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簡談書法「五體」的由來及形成

簡談書法「五體」的由來及形成

書法史上,講到書體的演變,較為複雜,不很清晰,有種讓人摸不著北的感覺。其實,書法真草篆隸行「五體」的演變、定型,都是為了簡捷、便捷的目的而逐步形成的。

文字與書寫相輔相成,書與文在搖籃里便是共生的、一體的。文的造型取象給書寫以意趣,筆劃間架結構為書寫提供了無限變化的機趣,延展出字與字之間生髮、牽連、映帶以及輕重、大小、疏密等變化關係,文與書的相互依存是書法的基本前提。

甲骨、金文太複雜,不好辨識,書寫耗時,秦一統天下後,推行「書同文」,把大篆改造成小篆。到了漢代出現了更為簡便的隸書。相應,章草也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都是為了快捷,便於書寫而形成的。

草書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漢時出現較草率的隸書,後逐漸解散隸法,用以「赴急」,出現了「草聖」張芝與索靖等人,其書法被稱為章草。東晉王氏父子再創新,被稱為今草。草書至唐以後,又出新法,張旭、懷素的狂草書橫空出世,簡明迅捷,肆意揮灑,由實用功能躍升為藝術。

同樣,行書的出現也是楷隸簡化的結果。史書講: 自隸法掃地,而真楷幾於拘,草幾於放,介乎兩者行書有焉。於是,兼真則謂之「真行」,兼草則謂之「行草」,行書簡明,易於辨認,筆勢連接,卻又不似草書般放蕩行骸,不是輕易駕馭的,因此,至今行書被大多數人喜好並廣泛使用著。

是否可以這樣認為,是簡捷催生了書體的變化。歷代有識之士,追求簡與捷,形成了完備的「真、草、篆、隸、行」 五體。至於由實用上升到藝術層面,那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澱,精神上的需求、取向所致,書寫上升為「法」,任一體寫好了,就進入了藝術的範疇。

此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物社 的精彩文章:

顏真卿在書法上有哪些貢獻,對後世產生了什麼影響?

TAG:趣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