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胃不舒服?消化科醫生給你 5 條「養胃秘訣」

胃不舒服?消化科醫生給你 5 條「養胃秘訣」

胃痛、胃脹、反酸……這些胃部的不適癥狀,困擾著很多人。

有的人在第一時間去了醫院,有的人選擇吃止痛藥湊合,還有人甚至連葯都懶得吃,每次都靠「頑強的意志」撐過去。

胃不舒服,究竟應該怎麼處理呢?

聽聽消化科醫生是怎麼說的吧:

「胃不舒服」

未必是胃出了問題

我們平時所說的「胃病」,主要是指與我們的食管、胃、十二指腸相關的大多數疾病。

這些疾病的癥狀表現在胸骨下段後方、劍突下方和上腹部出現各種不適。

胸骨:兩胸之間的部位按起來硬硬的,這裡的皮膚下方就是胸骨。

劍突:胸骨的最下端就是劍突。

實際上,在這片區域附近,還有很多胃的「鄰居」,像是胰腺、肝臟等。

所以,「胃不舒服」也有可能是胰腺炎、肝炎、肝臟腫瘤等其他疾病的表現。

不僅如此,一些其他系統的疾病,也會讓人產生「胃不舒服」的錯覺。

比如,頸椎疾病可能會引起頭暈,繼而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癥狀,讓人誤以為是自己的胃出了問題。

有一些心理疾病也會引發腹部或胃腸道的不適。

總是「胃不舒服」

你可能要做這些檢查

如果你總是覺得胃不舒服,就應該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

1. 檢查胃

檢查胃,建議首選電子胃鏡檢查。

它可以細緻地觀察到食管、全胃、十二指腸球部和十二指腸降部的黏膜情況,能對一些可疑的病變作重點觀察。

普通胃鏡檢查容易引起人的不適(比如感到噁心、想吐等)。

擔心自己無法接受的話,可以選擇無痛電子胃鏡。

另外,也可以選擇膠囊胃鏡、上消化道造影、超聲胃造影和低張飲水的上腹部 CT 等其他檢查。

只不過,它們沒有電子胃鏡檢查那麼精準。

而且,如果通過這些檢查發現了可疑病變,為了確診,必要時還是得進行電子胃鏡檢查。

2. 檢查胃的「鄰居」

有時候,還得排查下是不是胃的「鄰居」出了問題。

這就得進行肝膽胰脾彩超、血常規、肝功、大便常規、腸鏡等檢查。

減少不舒服

記住這 5 條「養胃秘訣」

消化科醫生羅貫虹為我們分享了幾條生活中的「養胃秘訣」。

這些做法可以幫助我們維護胃腸道健康,減少胃腸道的不適以及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秘訣一:戒煙戒酒

如果酒精飲品中的酒精度數在 20° 以上,每小時喝超過 100 ml,就會對胃黏膜產生損傷。

接著可能會導致胃黏膜充血糜爛,甚至引發潰瘍。

吸煙不但會直接損傷胃黏膜,還會對胃的微血管造成損害,使胃黏膜長期處於一種「缺氧」狀態。

總的來說,吸煙會增加患胃潰瘍、慢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的風險。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趁早戒煙戒酒吧!

秘訣二:細嚼慢咽

嘴裡的食物沒嚼爛就咽下,會加重胃的負擔。

吃飯吃得太快,就會吞入過多氣體,從而產生胃脹等不適;還容易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為口腔癌和食管癌埋下隱患。

在吃飯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多嚼幾下再咽」,慢慢地就能養成習慣。

秘訣三:注重飲食衛生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注重一些飲食衛生細節,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預防胃腸道疾病。

比如:

堅持飯前便後洗手;

生熟菜肴分開烹制;

冷藏過的隔夜菜,要充分加熱後再吃;

發生霉變的食物不要吃,等等。

要知道,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是導致許多胃病的重要病因。目前來看,這種細菌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和口口傳播。

所以,如果家裡有小寶寶(尤其是 5 歲以下的寶寶),要給 ta 使用單獨的餐具,同時避免把嚼爛的食物餵給寶寶,也不要親吻 ta 的嘴唇,從而減少孩子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

秘訣四:清淡飲食

高鹽飲食,指的是吃含鹽量高的食物。

高鹽飲食不僅對心血管不好,對胃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長期高鹽飲食,胃黏膜可能會走上「萎縮 - 腸化 - 瘤變 - 癌變」的道路。

想養胃,就盡量少吃鹹菜和其他高鹽的加工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秘訣五:做好飲食記錄

每個人的胃腸道對不同食物的接受程度不一樣,有的人吃火鍋完全沒事,有的人則會鬧肚子。

平時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吃了哪些食物會不舒服,把它記錄下來,以後盡量少吃。

對於胃疼、胃脹等不適,不少人抱著「忍一忍就過去了」「熬一陣就好了」的態度,以至於最後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要注意,如果胃部不適的情況長期、反覆地出現,而且逐漸加重,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醫生 的精彩文章:

牢牢抓住寶寶語言發育黃金期,每天 30 分鐘高效陪伴不可少
聽說,這個睡姿對身體更好

TAG:丁香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