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鬧騰的正德皇帝,玩出了不一樣的青花瓷
明正德 青花纏枝蓮龍紋碗
明正德年間,從整個明代青花瓷器來看,處於中晚期的交替時期,雖然部分器物還保持了成化、弘治兩朝清新淡雅的風格,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已經形成,對後期嘉靖朝青花瓷器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正德初年,景德鎮官窯改稱御器廠,專燒皇室用瓷。
明正德 青花瓷阿拉伯文七孔花插
正德青花的用料比較複雜,所以前後表現出不同的色調。早期用國產的「平等青」料,呈色淡雅,沒有暈散和鐵鏽斑點。中期使用江西瑞州的「石子青」,石子青又名無名子。這種青料呈色穩定,勻凈,藍中泛灰。晚期使用西域的「回青」料,發色濃翠、艷麗,藍中泛紫,這種青料在民窯中極少見。
紋飾畫法是雙線勾勒一筆平塗。這時期除了以龍穿花及纏枝花卉為主外,還出現了大量的阿拉伯文,普遍是吉祥頌語,說明當時伊斯蘭教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影響。
明官窯 青花四季花卉碗
但青花瓷上早有伊斯蘭文化種種印跡,何以在正德朝,文字圖案之風驟起?實際上,正德帝個性突出,雖舉止荒誕,自幼便智商極高,亦應具語言天分。《明實錄·武宗實錄》中說他「佛經梵語無不通曉」。《皇明世法錄》則稱,正德帝貫通回經(即《古蘭經》)三十卷。據目前的研究狀況,《古蘭經》在明代時似尚無漢語譯本。若果真如此,則意味著正德帝所貫通的是阿拉伯文的《古蘭經》。除此之外,正德帝對藏文、八思巴文亦有所涉獵。種種跡象表明,學習外語是正德帝的一項重要的業餘愛好。
以至正德青花瓷裝飾上最顯著的特點是大量使用阿拉伯文、波斯文作為裝飾。以八思巴文署四字年款亦為明代各朝御窯瓷器上所僅見,成為正德朝瓷器獨有的文化符號。
明正德 青花飛龍爐
高27.5cm,口徑27.9cm,足距28.3cm
圓腹,3獸形足,腹部有對稱兩獸頭耳,耳上部殘缺。腹部青花繪有3條飛翔於雲海之中的應龍,頗有氣勢。爐內與3足對應處有3個大鈕。器底有一圓孔。
此器造型古樸莊重,胎體堅緻,畫風豪放,青花呈色藍中泛灰,代表了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
明正德 青花穿花龍紋碗
高10.3cm,口徑23cm,足徑9.3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略高。內外青花裝飾,里心與外壁均繪穿花龍圖案,圈足外牆繪如意雲頭紋。外底青花雙圈內署八思巴文四字雙行款,譯文為「正德年制」。
此碗造型端莊,釉面瑩亮,釉色白中閃青,青花呈色藍中泛灰。
八思巴
藏傳佛教薩迦派第5代祖師,法名羅追堅贊,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於拉薩出家受沙彌戒。淳祐十一年(1251年),忽必烈見其於六盤山,尊為上師。蒙古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又尊為國師,賜玉印。至元元年(1264年),八思巴領總制事,管理全國佛教及藏族地區的事務。至元六年(1269年)返回大都,呈獻奉忽必烈之命創製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蒙古文),次年頒行。
明正德 青花人物套盒
高23.9cm,口徑16.1cm,足徑10.6cm
盒為圓筒式三層套盒,平頂蓋,圈足。蓋面中心繪3人騎馬,輔以雲山松亭,外圍繪如意雲紋一周,蓋邊繪龜背錦紋。盒上、中兩層各繪仕女、庭院,輔以花卉、捲雲等。底層及近足處分別繪龜背錦及蓮瓣紋各一周。無款識。
人物間之雲氣紋的畫法雖然尚有前朝遺風,但從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則體現了正德時期青花器物的特點。此盒造型秀麗端正,保存完整,是極為罕見的傳世套盒。
明正德 青花嬰戲紋碗
高13cm,口徑22.1cm,足徑7.5cm
碗敞口,瘦底,圈足。里口沿畫青花雙線,外口沿飾青花勾雲紋,碗外壁以嬰戲為主題紋飾,20個嬰兒遊戲於庭園中,姿態各異,空間襯以山石、松竹、柳樹、欄廊等。足外牆繪回紋,足內無釉無款識。
此碗的造型色調、釉色、紋飾等方面均反映出正德青花瓷獨特的風格特徵。構圖層次清晰,青花色澤明快,釉質瑩潤。這一時期的人物繪畫猶有宣德、成化朝之遺風,筆意渾厚和纖細工麗兼而有之。正德官窯青花器處於明中後期的轉變階段,從此碗的造型及紋飾可見其中的轉承。
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燭台
高24.6cm,口徑6.7cm,足徑13cm
燭台分上下兩層,上層托盤小而淺,下承以細長的支柱,下層托盤為撇口,折底,盤下承以喇叭形外撇高足。通體青花裝飾。小托盤外壁繪如意雲頭紋,大托盤外壁繪勾蓮花枝紋,間以菱形紋飾。支柱及高足外壁的中部均有圓形開光,內書阿拉伯文,開光上下繪勾蓮花枝紋及菱形紋。近足底處繪如意雲頭紋。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這種瓷器上的阿拉伯文裝飾是研究明代中葉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融、影響的實物資料。
明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出戟尊
高21.7cm,口徑15.3cm,足徑10.6cm
尊撇口,長頸,圓腹,圈足外撇,頸、腹、足兩側分別出戟。內口沿繪蕉葉紋,外頸及腹部繪纏枝牡丹,足部上飾變形蝠紋,中間飾如意雲頭紋,底層為纏枝花瓣紋。
出戟尊仿銅器式樣燒制,宋代鈞、官二窯均有此類製品,明代青花承襲這一傳統造型,自明中期至萬曆時期燒造數量大為增多,造型變化也最明顯。
國家藝術檔案.com供稿
※拂暑,塵累每從丹青解 讀張雷扇畫
※王家訓移情入畫,作品有格調有趣味
TAG:正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