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沉睡千年古玉的神秘面紗
獅子山漢王墓是西漢楚王的陵墓,位於其西側300米遠的漢兵馬俑則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象徵著衛戍楚王陵的部隊,兩處遺址距今已有2100餘年的歷史 。
1984年12月在江蘇徐州獅子山發現漢兵馬俑,經過考古學家的努力,終於揭開了這支沉睡兩千多年的地下部隊的神秘面紗。這一批兵馬俑,一共4000多件,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經過正式發掘,又發現了楚王陵,使得獅子山地區一舉成為全國矚目的旅遊熱點。這座楚王陵不僅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奇特的結構更是獨樹一幟,前所未有。墓中出土了各類珍貴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國內考古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墓中殘留的楚王遺骨,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儘管在古代即被盜過,獅子山楚王陵仍出土了2000餘件各類文物,其中,玉器是最大亮點,有金鏤玉衣、鑲玉木漆棺、玉璧、玉戈、玉璜、玉觽、玉卮、玉枕等200餘件(組),品種之豐富、玉質之優良、工藝之精湛,在全國考古發現中無出其右。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龍形玉佩
玉龍長17.5厘米,寬10.2厘米,厚0.6厘米,比一個巴掌略大,以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質溫潤,又有玻璃般的光澤,由於在陵墓中埋藏2000多年,龍身局部有沁斑。玉龍造型威猛剛勁,身體捲曲呈S形,張須露齒,雙目圓睜,鬣毛向兩邊捲曲,前肢曲折,爪趾銳利,龍尾上卷並平削,通體飾蝌蚪狀的渦紋。玉工採用陰線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的技法,把龍潛深淵、蟄伏待時的意蘊表達得淋漓盡致。玉龍眼睛下方有一鑽孔用於佩戴時穿系絲線,表明這是一件佩飾。
在中國玉器史上,戰國至西漢是一個工藝高峰。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以及鐵器和砣機的使用帶來了琢玉工藝革命,使玉器一改幾千年來的古樸,而變得精雕細琢,對此,有專家歸納出「五字訣」:利,邊緣直切下去,鋒利得可以割破手;亮,拋光後玉器光潔明亮;凶,動物形象兇猛;細,花紋扭曲宛轉,比髮絲還細密,被稱為「遊絲毛雕」;空,大量使用透雕鏤空,更顯靈動。S形玉龍就是在戰國時期出現的,不過基本是橫S形,豎S形只見於西漢早期的王侯墓中,徐州獅子山的這件豎S形玉龍,如此精美又如此巨大,在國內堪稱首屈一指。戰國時期,群雄爭霸造就了強健、尚武、進取的社會風氣,直接影響了玉器的審美取向,這件出土於漢早期楚王墓的玉龍就有明顯的戰國遺風――到了漢中期,皇權強化加之四海昇平,玉器風格變得溫順柔和――可以說,這件玉龍是中國玉器史上威猛時代的絕唱。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夔龍渦紋玉璧
注意觀察玉璧表面包漿與加工陰線的砣痕,陰線轉彎處的「掃把尾」及長陰線接砣痕迹十分明顯。
請注意觀察剔地谷紋的底面,底面不是水平面的,而是起伏不平的。若遇到底部整體是完全水平面的玉璧,可以直接否決掉,以當時古人的生產力及治玉工具,是無法做到一個整體水平面。完全水平面只有兩個可能:一是模壓制玉器;二是電腦機雕玉器。
請看這一張圖,綹裂順著玉質肌理延續,而且穿越數條陰線,未曾間斷,這是典型加工在先,入土裂在後的特徵。而且裂的部位沁色更重,綹裂即是沁門。
從這個角度觀察這一件S龍,谷紋間相互交叉的推磨加工線痕已經看得十分明顯了。
龍首部位的土蝕土咬。
表面包漿與陰線內包漿是完全一致的。
勾連谷紋做工非常嚴謹規整,陰線、鑽孔內外包漿完全一致。
玉龍邊緣的沁色,已沁入玉質肌理。
瑪瑙劍璏孔部的崩口,古代治玉陰線和孔洞也會有崩口,但因治玉工具運轉速度慢的關係,崩口不會很密集,且崩口較大,線陰的崩口向兩側的斜前方崩。而現在高速電動工具的崩口非常密集,陰線的崩口方向為兩側垂直崩。
玉覆面,由23個帶有紋飾的組件構成,表面有較重的灰皮,有的已鈣化或半鈣化,非常奢華精美。
可以觀察一下玉熊頸部、尾部毛髮陰線的接砣痕特徵。
