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在這個「最亞洲」的科技節上,科技公司們最關心的話題還是「中美角力」

在這個「最亞洲」的科技節上,科技公司們最關心的話題還是「中美角力」

標榜亞洲最大科技盛會的 RISE ,從外在到內核,充分詮釋了「亞洲新勢力」的崛起。

由歐洲最大的科技節 Web Summit 操盤的 RISE Conference 結束了在香港的四天日程。

標榜亞洲最大科技盛會的 RISE 今年是第五屆,參會人數也達到了創新高的 1.5 萬。RISE 的頭銜中,是否「最大」有待商榷,但絕對稱得上「最亞洲」。與傳統科技大會的「演講、路演、展區」三件套相比,RISE 外在和內核上的「多元化」讓人印象深刻。


面孔和話題多元

第一天的中央舞台由 Grab 聯合創始人 Tan Hooi Ling 與 Recode 執行主編 Kara Swisher 的對話開始。在簡單回顧了 Grab 的創辦歷程之後,話題圍繞著深耕本地市場,中美敵友(Uber 和滴滴)以及「成為超級 App」展開。

這也體現了一部分新崛起的亞洲科技企業的狀態:初創或是成長階段,急於維護自身在本國的優勢,與來自美國和中國同行的角力,希望儘快藉助資本跨越目前專註的領域,成為全能型公司。

而資本對於這一訴求的回應也是非常積極的。GGV 和啟明創投在之後的多場圓桌中都表示,東亞/南亞市場等新興市場的崛起,將會是未來科技投資全球化的一個主流方向和熱點。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向這個區域。

當然,佔據了七成以上展位的亞洲公司並不是新興市場的全部。在展區內,我們還看到了來自東歐、俄羅斯和南美的初創企業。人工智慧、區塊鏈、共享經濟、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是全球共通的話題,而本地化是這些創業公司試圖解決的核心問題。一家泰國企業更關心如何讓房東在旅遊租賃中賺到錢;而一家澳洲公司希望通過互聯網來功效青少年編程教育資源。

在和初創企業溝通「本地化」這個概念時,我們發現,中國企業已經成為了「行業範本」。在互聯網的上一個十年,中國向美國借鑒學習,而這個十年,中國已經開始向新興市場輸出自己的價值觀。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從創業者的談話和演講中找到過去中國創業公司的概念和思路。

在之後王小川和傅盛登場演講時,觀眾區的熱烈反應也就不難理解了。中國和 AI 兩個熱詞相結合所爆發的能量,也佐證了童士豪所說,科技行業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會流向前沿領域,像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而中國企業和科技力量將會向全球擴張。

除了這些非常「科技本源」的問題之外,RISE 還有很多發散性的討論。站在創業公司對面的,除了投資人之外,還有傳統企業和政府。站在機器和演算法對面的,還有人和他的智慧和倫理。站在「科技就是力量」對面的,還有拒絕對科技上癮。站在管理者對面的,還有「女性」管理者。

Technology is culture.


包裝和內容多元

作為行業從業者,RISE 的日程安排眼花繚亂又緊湊充實。

主會場雲集了最多的行業明星和專業人士。不同於多數大會的 keynote 形式,RISE 主舞台 80% 的時間都是圓桌。由科技/商業媒體的記者/編輯擔任主持,串起企業、投資人、觀察者的多方對話。金錢的流向,下一個科技熱潮,中國勢力,吸引了最多的目光。雖然缺乏創業公司的活力,但老牌巨頭亞馬遜和微軟還是穩重自信地談及了技術中的「人」,從 Echo 對於弱勢群體的意義,到微軟新產品對 AI 倫理的思考,在大會紙醉金迷的騷動中,注入了理性和關懷。

企業展區將 750 家創業公司分為 Alpha(初創)、Beta(擴張)和 Growth(增長)三部分,同時也對公司所覆蓋的行業做了一定區分。可以根據個人關注的領域和企業發展的階段進行選擇。以國家和地區為單位的政府企業聯合機構,比如泰國初創企業社區,香港投資署,為想要更多了解當地創業生態的人提供了機會。

路演會場一天八小時 Pitch 不間斷。80 余名創業者參與,最後一天,三名進入決賽。最終獲得投資者青睞的是來自越南的 Logivan,一家通過共享卡車運力來提高運輸效率的公司,物流版 Uber。

如果你是個科技行業的門外漢,要融入這場盛會也不難。

Workshop 區可以自由出入。亞馬遜 AWS,微軟,IBM 提供了培訓小課程。對個人用戶也十分友好,在人流較少的早上和午餐後時段,基本可以和專家一對一。但熱門課程想要佔個座位就得費點時間排隊了。AWS 的 workshop 基本場場爆滿,好在場地是開放空間,看著屏幕上的 keynote 也能聽懂個六七成。

RISE 對有社交需求的參會者非常友好。在場外,Night Summit 可以和其他參會者一起夜遊香港,大會還和本地社區聯動舉辦 Pub Summit,酒精助興社交。會場內,有「特定話題」,比如 Booking 承辦的女性專場;Q&A 接受所有觀眾自由提問;媒體區和餐飲區更像市集,隨機打個招呼喝個咖啡。

媒體同行少不了談中國巨頭動向,在大會第一天敲鑼上市的小米似乎只是這一波中國科技公司上市熱潮的起點。難得的是,能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Recode,The Information,《南華早報》的記者編輯們坐在一起,分享各自觀察到的亞洲科技圈的變化。

當然更難得的是,建立這些交流不用掃微信,只需交換一張名片,或者面對面發一封 email。在這個比北京更快節奏的城市,浮躁指數竟然意外下降。感謝 RISE。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zhuanzai@geekpark.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FB 承認與 52 家公司共享用戶信息,包括華為、阿里;餘額寶存款總規模超 1.8 萬億元;北京市網信辦、工商局約談抖音、搜狗
《超人總動員 2》:當超級英雄遇到最好的平行宇宙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