略有不同,但模式真是神似。
在喬治亞的南奧塞梯地區,喬治亞族人只佔少數,該地區70%的人口是奧塞梯人。奧塞梯人不是俄羅斯族啊,總不至於像烏克蘭東部那樣被俄羅斯上下其手吧?非也。這奧塞梯人呀,居住在高加索山脈的南北兩側。高加索山北是北奧塞梯,在俄羅斯境內;而高加索山南是南奧塞梯,在喬治亞境內。莫斯科的大概意思是,我代表我境內的北奧塞梯人,吞併喬治亞境內的南奧塞梯。
再說北約。北約面臨的挑戰,自己是100%處於被動方。他的目標並不是在任意的某一天組織對俄羅斯的入侵;而是北約有可能成為俄羅斯入侵目標時,能有效反擊。
一般說來,一個大國參戰,或者說至少理性地選擇開戰,大致是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局勢促使它迷茫地走到十字路口,前方每條路子都是險路,它感覺被迫走戰爭路線似乎是最不壞的選擇。這就是1941年日本對美國的看法,日本認為所有其他選擇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即使前途叵測,日本仍然選擇對美宣戰。偷襲珍珠港至少為日本的東亞戰略目標提供了對未來希望。
第二種情況,是它看到實現戰略目標的機會,同時代價不大。我們不必追溯太遠的歷史,就說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海珊。當時美國構想了阿拉伯地區的政治重構。
設想俄羅斯走在了這兩種情況中的一種。
就第一種情況而言,莫斯科是這樣說俄羅斯受到國際迫害的:俄羅斯被一個充滿敵意的北約聯盟所包圍,北約已經推進到自己的邊境,一再違背承諾,在每一個轉折點上都無視莫斯科的利益,積極尋求推翻對俄羅斯友好的政權,甚至還試圖顛覆俄羅斯政府,並利用虛構的「俄羅斯威脅」,來為北約越來越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和軍備集結辯護。
不知這種話語,只是夸夸其談的外交辭令,還是克里姆林宮的真實想法。如果自已真信了這套說辭,那麼1941年日本御前聯席會議所做決定,就有可能莫斯科重演。俄羅斯很可能在其歐洲邊界沿線的脅迫行動尋求將政治、經濟、信息、常規、非常規軍事行動甚至核威脅各種手段組合起來用,以實現其目標。
當然,也可能存在第二種情況,擊潰波羅的海那些彈丸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些小國都是北約成員國,這一役可以讓北約蒙羞。這為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帶來的是千載難逢的光宗耀祖的機會,懲罰那些背判大俄羅斯、倒向北約的小弟,前重振前蘇聯的輝煌。這一打,北約將被證明在戰略上無法完成其最基本的使命:保障其成員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
這樣搞,俄羅斯可以將北約分裂到解體的地步,打破北約一手打造的跨大西洋的安全聯繫,並重新確立自己作為東歐和中歐主導力量的地位。這一戰略設想與俄羅斯當前的思路不一定符合,但是可能性是存在的。近三年的蘭德分析強烈表明,俄羅斯有能力在幾十個小時內將這樣戰果強加給北約東側的成員國。
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摧毀美國和歐洲盟友的正常國家,與俄羅斯的任何戰爭都必然會帶來核升級的風險,危及到億萬生命的生存。想讓俄羅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主動攻擊任何北約成員國,這樣的保險單是買不到的。北約能買到的保險單只有國防,防患於未然。
俄羅斯使用武力永久改變國際邊界,三次進行跨境侵略,對北約及其成員國發出了無數次口頭威脅。並且它現在正在實施一項軍事現代化計劃,攻擊能力升級。也就是說,這份危險已經大到不可忽視的地步了。
北約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戰爭?
在車臣、喬治亞、克里米亞、烏克蘭和敘利亞,俄羅斯運用軍事手段實現政治目的,表現出了很大的靈活性。要特種部隊,就特種部隊;要大坦克,就上大坦克。要發射巡航導彈,就發射導彈。
在東烏戰場上,俄羅斯能夠無級調速般地升級,一開始是對當地搗亂者的低調支持,然後升級到部署特種作戰人員,再到派遣全副武裝的常規部隊投入戰鬥。
烏東戰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例,如果烏克蘭是北約成員國,北約你能咋辦?
那麼我介紹一下,北約現在在幹什麼。
美國的「歐洲保障倡議(ERI)」和北約的「加強前沿存在計劃(EFP)」,試圖在波羅的海國家和其他北約與俄羅斯接壤的東部邊境地區建立威懾力量。
背後的邏輯是,通過北約的多國部隊與俄羅斯的任何進攻正面交鋒,無論最初戰鬥的直接結果如何,依靠壓倒性的反應加強威懾,向莫斯科發出一個信號:北約,致力於抵禦任何形式的攻擊,無論是俄羅斯低烈度地援助北約境內的小流氓,還是全面入侵,北約都能抵抗。
加強前沿存在計劃(EFP)正在部署四個營規模的多國「戰鬥群」,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和東波蘭各有一個。
1?在愛沙尼亞,英國成為一個戰鬥部隊的核心,其中也包括來自丹麥和法國的部隊。
2?在拉脫維亞,一個加拿大的機動營周圍組建一個戰鬥小組,由西班牙、義大利和波蘭的機械化和裝甲連加以增援。
3?在立陶宛,德國領導一個戰鬥群,也包括來自荷蘭、挪威和比利時的士兵。
4?在波蘭,美國將部署一個中隊,作為第四也是最後一個戰鬥群的核心部隊,同時還將包括來自英國和羅馬尼亞的部隊。
但是,ERI和EFP即便是加到一起,也不足以防止俄羅斯迅速侵佔波羅的海的大片領土,這兩個代號也不是為這個目的設計。EFP這樣做是聯盟對每個國家的承諾的重要象徵,請注意,是「重要象徵」。俄軍如果開進來了,上述的四個增援營的任何一個,如果沒有北約重裝部隊大量增援的情況下,都遠遠不足以使擋住俄軍的進攻。
更令人心寒的是,北約的重裝部隊幾乎不可能及時被派往前線,抵禦俄羅斯的進攻。北約重型部隊跨越2500公里的補給線,前赴波羅的海,這當然需要大量時間來協調分配。
不過,北約的目的並不是與俄羅斯打一場戰爭並打贏它,而是為了阻止戰爭的發生。在動刀兵之前,你手裡有很多牌,前面的牌都出光了,才考慮兵不兵的事情。
北約國家完全可以利用其他形式的懲罰,比如說經濟戰、切斷俄羅斯對西方的能源出口、凍結俄羅斯方面銀行賬戶,等等,不戰而屈人之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17年,6個北約國家的GDP超過了俄羅斯;這6個國家的GDP加起來等於俄羅斯的14倍。北約國家的非軍事性優勢,非常明顯。
北約最令人捉急的事,莫過於其內部並不非常一致。北約是一艘大船,有29雙手放在舵柄上,因此它的航向很難預測。北約建立共識和決策需要時間。但是無論如何,EFP計劃的實施,是實質性的步伐,終於能聯手抵禦俄羅斯的冒險主義。北約成員對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會進行激烈的辯論,但願他們能從辯論中走出來,在國防安全上取得更多實質性的成果。
親愛的朋友們,一起來吧,參加公益助學活動,奉獻一份愛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成長,快樂自己。請願意參加我們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學生的朋友,掃一下下面二維碼,進入我們助學微信群。期待您的參與。
TAG:百家水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