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好看在哪裡?細數奇蹟背後的原因,從這部電影我看到了中國式大片的未來
顯然,《我不是葯神》成功了。
從點映場的節節勝利、電影人口口相傳的佳作,到院線不斷傳來破N億的票房捷報,成為大眾心中真正叫好又叫座的大片,這一切似乎只發生在這幾天。
關於葯和葯神本人,我想很多影評已經談得夠多了。今天我倒想談談,看這部電影——作為電影——的感受。為什麼它吸引了我,吸引了大多數人,能夠成為「奇蹟」,必然有它背後的原因。而我悉數這些亮點,發現《我不是葯神》所擁有的,恰恰是過去幾年多數中國電影讓我們感到缺失的地方。
一、故事:講好故事才是本分
我看《我不是葯神》的第一感受,就是它規規矩矩地講好了一個故事。沒有離奇的時空變換記憶抽插,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科技和抽象場景。人們甚至不需要費太大的腦筋,只要根據那套最古老也是最好用的講故事套路看下去就行。是什麼呢?起,承,轉,合。《葯神》把這幾段節奏掌握得剛剛好,甚至在傳統套路上用得更精更深,這給觀眾帶來了絕妙體驗。
起——故事的開始從我們熟悉的「中年危機」講起:一個上海小老闆(徐崢),經營著一個將死不活的印度神油店,欠著房東的錢,打著註定失敗的離婚官司,抽空還要去贍養得病的老父親,因為潦倒被身邊人看扁……你看,事業,家庭,沒一樣順心,人生落魄,盡在這個油膩中年大叔身上展現。
承——當倒霉的男主角接到老頭子的巨額醫療費通知後,幾乎看到了即將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恰在這時,一個神秘的戴口罩的瘦高個出現,留下一個神秘任務,告訴他,有轉機。這轉機就是商機,但是,商機背後伴隨巨大的風險——你可能賺很多錢,也可能去坐牢。
轉——走投無路的徐崢選擇了最後一搏,去印度。他倒騰了葯,回來卻小經波折,差點賣不出去。但很快主角光環來了,貴人譚卓飾演的單親媽媽出現,這個病人QQ群主,帶來了商機。
傳統的故事講到這裡,差不多就要「合」了。順理成章,讓主人公得志,發大財,皆大歡喜。當然,《我不是葯神》的第一個轉折點就在這裡,徐崢是發大財了,帶著他的販葯團隊一起。當曾經窮困潦倒的油膩男把錢砸在更油膩的夜總會領班身上時,你是不是覺得,他的油膩忽然有了某種英雄氣概?
這一轉讓主角有了正義之感,作為頭領,帶大家致富。病人王傳君看到了希望,單身媽媽譚卓也不用跳舞謀生,連鄉下來的黃毛也有了穩定感。眾人在牧師的祈禱下一片歡樂祥和……然而,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你以為他從此做救人英雄了,他卻偏不。他和大家說,我不是來救人的,我就是想賺錢。所以骨子裡這個人還是油膩大叔,市儈自私的嘴臉一暴露,讓抱持希望的眾人如鳥獸散。從徐崢口中的一句「滾」字,滾出了故事的第二次轉折。
再轉——一下到了一年後,徐崢默默發財了,當年一起掙錢的病友卻更加潦倒。當王傳君的老婆哭著跪在徐崢面前告訴他王傳君快沒救時,我們發現,徐崢演的這位「小人」也有了惻隱之心。
於是故事開始真正走向正義英雄之路,一個當年在弄堂里倒賣神油的小市民,因為目睹了朋友因病帶來的死亡、離別、痛苦而備受震撼。他的內心一步步完成了自我救贖,把曾經只為牟利的惡舉,變為倒貼錢的善舉,甚至不再害怕什麼牢獄之災,他感到自己曾經犯下的惡,要用太多的善去還。
合——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就在那一片目睹英雄去坐牢的目光中走向尾聲。曾經自私自利的市儈小商人,因葯成「神」。過去他給病人販賣活的希望,到最後,他成了救人的英雄,給大家帶來心理上的希望之光。
