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鎂伽機器人黃瑜清:我們用心做機械臂,幫助科學家救助千萬患者

鎂伽機器人黃瑜清:我們用心做機械臂,幫助科學家救助千萬患者

編導|何天儒  作者|郭佳瑩 攝影|李興雨  後期|徐彬

2016年底,黃瑜清懷揣著自己的BP,數不清進出了多少家投資機構的大門。

當時的鎂伽團隊只有三個人,沒有成形的產品,技術研發正遭遇難題。最令他沮喪的是,多數投資人都並不理解他所做事情的價值,「每到融資盡調環節,那些行業專家也覺得我們是年輕人瞎胡鬧。」

顯然,機器人並不是當年資本圈熱門的概念。對鎂伽創始人黃瑜清來說,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兩年後,當黃瑜清再提起創業之初所遭遇的「冷眼」時,筆者仍能感覺到他心裡在暗暗「較勁」。他想證明,「鎂伽不但死不了,還可以活的很好。」

2018年6月1日,是鎂伽成立2周年的日子。伴隨而來的「生日禮」是來自愉悅資本領投,明勢資本、臻雲創投、英諾天使基金以及上海逐鹿資本等知名機構跟投的千萬美元A輪融資。

產品研發節奏也緊跟步伐。目前,鎂伽機器人圍繞六大核心技術申請了60多項產品技術專利,主要分為「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兩大產品線,應用於生命科學、智能製造、智能零售三大領域。2017年便已實現百萬級銷售額,2018年第一季度在途訂單突破三千萬,機器人產品在總銷售額中佔比約65%,有望今年底實現盈利。

好的創業者必須比投資人看得更遠,而黃瑜清和小夥伴們遙望到的未來是——機器人來了。

1、國產精品替代進口,機器人是個大市場

早在創業之前,黃瑜清和鎂伽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就共同任職於一家電子製造企業,有著八年之久的共事經歷。

黃瑜清主要負責電子測試、測量產品的研發,都是非常專業的數據採集分析設備;張琰(現任鎂伽CPO)負責高端的化學分析設備研發,本身也是國家的重大科技專項;喬志新(現任鎂伽CMO)主要負責整個公司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精於市場調研、產品研發、市場導入、市場營銷策劃的整個流程。

在這家典型的中型電子製造企業內,儘管三人分屬不同產品線,但卻共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2010年前後,勞動力成本增長的非常快,製造成本佔比不斷提升;同時互聯網時代的新經濟商業形態大規模興起,許多有經驗的工程師都更願去做新經濟,一來時間自由,二來賺的更多。

據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電力電子技術》2012年3月刊報道, 從2006-2011年的5年中, 中國電子百強企業共計引入「技術型」人才約3000餘人, 而流出的技術型人才卻達到約1500 餘人, 引入和流出的比例約為 2:1。由此可見,中國電子行業技術型人才的流失量之大。

「這些有經驗工程師的流失,導致許多生產工藝都沒有流傳下來,使得生產過程中不斷出現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產品質量的波動。」黃瑜清對此深有感觸。

為了解決人才流失所造成的工藝流失問題,黃瑜清等人私底下分頭做了很多市場調研工作,最先想到的辦法就是採用機器人代替人。

「我們三個幾乎看遍了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工業機器人。」但由於中國機器人產業化起步較晚,導致中國機器人市場呈現出嚴重的兩級分化現象:性能優秀的進口產品太貴,「大概在20-30萬/台之間,再加上系統集成的費用,價格基本要在此基礎上再乘以2。」便宜的產品技術代差又太大,「低端國產機器人大概在1萬元以內,但其性能指標無法滿足諸如電子製造這樣的需求。」

在黃瑜清看來,中國勞動力緊缺和人口紅利消失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這也在從製造業逐漸向其它行業蔓延。自動化和機器人本該是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黃瑜清等人最初所預想的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產品,市面上居然並不存在。

當時,機器人的普及還僅限於汽車製造、船舶、焊接、噴塗等重型應用領域,基本由「四大家族」(庫卡、ABB、安川、發那科)所壟斷;而新興領域的普及率還非常低。

黃瑜清認為,限制普及率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投資回報率」。「對於大量中小型企業說,企業主投入自動化設備時,優先考慮的就是投資回報率,這個和工人工資一定是要可比的。中國平均工人工資每年大概在6-8萬,顯然當時還沒有這樣的產品。」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調研結果,2016年初,黃瑜清去到上海參與了CES展會,也走訪了一些工業機械展,而在展會上觀察到的情況和當初在行業里調研的情況是一樣的。

