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軍親自給兒子吮瘡,母親不僅不感動,反倒失聲痛哭!

將軍親自給兒子吮瘡,母親不僅不感動,反倒失聲痛哭!

原標題:將軍親自給兒子吮瘡,母親不僅不感動,反倒失聲痛哭!


古時候,士是一種行業,所謂士農工商。


但其實,士也是貴族中最低檔次的一種。


西周時期,士的作用,就是當兵打仗;


不僅士,所有的貴族男子,都要當兵。

平民當兵的就極少了。



春秋時期,略有變化,士兵除了從「士」中出,也開始從「農」中出現。


但主體,依然是貴族。


所以春秋時期的戰爭,是相對溫和的。


畢竟,貴族嘛,上去幾輩子說不定還是一家。


打仗的時候,也充滿了俠義的貴族精神,不怕死,不懼戰,打仗的時候甚至很講究禮節。



比如著名的宋襄公。


現代人都覺得他好笑,因為他講究打仗的禮節,結果自己敗了。

但當時人未必覺得可笑。


戰國時期,情形大變。


春秋時期的戰爭,目的是把你打服,你只要服從我,就不打了。


戰國時期的戰爭,目的是把你打死,割下你的腦袋,事情才算結束。


因為大家都是拎著腦袋去領賞的,所以必須割掉腦袋。


割腦袋現在覺得很野蠻,在古代都不叫事兒。



甚至到了明朝,割腦袋的風氣依然很盛。


戚繼光抗倭的時候,發現明朝正規軍風氣很不好,紀律相當差,這才自己重新打造了戚家軍。


紀律差到什麼程度?

一個士兵為了領賞,把自己一方的一個重傷員的腦袋割了下來,拎著去報功領賞。


沒多久,另一個士兵哭哭啼啼地來了,說那個被割了腦袋的,是自己的弟弟,當時傷重沒死,卻被自己人割了腦袋。


還有一次,一個士兵拎著腦袋領賞,後來發現,這是附近一個無辜少年的腦袋。


這些資料證明,至少明朝中晚期,割腦袋還是非常正常的情景。



白起


在戰國時期,割腦袋的確如同割韭菜,非常之多。


最典型的比如白起,攻打韓國、趙國,斬首24萬;


長平之戰,坑殺40萬;


破魏斬首15萬……

殺人如麻,麻都不夠用!


這種濫殺,導致很多家庭幾乎是「整建制」地滅絕了。



另一個後果,就是老百姓的厭戰情緒,越來越濃烈。


終於,古籍上記載了一個「吳起吮瘡」的故事。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作戰相當厲害,罕有敗績。


他帶的部隊之所以厲害,得益於他的智勇,也得益於他治軍有方。


如果將領有勇有謀,但士兵卻一盤散沙,往往也很難取勝。


兩者完美結合,才是最具戰鬥力的隊伍。


吳起正是如此。


他帶兵打仗,都是和最下級的士兵吃同樣的食物、穿同樣的衣服。


士卒有得了癰疽之病的,他甚至親自為他們吸吮瘡口,簡直太感動人了。


有一次,一個士兵生了癰疽,吳起親自為其吸吮。


士兵的母親聽說之後,居然哭了。


但顯然,她不是感動得哭,而是因為擔心而哭。



別人問她:「你兒子不過是個普通士兵,將軍親自為其吸吮瘡口,你哭什麼呀?」


她說:「以前,孩子他爹也在吳起的部隊,吳起將軍親自為他吮瘡,他爹作戰勇猛,沒多久就死了。如今,吳將軍又親自為我兒子吮瘡,恐怕他離死也不遠了!」


由此可見,戰國時代,國君為了互相爭奪,是拚命拉攏百姓、讓他們當兵的;


而血淋淋的現實,讓百姓早就看穿了這套虛假的把式,認清了戰爭的本質:


一將功成萬骨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了高 的精彩文章:

曹操製造滅門血案,為何當時人覺得稀鬆平常?

TAG:高了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