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李公明:藝術世界,並不是孤立的世界……

李公明:藝術世界,並不是孤立的世界……

原文 :《藝術世界並不是孤立的世界》

作者 |李公明

圖片 |網路

在面對真實的經驗世界的時候,需要藝術家有真誠和敏銳的思想品質,所有的藝術修辭都是為了表達而不是遮蔽這種經驗。在任何當代社會中,從種種敏感、危險的經驗出發,很難不涉及「政治」。我們未必要像弗雷德里克·詹姆遜那樣堅持政治角度是「一切閱讀與批評的絕對視閾」,但是應該承認他的闡釋(「事實上,一切事物『最終』都是政治性的」)有其合理性,無論如何我們還是無法把政治經驗在我們的現實經驗中切割出去。

漢斯·哈克說得更為直截了當:「其實藝術機構是具有政治性的地方。也可以說這是戰場,社會上各種思潮在這裡相遇。與人們想像的相反,藝術世界並不是孤立的世界。那裡發生的事表達了整個社會,並且引起反響。」在今天,當代藝術的發展也不可能是一個孤立的世界,它必須在表達個人的同時也表達社會,除了激起自己內心的反響之外還應該激起社會的反響。

在當代藝術的歷史敘事中,既有簡單化的標籤式作品,也有似乎是憑著直覺而力圖還原歷史情境的可貴嘗試。巴特菲爾德強調的是對具體歷史細節、偶然性和情境網路的重視:「歷史學家關心的是具體,他只在一個由事實、人物和種種偶然組成的世界中才會如魚得水。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是由時間和情境的作用而織成的網路。組成他故事素材的,正是種種偶然、種種聯繫以及各種事件奇妙的並存。他所有的技藝都要用於重新捕捉一個瞬間,抓住個別和特殊,確定一個偶然變故。……歷史學家在本質上是觀察者,他在觀察活動的場景。」

這個角度來看,王璜生作品中的那些在鐵絲網上飄蕩的紗布、搖晃的鈴鐺以及在牆上變幻的來自鐵絲網的光影,無不來源於他在本質上是一個像歷史學家那樣的觀察者和捕捉者,那些鐵絲網、紗布、沙發無一不是來自歷史的細節和情境網路,無一不在宣示著一種以生命意志為中心的歷史敘事,隱喻著對固化的殘暴與恐懼的挑戰

王璜生與自己的作品 (圖源:鳳凰藝術)

把當代藝術與政治聯繫起來的內在實質其實是兩者之間的最大公約數,那就是「自由」。漢娜·阿倫特這樣回答「政治的意義為何?」「答案:政治的意義是自由。」在這裡首先要弄明白的是,阿倫特深刻地區分了政治上的目的、目標和意義,認為意義不同於目的,就在於意義包含在事物之內,就如一項活動的意義在活動進行的時候就能存在。由此而思考當代藝術與自由的關係,更可以說當代藝術的意義就是自由,而且應該強調當代藝術給予人們的最重要承諾就是自由

福柯、德勒茲、鮑德里亞、羅蘭·巴特、德里達等後現代思想家在思想與學術層面掀起的顛覆性巨浪與當代藝術的發展有著更為內在的密切聯繫。約瑟夫·納托利在《後現代性導論》中指出:「是的,的確存在著一場後現代的政治鬥爭」;在這場鬥爭中,後現代主義者認為「要做的最誠實的事情是釋放思想,一種有效的政治需要建立在主觀自由和文化自由客觀性操作的基本原則之上。」這或許可以把後現代與現代主義在政治性場域中連結起來。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15期第6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容我解釋,中國經濟正走向上升型結構均衡
孩子終會長大,成長型思維到底有多重要?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