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快遞都追之不及,真實速度令人驚訝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快遞都追之不及,真實速度令人驚訝

在歷史影視劇中,往往能看到這樣的場面:遠方黃塵滾滾,瞬間駿馬飛至,但見人影一晃,驛卒翻身下馬,將公文包傳給另一驛卒,大喝一聲「八百里加急,閑人退避」,隨後又見灰塵滾滾,驛卒已然遠去,這就是古代的「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快遞都追之不及,真實速度令人驚訝

不同於現在的飛機,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 古時候的文件傳輸靠得是驛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傳遞。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400里、600里、最快達到800里。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里馬,但每匹馬都拚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而且撞死人不負責,「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來表示情況緊急程度。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快遞都追之不及,真實速度令人驚訝

據載,南北朝的北周宣帝,在洛陽招搖過市,親自乘御 驛馬 ,日行300里。看來,唐朝的最緊急通訊要求日行500里,那無疑用的馬是御馬級別,難怪如此神速。唐代的—尺合現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就是用現在的眼光看來,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兩天時間。與之相比,如今的快遞很多都達不到這種速度。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快遞都追之不及,真實速度令人驚訝

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 流星 。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 流星 。按唐政府官方規定普通 驛馬 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最快的則要求日馳600里。 安祿山 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天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當時的傳遞速度就達到了每天500里。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快遞都追之不及,真實速度令人驚訝

但是仔細一算,「八百里加急」並不快。古代1里約為450米,日行800里相當於現在的720里路。這樣推算,時速僅為30里,甚至自行車都可以達到。其實並不然,古代的道路並不好,有時是崎嶇的山路,有時要繞開水路,無形之中增長了距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秦漢唐明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突然消失的3位名人,至今「下落不明」!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TAG:周秦漢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