起——承——轉——再轉——合,無比工整的故事節奏,步步引人入勝,高潮頻現。而當我們剝離題材(關於葯的部分)之後,會發現這個故事的骨架,原本就是我們相當熟悉的一種故事。它講了一個不得志的人得了志,一個曾經的壞人變成好人,一介草民忽然成了英雄,而許多廣為流傳的好故事,就是按這個模式去講的。
在人物設定上,《我不是葯神》也充分考慮了大眾的審美習慣。不玩什麼玄的高大上,就踏踏實實講我們熟悉的身邊人身邊事。從上海街弄里的市井聲拉開序幕,圍繞主人公身上的中年危機,扯出一幕又一幕的翻轉,甚至帶出他周遭這些人無望又有望的生活。單親媽媽也好,病人也好,農民工也好,都不過是一個個徐崢身上的縮影。你看他們的命運轉折,就像演出共鳴的和弦,雖然不是每一個音都相同,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問題,但歸根結底大家的問題放在一起性質是相同的,那就是假藥販子那句振聾發聵的概括——「窮病」。
因此,不管故事的背景、人物的設定、故事的模式,還是講故事的節奏,《我不是葯神》都不是出奇制勝。恰恰相反,它在用最古老的方法講故事,講的也是最讓人看得懂的故事。平民的故事,遇到各種問題的中國人的故事,病的故事,或者說,窮的故事。
但是,這故事從徐崢所飾演的主角身上提煉出了一道光。如果每個人從窮困潦倒開始,結束也以失魂落魄結束,那我們為什麼要走進影院去獲取加倍的失落?恰恰因為我們在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遭遇病老死的困惑之後,又能獲取某種幸運——不管那種幸運因何而起——我們就會覺得,生活前方是有光的,再難的問題,只要有希望,都不用怕。而徐崢飾演的主角,讓人看到了這種逆轉的可能。
儘管小人得志有一階段的醜惡,但故事的講述者十分懂得把那道希望之光用得恰到好處。小人,草民,窮,難道有了錢就有了希望?也不盡然。他還缺少愛和憐憫。所以故事的真正逆轉,不是徐崢演的窮生意人變富了,而是他良心發現了,他要去真的救人。到這個地方,我們才看到一幕生活劇給人完整的正確的希望——真、善、美。
所以剝開藥的外殼,《我不是葯神》講的是一個小人物如何獲得真善美變英雄的過程。從這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自身的自私,日常的困惑,看到走投無路,也看到了路盡頭柳暗花明。《我不是葯神》成功激發了大眾心中的共鳴,用那樣一個小人物,讓人在電影院如照鏡子般看到自己,現在滿是瘡痍和不甘的生活,未來可能兇險也可能美好的生活……電影成了一味精神葯,在短短兩小時內來了猛的一劑,給人希望,也讓人反省深思。
二、題材:關心百姓疾苦的共鳴感
從電影院走出來後,我久久不能平靜。不可否認的是,這部片觸碰了一個大多數中國電影都不會觸碰的題材——現實。現實講起來很抽象,但具體起來,就是人物身上那平凡的煙火氣,遭遇經濟的困境,遭遇病老死的圍追堵截,遭遇家庭支離破碎,但又在某些時候,因成功、愛和運氣感到幸福。
這樣的題材,我們多少年沒有坐在電影院里看到過了。讓一群演員演我們平凡人自己,在中國的電影里是多麼不現實。回想起來,除了上世紀90年代的港片會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自21世紀以來,我們在電影院里看到的中國電影,幾乎都是「大片」。它們總在講述厚重的歷史、恢弘的戰爭、絢麗的玄幻、不存在的超級英雄,但凡有一點和我們生活相關的,總會變成矯情的青春片或不切實際的職場片。而要真正觸碰現實,總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文藝得十分小眾,要麼用太多詼諧去掩飾荒誕。觀眾看過之後就當吃了一桶爆米花,笑過,但忘了故事在講什麼。