與此同時,黃瑜清便早已經萌生了解決這個痛點的想法。

無數個白天和夜裡,黃瑜清和喬志新、張琰聊了很多關於產品的定義、構想,希望能夠用一個與市面上完全不同的技術路徑把產品做出來。

黃瑜清解釋說,傳統機器人的技術路線,各關節通常是採用伺服電機和減速機,配以集中架構的控制系統(獨立控制箱)。

在行業中,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機共同被稱為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最多可佔到機器人成本的70%。零部件性能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機器人的可靠性,即連續長時間工作不出故障,「四大家族可以標出我的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一般都在數萬小時,但中國還沒有哪家能夠標出這樣的指標。」

因此,它們也是制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由於無法掌握三大零部件核心技術,國內的機器人產品大多局限於下游「系統集成」,對應的就是國內過去兩年的工業機器人熱潮,毛利率低且訂單分散。

黃瑜清坦言,在構想產品路線的過程中,自己也曾想過從市面上找標準、成形的零部件產品,快速集成出原理樣機,推向市場應用。但這樣一個傳統路徑,就意味著高昂的成本,自己最初的想法將無從實現。

黃瑜清算了一筆賬,「最主流的伺服電機、減速機和控制器,單個關節的成本在2016年的時候大概是一萬塊錢上下,六軸機器人就是六萬塊錢,這是硬的零部件成本。從幾個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機器人整體成本70%的比例反算回來,機器人的物料成本就在8-9萬之間,加上銷售需要保留一定的利潤,這個機器人的售價就一定不會低於10萬塊錢。」

核心技術的缺失和訂單的非標準化,導致了國內傳統工業機器人企業的 ROE 難以提升,包括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國內目前八成以上都是依賴進口,且採購成本要比外企自用高3-5倍以上。

黃瑜清發現,國產精品替代進口產品的空間巨大,這是機會,但也意味著,只有走自主研發核心零部件的這條路,才能把握住這次機會。

所以「鎂伽」雖是家機器人公司,但第一個研發出來的產品卻不是機器人本體,而是核心零部件——關節電機的運動控制器。

2、三成價格研發出核心部件

2016年3月,黃瑜清、喬志新、張琰離開原來的公司,踏上了創業征程。近10年的共事經歷,讓三個人彼此高度了解和信任,少了漫長而痛苦的磨合過程。

但即便如此,與主流創投媒體報道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能造出一個產品公司不同的是,這個「運動控制零部件」的誕生足足花費了他們一年多之久。直到2017年4月,鎂伽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款產品。

「真是挺難的。」黃瑜清說,「當時市場上沒有成型的產品去參考,都是自己在摸索。」

「為解決『多電機同步』這一個問題就花了好久」,黃瑜清解釋說,電機網路里往往需要一個主控器,在下達「開始運動」的命令後,到各個電機真的開始執行運動指令,其間是有時間差的,這個時間偏差叫「同步時隙」。

在鎂伽之前,整個行業同步時間的最高水平是4微秒,「我們原來其實很快就可以做到4微秒,但當我們把它組合成一個串聯型的機械手臂後,我們發現它竟然連最基礎的圓弧路徑都沒辦法畫,畫出的圓弧歪歪扭扭。」

後來我們發現,就是因為時間偏差在串聯到整個機器人時,誤差也被累計放大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鎂伽通過很長時間的鑽研,最終把時間偏差做到行業競爭對手的1/200,控制在0.02微秒以內。

黃瑜清坦誠說,「其實此前我們從沒想過去解決這個問題,很多技術都不是原來所預想的,都是在做的過程中一點點遇到和摸索出來的。這有賴於我們團隊非常卓越的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當我們做出來後,卻突然發現,已經是站在世界頂端了。」

這項「解決多電機同步」的技術後來也成為鎂伽的核心技術之一,被鎂伽註冊為自有商標MegaSync。

類似的創新技術還有許多,比如解決電機運動曲線不平穩、不連續問題的「MegaSmooth自適應速度插補平滑技術」,這項技術也正以License的方式授權國外友商使用;還有能夠保證電機始終以最低能耗運行的MegaTuning,它能根據實時負載自適應整定電機電流,降低能耗。