漢代喪葬用品中著名的金縷玉衣,王權與地位的象徵,絕對的土豪配置。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這件「金縷玉衣」是所有出土的玉請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目前有很多全國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過2000多年,推斷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玉片最多,玉衣長174厘米、寬68厘米,用1576克金絲連綴起424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質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工藝最精,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拼合得天衣無縫,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面部,玉質在反光下顯得十分地油潤,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部分玉片有少量的白化現象。
玉枕片上的灰皮
玉佩灰皮十分厚重,注意觀察中部的縱向裂。
精美的漢蟬,此類蟬是西漢典型蟬,以寫實手法琢制。而所謂的漢八刀蟬或八刀工,是在東漢才形成,以寫意手法琢制。
此件應是出廓璧的殘件,出廓的部位,很可惜已殘了。玉質滑潤細膩,通體包漿十分地渾厚,光澤亮而不賊,不刺眼,有種熟透感,再配上如此精美的紋飾,賞心悅目,雖殘猶美。
這件谷紋出脊環,同樣玉質非常細膩油潤。邊緣處有少量的黃褐色沁,沁色從外至內,由淺到深,自然過渡。驗證了沁色的物理物性之一:沁色首先是從玉的最薄弱的部位沁入,如邊緣,綹裂等等。
細部,注意觀察谷紋底部特徵和沁口。
雷紋環,這件玉環沁色相對少一些,但玉質和做工同樣精美,一般雷紋出現在青銅器上較多。
從細部看,也可以看到有非常少量的沁斑。從左側的所光處,可以看到寬坡陰線內起伏的砣痕。此種陰線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甚至要重複5次以上才可以完成,最後還要修磨拋光。所以,古人治玉是不計成本的,一件玉器甚至要做幾年的時間。每一塊古玉都得來不易,喜歡收藏古玉的朋友,且收且珍惜!
蒲紋雙璜,精美之作,也是入土後從邊緣開始沁色。
上璜的左側細部,沁色的同時,出現了邊緣鈣化現象。切割誤差,有個小小的錯台。
玉劍珌,裝在劍鞘尾部的劍飾。
從細部圖看,龍尾部薄弱部位沁入的黃褐色沁,伴隨輕微鈣化。從加工用玉看上看,玉質微微泛青,感覺上水性較大,像極了現代的青海料。假設,如果是以是否為現代意義上的和田玉標準來看這件玉,會不會就把這件玉給斃掉了?所以說,鑒定玉器,把是否為和田玉作為一個標準,太過於牽強,是一個誤區。何況還有好多是地方玉所加工的玉器,甚至還有滑石器。難道因為不是和田玉就給否決掉?
玉覆面,玉片上又有厚重的灰皮。
灰皮的分布狀態,細心的朋友一定觀察到了,在這些玉器中,有很多玉器上都分布有灰皮,特別是在玉衣、玉枕、覆面等與墓主較近的玉器上都會出現,那灰皮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孫野先生曾在《特殊現象鑒古玉之一「出灰」》描述:古玉在墓葬或地下掩埋時,因土壤膠體吸附代換性鈉離子較多,形成各種鈉鹽,在人體蛋白腐化分解時產生的較高PH值的氨鹼溶液侵蝕下,進入古玉內部,形成特殊的內容物。這種內容物在古玉內以結晶體的形式存在,充塞在玉晶格之間,影響了光的傳播,故古玉在出土時並不光鑒照人,而是土灰暗淡。這種解釋不無道理,它就是形成灰皮的過程。
這件雞心佩,已通體鈣化,做工繁縟,器形十分精美,浮雕、鏤雕、立體雕相結合為一體,堪稱精品。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鑲玉漆棺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素麵玉璜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沖牙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慢賞40件古玉珍品,回味無窮!
※加拿大土豪炫富,價值500萬珍品被搶……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