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何花200年的時間 把朱元璋後代養成了廢人?
歷史上清朝取代明朝,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清軍是趁明朝內亂之時,入主中原,有趁人之危的嫌疑。另一方面,對當時的漢人而言,清朝算是異族建立的政權,許多漢人對清朝的統治並不心服。
所以在清初,清朝統治者們的一項關鍵工作,便是要不斷通過宣傳教育,強調清朝統治的合法性。
清朝統治者們創立了一套理論,試圖論證清朝不但沒有敵視明朝,而且還對明朝有恩。比如康熙皇帝,是這樣說的: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後流賊李自成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剪滅闖寇,入承大統。……我朝承席先烈,應天順人,撫有區宇,以此見亂臣賊子,無非為真主驅除耳。」
按照這套說辭,大清的江山並不是從大明手上搶來的,而是明朝被李自成所滅後,清朝為其報仇,從明朝那裡繼承來的。
然而,既然清朝說自己的江山是明朝禪讓的,那總得有朱家後人出來承認才行,但現實卻不斷在打清朝的臉。
由於民間「反清復明」情緒濃厚,許多人紛紛打著明朝後人的旗號,起兵反對清朝。這些或真或假的「朱三太子」案,在康熙年間,便有十起之多。各地爆發的打著明朝旗號的叛亂,讓康熙頭痛不已。
後來雍正繼承皇位,在鞏固自己的權力之後,便開始著手解決這一問題。雍正想了一個好辦法——與其讓這些真真假假的「朱三太子」無休無止地鬧下去,不如由清朝官方培養一個聽話的明朝後裔,讓他承認清朝的合法性,明朝遺老不就再不能拿此事做文章了?
說干就干,雍正派人查探可考的明朝皇室後裔下落,很快就查到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代簡王朱桂一支後裔的資料。朱桂的後人中,有一人名叫朱文元,曾在與清兵作戰中被皇太極俘虜,並因此歸順了清朝,成為漢軍鑲白旗的一員。
到雍正年間,朱文元的一支後裔,正為直隸正定府的知府朱之璉。於是雍正馬上把朱之璉召到京中,賜予他一等侯的爵位,世襲罔替,還把朱之璉的族人全部「抬旗」,進入了上三旗的正白旗中。
對這位朱之璉的身份,人大清史研究所的李治國先生曾撰文考證,其行輩和姓名均存在許多疑點,可能並不是真正的朱元璋後人。
不過朱之璉身份真偽,雍正並不在意,他想要的,只是一個官方承認的聽話「明朝後裔」而已。
而朱之璉當上「侯爺」之後,知府也不用幹了,只需要在每年春秋二季,前往明十三陵掃墓,並且承認大清統治的合法性,就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因為朱之璉的爵位是世襲罔替,所以可以一代一代一直傳下去。朱之璉死後,便由兒子朱震繼承了爵位。
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為其賜名「延恩侯」,大清對朱之璉一脈的「恩」,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末。
光緒十七年(1891年),朱之璉的後人朱煜勛,繼承了清朝第十二代延恩侯的爵位。
從朱之璉受封以來,已經經歷了近200年的時間。在這近200年時間裡,延恩侯一脈只需要每年按時拜祭明代皇陵,就可以保爵食祿,與犬豕無異。
根據民國年間張相文筆記的記載,在清朝滅亡後,因為《清室優待條件》的存在,朱煜勛還能每年在財政部領取八百元的薪水,貼補家用。但觀其形貌,「(朱煜勛)狀貌粗肥,面帶酒肉氣」、「問其出自何支,何年受封,傳幾代,乃皆茫然。」
可見,這支所謂朱元璋的後人,因為被豢養過久,幾乎成了行屍走肉一般。後來朱煜勛為了掙錢,竟然盜挖明陵。若朱元璋得知自己後代被清朝養成如此沒出息的廢人,恐怕九泉之下,亦不能瞑目了。
※慈禧欲省錢修園子 李鴻章說:別的錢能省 軍費萬萬省不得
※張之洞明知大清要亡 卻仍忠於清廷 是因為慈禧太后嗎?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