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楞嚴經》札記

讀《楞嚴經》札記

七處征心

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一、心不在身內

證明:如果說心在身內的話,為什麼看不見自己的五臟六腑呢?即使說看不見脾胃,那麼,自己的毛髮生長,筋骨轉動總是能夠看見的吧?既然現在看不見,那麼便可以證明,心不在身內。

二、心不在身外

證明:伸出自己的手,眼睛看到手的時候,心也能同時感受到,如果心在身外的話,上述就不能成立。

三、心不潛根里

證明:通過一塊玻璃看世界,人的眼睛既可以看見世界,也可以看見玻璃,如果心在眼睛的根部的話,那麼為什麼人只能看見外面世界,卻看不見自己的眼睛呢?

四、心不隨明暗開合(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

證明:閉眼時,這樣的暗境究竟是與眼睛相對還是不相對?假若是相對,暗境就在眼前,便不能說是見內了,否則的話,身處暗室之中,豈不是可以看見自己的五臟六腑?假若是不相對,所見根本就不存在。

假如閉眼可見自己的五臟六腑是成立的,那麼開眼也應當可見自己的臉面才對。可是開眼時卻是看不見自己的臉面的,既然後者不成立,那麼前者也不成立。

如果開眼時能夠看見自己的臉面,那麼心和眼就不是長在自己身上了,而是處於虛空之中,這樣和你的身體就沒有關係了。

如果你認為虛空之中的心和眼仍然屬於你身體範疇的話,那麼現在如來佛看見你的臉面,如來佛的身體便也應當是你的身體,你的虛空之眼已經看見了,你的身體卻沒有知覺。

如果你一定要說,自己的身體和眼睛都有知覺的話,那麼你一個人就擁有兩個知覺,就應該修成兩尊佛了。

綜上,見暗稱為見內,見明稱為見外是沒有道理的。

五、心不是思維體,隨與外境相合而有

證明:既然與外境相合才有心,那麼這個心本來就沒有自體,既然沒有自體,就談不上與外境相合。

如果說沒有自體也能與外境相合的話,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中便要加上這本無其體的第七塵而變成十九界,這是不成立的。

如果心有自體的話,用手捏自己的身體,知覺是從何而來呢?從內而來的話,便應先見到五臟六腑才對;從外而來的話,應當先見到自己的臉面才對。

如果一定要說心有自體,那麼這樣的一個自體,是一個體還是多個體?是遍布全身還是不遍布全身?

如果是一個體,那麼無論你用手捏身體的哪一個部位,你的四肢都應該有感覺;如果是多個體,那麼究竟哪個才是你呢?

如果是遍布全身的話,道理同上;如果不是遍布全身的話,那麼當你同時觸碰身體兩個部位時,應當只有一個部位有知覺。但現實卻不是這樣。

綜上,心與外境相合而有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

六、心不在中間

證明:如果說是在中間,那麼究竟是在中間的哪一處地方呢?能否用方位來表示呢?

如果不能用方位表示,那麼就談不上中間;如果能用方位表示,那麼你所謂的中間從東邊看便是西邊,從南邊看便是北邊,從西邊看便是東邊,從北邊看便是南邊,也談不上中間。(參考系是無從確定的。)

如果說中間指的是根塵相接之處,那也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

假如心兼具根與塵的性質,塵無知,根有知,兩相對立,不能稱為中間;如果心不兼具兩者的性質,那麼心既非無知,又非有知,這樣的相是不存在的。

七、不能以一切無著名之為心

證明:你所指的,是心離開一切物象而存在實體,但卻不住著一切;還是心離開一切物象卻不存在實體?

如果是後者,那麼心根本不存在。

前者情況下,心不是虛無便有體相,有體相就存在住著之處,不能說無著。

二種根本

眾生不能修成無上菩提的根本在於:

一、眾生以攀援心為自心性,因而不免生死流轉之苦;

二、無始以來一切眾生皆有本來清凈體,但皆因攀緣心而終於迷失遺忘。

佛曰,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凈明心,得清凈眼。

看來,需要找回業已迷失的清凈體,免受六道輪迴之苦,只能求助於佛。

客與塵

凡是不能夠常住的就稱為「客」,凡是搖動不止的就稱為「塵」。

眾生在顛倒中輪迴,自取生死流轉,皆因不停地追逐客與塵,把變遷不停當作實身,把變化無常當作實境,終其一生都沒能領悟到真心(本來清凈體)的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是時候在雲服務上應用區塊鏈了
知心的人,一個就夠了

TAG:全球大搜羅 |