相比起來,這種讓人笑也讓人哭,讓人喜也讓人悲的電影,我們細想起來是很少的。日本韓國電影有很多,21世紀以後的中國電影里卻很少。且不談《我不是葯神》觸碰了醫藥改革這樣深刻的事,事關人生老病死,就是最大的現實。而這些年來我們習慣了接受電影創作者輸出他們的個人美學,也習慣了流量明星輸出他們浮誇的演技,當真正反映我們自己的故事和演員走到面前時,竟顯得如此難得,讓人印象深刻。——想想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周星馳吧,因為拍英雄的人太多了,拍小人物而且拍出他們喜怒哀樂的人,少之又少。
《我不是葯神》讓人高興的就是,徐崢、寧浩這樣的創作團隊,讓我們看到了未來中國電影題材回歸現實的可能。
三、演員:多年鐵杵磨成針
有了好的故事、好的題材,沒有好的演員也不行。《我不是葯神》之所以是一部佳作,因為在紮實的故事基礎之上,有一群好演員踏踏實實把故事演了出來。演員要演英雄易,要演平民百姓卻很難。
徐崢自不必說,從他身上我看到了韓國影帝宋康昊的影子。那種乍一看起來不起眼的人,就像我們走在街上會擦肩而過的路人,當我們去掀開他生活的幕布後,會發現一些驚人的現實,比電影還不真實的生活本身。徐崢,就演出了那樣的感覺。
青年演員王傳君是這部電影里給人帶來最大驚喜的配角。因為過去他給人留下的情景喜劇角色的印象太深,加之現在習慣以流量換演技的青年「演員」太多,王傳君少有的磨演技,反而成就了作為演員的他。
在一些採訪中,我們看到王傳君為演出一個年輕患重症的上海父親做出的太多努力。讓自己每天跳8000下繩瘦脫水,把自己丟到醫院裡感受病人的痛苦,加之他生活中確實遭遇了親人離世,種種經歷和意志成了他演技爆發的來源。在電影里最打動我一幕,不是徐崢在片尾接受眾人的膜拜,也不是那位患病的老太太向警察求情,而是王傳君吃飯時高興的和徐崢說,他本來想死,看到剛生下來的兒子,他就想活下去。
也許有和我一樣的父母在看到這一幕時忽地掉下眼淚——生活中那種微小至極的幸福感,為何足以支撐一個人活下去的意志?在王傳君說話的表情和動作里,我感受到了真實。
而我認為眾配角演技爆發的時刻,是散夥飯那一幕。幾乎每個人都用最符合他們性格的話語和動作,演出了角色本身。比如黃毛的倔強,就是捏碎酒瓶決然離去。比如譚卓的倔強,就是默不作聲,走出門外走進雨中。比如牧師的不忍,就是那悲哀又憐憫的表情。比如王傳君的痛苦,就是他苦苦巴望著徐崢,不要放棄最後一點希望。沒想到徐崢說了一個字,「滾」。
這一幕所有人都演技在線,台詞在線,動作在線。每個角色的人生經歷,成為他們說出這些話做出這樣動作的來由,也成為他們跨出下一步的動因。演員的好,好在演出了角色的有因有果、有來有去,因為邏輯貫穿始終,也讓我們感到了真實。
最後,作為一名普通的電影觀眾,我在電影院里感到了一種隱隱存在的氛圍。那就是,所有觀眾都不自覺的為熒幕上的人物笑,為熒幕上的人哭,看完電影之後,依然有意猶未盡之感,想要說些什麼,又覺得沒有說完。也許生活本身的複雜造成了我們共同的感受,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朋友在朋友圈表達他們看完電影的感受時,我確認,這是真正的共鳴。
希望在《我不是葯神》之後,中國的電影熒幕上出現越來越多這樣的好片,演出中國百姓自己的酸甜苦辣,演出我們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故事。
※《超人總動員2》:英雄家的柴米油鹽,比打怪更難的是愛的教育
TAG:鹿之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