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腸道有「息肉」,要緊嗎?會癌變嗎?

腸道有「息肉」,要緊嗎?會癌變嗎?

導讀:隨著國家公共衛生對大腸癌篩查工作的深入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們經過腸鏡檢查發現了「腸息肉」!然後,令人困擾的問題來了:「腸息肉」到底是什麼「鬼」?要不要緊?會不會華麗地轉身「癌變」?……

一、什麼是腸息肉?

腸息肉,是腸道黏膜突向腸腔內形成的一種局限性隆起的贅生物。

主要見於大腸(結腸和直腸),可以單個發生,也可以是幾個、幾十個或者更多發生,多數有蒂,少數是廣基的,其發生率可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常常因為沒有特別的不適癥狀而不容易被發現。

二、腸道有「息肉」要緊嗎?

如同人有好壞之分,腸息肉也是如此。在顯微鏡下,臨床病理專家把腸息肉分為2大類:

1、腫瘤性息肉

也稱「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息肉。

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性腺瘤、鋸齒狀腺瘤

這類息肉有可能「癌變」。

2、非腫瘤性息肉

包括錯構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

一般不會「癌變」。

三、腸息肉會癌變嗎?

大腸癌是一種「嫌貧愛富」的疾病。如今,人們一些常見的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不斷地「鞭策」著大腸「癌變」!這些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包括:

1、常年高脂肪飲食;

2、久坐、運動缺乏;

3、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4、不按時排便或習慣性便秘;

5、吸煙、嗜酒。

想要遠離「大腸癌」,首先就得遠離這些危險因素哦!

四、發現「腸息肉」,怎麼辦?

臨床醫生對於「腸息肉」是否屬於「腫瘤性」的鑒別診斷,需要通過腸鏡或外科手術下摘除息肉、由病理醫生對息肉做進一步甄別。

因此,腸息肉的處理原則就是:一旦發現,即刻在腸鏡下切除,切除方法依其所在部位、有無蒂、大小及惡性潛在性而定。

對於較大息肉引起梗阻或不適合內鏡摘除,以及息肉惡變伴蒂部有浸潤或不能確診癌浸潤深度者應做外科切除術

五、腸息肉摘除後就可高枕無憂嗎?

由於腺瘤性息肉切除後再生、複發的概率較高,同時多發性息肉容易漏診,息肉切除後需要密切隨訪複查。

建議如下:

1、單發腺瘤性息肉切除術後,第一年隨訪複查腸鏡一次。如果複查沒有發現腸息肉,以後每3年複查腸鏡一次。

2、多發性腺瘤切除,或腺瘤大小超過2厘米伴不典型增生,就需要3~6個月隨訪複查一次。

如果第一次複查沒有發現腸息肉,就改為1年複查一次;如果連續2次複查均沒有發現腸息肉,以後就每3年複查腸鏡一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醫學界 的精彩文章:

肛瘺為什麼總是反反覆復?

TAG:消化醫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