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時評:願助教慈善的薪火永相傳

教育時評:願助教慈善的薪火永相傳

願助教慈善的薪火永相傳

教育時評:願助教慈善的薪火永相傳

在中國,無數人都聽過田家炳這個名字。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或學院,遍及所有省級行政區。7月10日上午,這位99歲的企業家、慈善家辭世。田家炳先生一生秉持「中國的希望在教育」的信念,傾注心力,支持國家教育發展。他的遺願仍是希望中國的教育越辦越好。

「興國之道在於人才,而人才培育始於教育。」田家炳先生對中國教育情有獨鍾,不遺餘力,數十年如一日。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捐助教育事業以來,田家炳先生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19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以及大約180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在眾多善事之中,最為人所樂道的是,他「賣屋助學」「貸款捐校」的美談,這是他無私風範的真實體現,亦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慈善奇蹟。

教育時評:願助教慈善的薪火永相傳

散盡千金濟眾生。這個曾經的超級富豪,沒有留下巨額的財富,而是選擇用自己的財富回饋社會,為後來人指明了一條可供鏡鑒的發展之路。他累計捐資10億多港元用於中國的公益事業,直到逝世,他已將資產的80%盡數捐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田家炳先生平時素有「吝嗇」之名,在香港過著堪稱清貧的生活:過80大壽,不擺酒,不辦席;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乘坐地鐵,走路上下班;一雙鞋穿了十年,襪子補了又補……也許田家炳先生不是捐錢最多的,但是他把錢都用在了「更有意義」的地方。魯迅先生就曾感慨:「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田家炳先生的崇高品德與大家風範有口皆碑,為慈善界樹起一座豐碑,不愧為「中國的脊樑」。

做人,先莫先於修德,樂莫樂於行善。田家炳先生心系教育、資助教育事業發展以及深深的教育情懷,則再好不過地說明了財富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經濟效應。田家炳先生通過及時行善,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既是對時代精神的塑造,也真切詮釋了財富的真諦所在,最大程度地激發了全社會崇善、求善、行善的強大力量。行善是一種境界,像田家炳先生這樣慷慨解囊捐資助學,為莘莘學子送來愛的甘霖,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了最大的滿足,是新時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可以說,田家炳先生的一生是矢志奮鬥、創業致富的一生,也是心繫慈善、無私奉獻的一生。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是時代的楷模。

教育時評:願助教慈善的薪火永相傳

教育時評:願助教慈善的薪火永相傳

社會慈善助學,蘊含其中的精神價值,遠遠超越了財富的物質價值,這其中有善,更有以愛育愛的傳遞。好的教育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合力。田家炳先生常說,「每個人都做一點小好事,最後就會變成一件大好事。這個社會就會變好。」一個文明健康的社會,需要更多田家炳先生那樣「留財富予子孫不如積德予後代」的理念和行動。各界人士爭當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發展之人,教育才會更美好。遍布全國的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或學院,足以讓受其精神浸潤的學子升騰起「我們都能反哺社會」的信念。我們有理由相信,受助的莘莘學子,一定能夠將這樣的理念與善行傳遞下去,讓慈善的星火在中華大地上燎原開來,進而匯聚成磅礴的正能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引領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偉大的事業需要凝聚廣泛力量,需要更多人接續奮鬥。我們生逢偉大的新時代,理應以田家炳先生為標杆,以赤子精神書寫家國情懷,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為了教育的未來和希望,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不難想像,有更多人傾心教育,用一個個出彩匯聚成「多彩」,用一步步出彩凝聚成「濃彩」,勢必造就更多棟樑之材。

(作者:郭立場,系河南信陽師範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3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留學救國的青春篇章
一所山區校七年級學生的 閱讀書目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