團隊從一開始的三個人,到第一個零部件產品成型出來推向市場時,鎂伽已經壯大到20多人的團隊,這給予了黃瑜清更多的信心。

黃瑜清也隨之定下了更高的目標,「後來我們再去評估哪個技術點要不要投入資源和精力去做,只有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這個東西做出來能不能具備世界級的競爭力,如果是,那我們就做。」

品途創投了解到,鎂伽機器人控制系統所用的「驅控模塊」,已經通過國家CNAS實驗室可靠性測試。這個測試條件與戰鬥機部件所用的是同一測試標準,包括溫度循環、衝擊、EMC、震動等測試,鎂伽的產品都是一次性通過。

通過自製以後,鎂伽產品的成本相對於市面上能夠採購過來的標準品降低了70%左右,也就是說,只用了三成價格就解決了重要的零部件問題。

這也是鎂伽的「伯樂」——臻雲創投創始合伙人、英諾基金合伙人祝曉成看好他們的原因,他告訴品途創投,「鎂伽團隊比較年輕,所以並不是一上來就讓你感覺很牛的那種。但和他們深入溝通後,我們發現他們既擁有良好的行業經驗,又有敢於嘗試、尋找突破的魄力。」

回想創業伊始,投入精力研發核心零部件是為了降低成本,有點迫於無奈而為之。但這一步到後來,卻成為鎂伽重新定義業務最強有力的支撐。

黃瑜清告訴品途創投,鎂伽自主研發的控制器可以把單個電機的能耗降低30%,這背後源自鎂伽團隊使用的大量創新技術。「我們並不是讓關節電機始終保持恆定輸出,而是通過動態能耗管理的方式來實現。這背後需要大量精確的實時監測和反饋數據,還需要通過深度學習去預測它的下一步能耗。」

兩倍以上的性能,一半以內的價格,「性價比」無疑成為鎂伽自主研發控制器的最大優勢。「如果我們把這些底層技術拿出來,變成一個標準化產品,到更大的領域裡實現降維打擊,一定能夠成為重要的現金流來源,實現商業價值。」

但讓鎂伽更為堅定地把核心產品技術開放的原因是,實現社會價值。

「全世界每年新增的步進電機和直流電機數量大概15-16億隻之間。我們的技術可以讓單個電機降低30%的能耗,如果這個技術被普及應用,僅全世界每年新增的電機數所節省出來的電能,就相當於一百座發電站。」

「這個價值一定是全人類的,既然能夠帶來更大的價值,為什麼不把它推廣出去?」在開放技術這個問題上,鎂伽團隊從未發生過任何分歧,黃瑜清說。

3、護城河=核心技術+專註生命科學

就在黃瑜清團隊埋頭研發時,2017年,中國迎來了機器人爆發的一年。

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增長最為迅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6.85萬台,2016年增加至7.2426萬台,而2017年1-11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1.82萬台,同比增長68.80%,全年在12-13萬台左右。

市場的急速增長,也讓機器人創業項目在資本市場獲得垂青。2016年鎂伽成立之時,技術導向型的項目並不是當時大部分投資人所青睞的領域,機器人項目的融資並不算順暢。

黃瑜清清楚的記得,2016年底第一次接觸到的那撥投資人,到2017年年中的時候,投資方向就已經有明顯轉變。「之前大家更多關注的是投資1塊錢能不能很快變成50塊錢,但越往後接觸的這些機構越開始關注真正的價值創新,他們願意接受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很難帶來巨大回報,但也願意花時間陪伴你走過這樣一個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在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共有158個項目獲得投資,獲得投資總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

資本垂青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加入這個賽道,競爭日趨激烈,鎂伽必須建立更加深厚的壁壘。

在黃瑜清看來,鎂伽有兩大核心優勢: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是最大的優勢,一旦解決了底層技術問題,只要在此基礎之上持續提升和擴展即可;另一個是提前在市場上進行布局,畢竟機器人替代人工的場景也遠非止於製造業。

基於圍繞運動控制構建的數十項專利技術,鎂伽機器人針對生物醫療、輕量級工業自動化及新零售等場景,也自主研發安全性優、易用性好、性價比高、智能柔性的協作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解決方案。

生物醫療市場是鎂伽團隊重點發力的地方,這不同於其他以替代藍領工人為定位的工業機器人公司,鎂伽正在走一條差異化競爭的道路。

鎂伽的創始團隊出身於電子製造行業,當被問及為什麼不重點發力自己最熟悉的行業時,黃瑜清解釋說,正因為了解,所以才知道面臨的競爭有多麼「紅海」,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機器人公司都在這個行業里發力。「這個行業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客制化程度非常高,不同客戶對機器人應用場景的需求完全不一樣。雖然它們看起來在做類似的事情,但在這個行業里,系統集成商非常重要,大批量規模化的可能很小。」

相比之下,生命科學領域的價值空間卻更為廣闊。一方面行業很大,分製藥、體外診斷、基因檢測、生物工程等等,但它們此前與工業自動化的交集卻很小,痛點自然也就更多。

此前從事高端化學分析設備的張琰(CPO)告訴品途創投,「雖然生命科學這個領域都是高學歷、高素質的人員,但他們每天大量的時間都是花費在做簡單重複的勞動上,比如樣品的前處理、後處理、移液、加樣,這裡面也會涉及到病毒、微生物、細菌、強酸強鹼的試劑,本不該由人來操作,但此前並沒有機器人公司能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鎂伽沒有大張旗鼓打廣告或者大量拉新用戶,而是通過各種方式先低成本找來一些真正有需求的意向用戶,通過深度訪談、調查分析、產品試用、定製開發等,從混沌的現實、模糊的需求、少量的數據中捕捉乍現的靈光,去打磨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鎂伽結識了這樣一家客戶,「他們是做高值耗材生產的,生產的試劑單價非常高,一毫升可以賣到幾千塊。」

產能有限,每次大概會生產2-3L,又因為賣得很貴,所以需要有大量的分裝工作,「每次只賣2-3毫升,所以他們要把2L分到1000瓶中,就需要不斷重複這個分裝動作,以前都是用人一點一點去分。」

工作雖然辛苦,但又無從解決。產能不足,導致無法上自動化的產線,同時藥品分裝對無菌無塵等級的要求又很高。他們一直在尋找這種輕量化、小型化的設備。

偶然的一個機會,接觸到鎂伽的產品,「他們很快就被打動了,一個是因為我們機械臂的體積很小,沒有控制箱,不需要對他的生產場景做大規模改動;另一個就是成本非常合適,再有就是速度,如果去找非標廠家定製需要3-4個月的時間,但用我們的產品大概一周就能解決他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需求驅動的情況下,鎂伽拿到了第一個訂單。

一方面打開了市場,另外一方面,生命科學領域也集聚了大量專業人才,反過來幫助鎂伽迭代產品,推出更系統性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像我們做微生物樣品培養中的開蓋、劃線、回收,這些都是來自客戶給我們提供的思路。」

在相互迭代的過程中,鎂伽也在這個行業里樹立起一定的口碑,獲得大量頭部客戶的定單。

目前,鎂伽的主要銷售額也是來自於「生命科學」領域,客戶中有十幾家都是上市公司,他們的專有設備以前需要有人來操作,當鎂伽用機器人介入他們的產品後,就變成全自動化的產品。「在最極致的應用場景里,一套設備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以前一個人一天的工作量。」

除了生命科學,鎂伽也為醫療機器人提供核心運動控制部件和系統級應用解決方案,包括外科手術的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護理機器人、救援機器人和轉運機器人等。如此一來,「我們的產品就變成他們升級方案中的一部分,伴隨他們的渠道接觸到更大的客戶,像醫院、體檢中心、第三方臨床檢驗機構等。」

自動化流水線能有效帶來醫院的效率提升。有行業平均數據顯示,在使用自動化流水線之後,可以幫助醫院把血常規出報告的時間平均提升30%。

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鎂伽也看到效率提升背後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比如「癌症個性化用藥」的解決方案,正常的步驟是在病人身上取到樣本後,再與靶向葯一對一做匹配實驗,找到哪種方案是最有效的。但藥品之間的組合有幾萬種,即便是一個有經驗的科學家,一天內做150-200株的實驗,也要30-40天的時間。

對於一個癌症晚期的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但如果使用機器人,便可以把尋找最佳匹配藥方的時間壓縮到五天內。

黃瑜清說,「我們所研發的機器人和運動控制本是工具,但如果可以通過這些應用場景,間接幫助到社會上更多的人,治療好更多的癌症患者,這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如今,生命科學已經變成鎂伽非常有力的商業壁壘。用機器人代替此前需要人工操作的危險性、機械性工作,從而讓科學家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在研究上進行探索精進。鎂伽希望繼續專註在這個行業里,讓產品有更多的落地應用。

4、一輩子做機器人,沒有Plan B

回想創業以來的這兩年,黃瑜清每天都在解決之前從未想到過的問題。公司的目標當然是要越做越大,但同時也要學會「做減法」。

創業前,黃瑜清帶團隊研發產品,總是希望能做更多功能,為客戶提供更多選項;但創業後,黃瑜清卻發現,創業公司的資源有限、精力有限、錢更有限,可同時又面臨很多「 誘惑」。

「經常會有客戶跑過來,說需要這樣一個功能或者這樣一個產品,能不能幫忙做做?」

A有A的需求,B有B的需求,C有C的需求。創業公司面臨著的機會看上去不少,但需要不斷甄別哪些是真實需求,哪些是個性化需求,哪些才是真正能夠產生規模化的需求。方向比努力重要,尤其對於創業團隊來說。

所以,鎂伽團隊在研發過程中,也在不停做減法,「砍掉功能,砍掉產品線,甚至砍掉客戶、砍掉訂單。」

這種「斷舍離」的思路也體現在機械臂的設計上。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不太注重用戶體驗,對很多用戶來說使用門檻很高,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培訓,學會編寫大量代碼才能用機器人,哪怕經過改進,也有一定的使用門檻。

以機器人的運動軌跡來說,先設定它的運動路徑、時間、速度,有大概二、三十項參數要去配置,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機器人避開工作空間領域裡的障礙物,這需要配置非常複雜的路徑設計。

但黃瑜清決心降低機器人的使用門檻,並定下了一個目標:讓一線的藍領工人或者實驗室里的科研人員,可以在兩個小時之內就上手。

為此,鎂伽加入了「主動測距」,即主動探測運動過程中的障礙物,去進行避讓。當檢測到快要發生碰撞時,會馬上停止,對碰撞停止的響應時間是人反應時間的一百萬倍。這不僅能保護使用者,也大大降低了運動軌跡設置方面的複雜度。

通過開發非常「友好」的軟體工具和工作站,做到不再需要讓人寫代碼。僅通過拖動,就可以操作機器人。在鎂伽去年底的產品發布會上,有一個學藝術設計的設計師,15分鐘就學會了使用鎂伽機器人。

為了讓產品更簡潔易用,鎂伽參考了很多蘋果設計的理念——化繁為簡,最大限度降低學習難度。黃瑜清經常把這個價值觀傳遞給團隊,機器人該做得讓2歲、3歲的小朋友都能很容易地使用起來;另外不要花大量時間做定製,減少系統集成的開發難度和工作量,降低整個解決方案交付的成本。

到了今天,鎂伽團隊還在不停地摳應用細節。

鎂伽的研發人員告訴品途創投,鎂伽機器人所採用的「控制系統」是自主研發的分散式系統,可以丟掉傳統機器人的控制箱,將全套控制系統藏進機器人本體,使得機器人體積小,便於安裝使用。

但此前,在這項設計完成之前,很多機構都看不懂鎂伽的意圖,甚至機構們請來的分析人士也往往提出質疑,認為這樣的架構會讓中央處理器的工作負載非常大、成本非常高。而鎂伽的設計理念,恰恰就是為把複雜的中央處理器打散變成分散式的計算來處理。

別人很難理解,但黃瑜清認為,與其說服他們,不如做出來讓事實來說明。

機器人的研發還有很多可以深入的地方。在黃瑜清看來,機器人是人類最極致的工具,可現在世上最好機械手臂的靈活性、韌性和柔性,連1歲嬰兒的手臂都比不過。

所以,在這條追求機器人高效性、易用性和智能化的道路上,沒有盡頭。

黃瑜清對品途創投說,「機器人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情,而在這一點上,我們沒有PlanB。」

作者 / 郭佳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自如發布資管平台戰略,想做提供服務的科技公司!
星巴克在華遭遇圍剿,中外咖啡迎來大決戰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